朱高熾登基一年就死了,朱高熾的死亡原因是什麼?

springswallow


朱高熾生於洪武十一年,十七歲時被立為燕王世子,體態肥胖的世子經常需要侍衛的攙扶才能跌跌撞撞地行動,嗜戰好武的朱棣對長子的這一生理缺陷極為嫌棄,這也是仁宗一生不為父親喜愛的重要原因。因為身材不便的緣故,在四年的靖難之戰中,朱高熾沒有像兩個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一樣隨父出征,但也肩負了留守北平城的重任。在此期間,他以萬餘兵力牽制了李景隆的數十萬大軍,為朱棣成功篡位做出了巨大貢獻。建文帝曾修書策反朱高熾,許之以封王之位。朱高熾接到書信後看也沒看,就直接送到了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計謀落空。建文四年,朱棣成功篡位,按理說,作為燕王世子,又在靖難中立下大功,朱高熾理當榮升皇太子,但偏愛少子的朱棣對這個體態肥胖又顯得老實巴交的兒子依然很不滿意。經過再三的權衡和近臣解縉的勸說,朱棣才在當皇帝后的第二年勉強答應立朱高熾為皇太子。

朱高熾的人生註定是個悲劇,二十年的忍辱負重只換來了十個月的君臨天下。洪熙元年五月,四十七歲的明仁宗突然駕崩,他的死因也引發了眾說紛紜的猜測。

一、明仁宗是被一個叫李時勉的大臣氣死的

當時李時勉上書言事,因為言辭過於尖銳惹惱了仁宗,將李召至便殿,李在殿上仍據理力爭,皇帝勃然大怒,李被侍衛用金瓜打斷三根肋骨,險些致死。仁宗次日就病重身亡,死前還對夏原吉說,李時勉在奏疏裡侮辱朕。雖然身材肥胖的人確實可能會因為情緒激動導致身體出問題。但從新皇即位後李時勉沒有受到重處來看,這一說法的可能性不大。

二、皇帝死於皇太子朱瞻基之手

長年受到朱棣壓制的仁宗,雖然不能公開表達對先帝的不滿,卻在施政方面展開對父親的報復,如平反朱棣生前的政敵(建文舊臣)和處置過的大臣(解縉),修改朱棣生前的國策,停止朱棣生前大力倡導的下西洋。在死前一個月,仁宗甚至準備把國都遷回南京,徹底擺脫永樂皇帝的陰影。雖然不喜歡長子,但朱棣對長孫朱瞻基卻甚是喜愛。這也是仁宗太子之位得以保全的重要原因。沾了兒子的光才當上皇帝的仁宗,難免會把對父親的怨氣撒到兒子頭上,有人猜測如果仁宗活得夠長,也許會廢掉朱棣欽定的皇太孫朱瞻基,改立自己喜歡的五皇子。深得祖父真傳的朱瞻基察覺到父皇的想法,索性先下手為強。而朱瞻基在仁宗死後的作為(迅速趕回北京,登基典禮用具已備,放棄回都南京,再派鄭和下西洋等),也著實加劇了自己的嫌疑。





鹿師傅閱史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也是最胖的一個。他胖到什麼程度呢?走路需要兩個人扶著才行。朱棣當然就比較不喜歡這個兒子了,相比之下,二兒子朱高煦就是個典型的高富帥,不光長相俊美,而且身材一級棒,打仗也賊溜,就等著接班了。

朱棣常常安撫二兒子朱高煦說:

老大身體不好,你要好好努力啊!這是人說的話嗎?還真有咒自己兒子早點死的。

為此朱高熾非常隱忍,愣是把朱棣給熬死了,自己也沒死。不過他這身體其實也是強撐著熬到了登基,僅僅做了9個月皇帝后,朱高熾也掛了。關於朱高熾的死,那野史正史猜測等等版本實在是太多了。


正史說,朱高熾是胖死的。

朱高熾登基的時候,已經46歲了。這個年紀在古代來說,其實也算不小了。當年蘇東坡40出頭就稱呼自己為老夫聊發少年狂了,可見朱高熾也可以稱呼自己老夫了。

這個歲數,再加上300多斤的體重加持,朱高熾的身體能好到哪裡去呢?他自幼便體弱多病,稱帝以後,這身體就越來越不像樣子了。

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太宗文皇帝再造寰區。然猶翼翼兢兢,無敢豫怠。先皇帝嗣統未及期月,奄棄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去冬,簡以愚戇應詔上書,言涉不敬,罪當萬死。---《明史》

千金難買老來瘦,朱高熾這是自己作死。歲數大了還這麼胖,那什麼三高啊,糖尿病啊,什麼心血管疾病啊,全都跑來找他麻煩了。

朱高熾做了皇帝以後,自然是事情也多了起來,整個大明朝的擔子也都是他一個人挑了起來,可以說是身心俱疲。


一邊是身體不好,一邊是工作太忙,人家朝九晚五,你偏偏要九九六甚至九九七,這不是要把自己往死裡整嗎?所以在《明史》、《明實錄》裡,關於朱高熾的死,大多都歸罪於體重和勞累。

此外《明史》裡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高熾吃丹藥。丹藥這玩意兒我們現在知道,那跟催命符沒什麼區別,可是當時的人不知道里面啥成分,以為丹爐裡蹦躂出來的,都是寶貝,真把自己當成孫悟空了?吃了能火眼金睛嗎?

顯然朱高熾是吃了不少丹藥的,這些丹藥極有可能是導致朱高熾病死的重要原因。當然了,這種事情沒有化學驗證是查不出來的,這也是那些煉丹大師之所以能橫行幾千年的重要原因,反正你查不出來,你說他死了?我還說他吃了我的丹藥成仙了,你信不?


野史說,朱高熾被毒酒給搞死的。

朱高熾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老實巴交的憨憨樣,可是這哥們風流程度卻不比他老爹差多少。他的後宮裡,有封號的女人就有11個,沒有封號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女人多了,事情也就變得複雜了。這11個女人當中,以張皇后和郭貴妃的地位是最高的,但是這兩個人當然也有尊卑之分,張皇后自然是大老婆,而郭貴妃雖然是貴妃,卻也只是小老婆裡的頭頭罷了。

仁宗郭妃以中宮誕辰,邀過其宮上壽,上亦往,妃進卮於後,後不即飲,上曰:“爾又為疑乎?”遽取飲之,妃失色,無及矣。俄而,上崩,妃自經死,時適雷。---《野記》

那郭貴妃心裡當然就很不服氣啊,她是開國功臣郭英的孫女,而張皇后的父親只是個兵馬副指揮,家族勢力懸殊有點大。

郭貴妃認為這個皇后的位置,就應該讓她來坐才對。因此郭貴妃開始跟張皇后鬥法,久而久之便結了仇。

在一次宴會上,郭貴妃特地為張皇后準備了一杯毒酒,郭貴妃將酒杯遞到張皇后跟前的時候,張皇后一直不肯喝下去。

畢竟她們倆之間的仇恨可不小,萬一下了毒,可是防不勝防的。這個時候坐在張皇后身邊的朱高熾看到這杯酒,就問張皇后為何不喝?順手拿起來自己就給喝了。

這下子郭貴妃臉都鐵青了,本來打算搞死張皇后的,結果沒想到把自己的丈夫給毒死了。因此郭貴妃本來是可以不用殉葬的,因為她給明仁宗朱高熾生了三個兒子,可是她還是被逼殉葬了。


猜測說,朱高熾是被兒子朱瞻基給害死的。

朱高熾上位的時候是46歲,當時朱瞻基只有26歲,正值青春年少的時候。這個年紀不登基的皇子還有很多,朱瞻基應該也沒有那麼著急吧?

事情要從朱棣活著的時候說起,當年朱棣覺得朱高熾是個廢物,所以一心想要把他給廢了,改立高富帥的兒子朱高煦為繼承人。

可是大才子解縉告訴了朱棣三個字,好聖孫。就是這三個字,讓朱棣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因為朱高熾雖然不是個東西,但是朱瞻基這個孫子是個好孫子。將來讓朱瞻基繼承皇位,豈不是很好?所以朱棣就把朱瞻基立為了皇太孫。

因此朱高熾這才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那麼朱瞻基心裡當然就志得意滿了,他總覺得是自己的功勞,才讓朱高熾有了皇位。

上曰:君父在上,天下歸心,豈有他心,且予始至遽還,非眾所測況。君父召豈可稍違,遂由馹道馳還北京。——《明宣宗實錄》

但是朱高熾不只有朱瞻基這一個兒子,他有10個兒子,其中嫡子就有3個,所以他憑什麼一定要選你做繼承人?就因為你是皇太孫嗎?

夜長夢多啊,朱瞻基心裡當然要盤算這件事,萬一事情有什麼變化,那他豈不是要後悔死?為此朱瞻基就安排了這場弒父殺君的戲碼。


做出這一推測有什麼憑證呢?

  1. 證據一:當時朱高熾已經病重了,就親人來安排後事,而朱瞻基當時在南京留守,所以朱高熾就派遣宦官海壽到南京去找朱瞻基回來。可是同一天內,南京城內的百姓們都知道朱高熾要掛了的消息了。這件事是怎麼洩露出去的呢?
  2. 證據二:朱瞻基進入北京前,他的手下人讓他多帶點兵馬前去,可是朱瞻基卻表示,自己之前來南京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自己馬上要回北京了,所以早就已經做好安排了。這件事就更可以了,難道你早就看出了自己的父親要掛了?甚至連後事都給安排好了?

這兩處證據,都出自於《明實錄》,因此可靠性和正史沒什麼區別。這裡只是沒有點名朱高熾的死和朱瞻基有關,卻足以讓人浮想聯翩了。


總結:我認為朱高熾就是身體不好累死的。

明仁宗朱高熾是第一位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才是紫禁城真正的第一位主人。他上臺以後,其實是相當勤奮的,雖然只做了9個月的皇帝,但是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身體那麼差,還如此努力的工作,我認為朱高熾的確是把自己給累死了。他此前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監國,所以身心俱疲也是可以理解的了,畢竟明朝前期的皇帝裡,從他開始,長命的並不多。再加上磕點藥,能活47歲就不錯了。


江湖小曉生


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根據《明史》和《明實錄》對明仁宗體型的描述(體相痴肥,連走路都需要兩個人扶著,就跟相撲運動員似的),推測明仁宗的身體可能不太好。而他繼位之後,政務又多,最終可能是累死的。

另外在《明史》中還有記載。大致就是說明仁宗身體不好,所以他令人給他煉丹藥吃。

先皇帝(仁宗)嗣統未及期月……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明史·羅汝敬傳》

根據這個記載,有人就懷疑仁宗繼位後,感覺身體不好,就吃了丹藥。結果中毒身亡。



第二種說法是陰謀論,懷疑是明宣宗朱瞻基殺了他的父皇。

由於《明實錄》和《明史》中都沒有記載明仁宗是因何而死,所以關於仁宗的死因,坊間就一直有流言蜚語,認為是他兒子朱瞻基弒父篡位。理由來自《明宣宗實錄》中這樣的一段記載。

上曰:君父在上,天下歸心,豈有他心,且予始至遽還,非眾所測況。君父召豈可稍違,遂由馹道馳還北京。——《明宣宗實錄》

話說朱瞻基在南京留守期間,仁宗感到自己可能不行了,就急召尚書蹇義、大學士楊士奇等四人到思善門安排後事,並派宦官海壽趕到南京,召朱瞻基火速回京。等到海壽跟朱瞻基說了這事後,朱瞻基當天就上路,但就在這個時候,南京城裡卻到處流傳仁宗要歸天的消息。

當時朱瞻基身邊的人害怕流言擴散,便委婉地向他建議,要帶點兵馬走,小心行事。結果朱瞻基卻說:君父在上,天下歸心,難道還有人敢有別的想法?況且我來南京的時候就料到我會馬上回北京了,早就有安排。

這段記載,有兩個重點。

①:宦官海壽上路時,仁宗還沒死,只是快不行了。古代又沒有手機,南京城裡的謠言出自何處?誰有那麼大的膽量和本事能搞到這種最高機密呢?

②:朱瞻基的話讓人感到莫名其妙,來南京之前就已經作了安排,他不想也不可能再南京久留。這是啥意思?是不是說他壓根就不願到南京留守,是仁宗硬逼他來的;還是說他篤定仁宗一定會死,他早就知道仁宗的死訊了?而且他離京之前做的安排又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勾結某些人毒死了仁宗?

史書中沒說清楚,難免會讓人浮想聯翩。

另外,仁宗和宣宗性格吧不同。宣宗更像他的爺爺朱棣。坊間也一直有傳言,認為仁宗和宣宗關係不好。由此看來,朱瞻基無法抵抗皇權的誘惑,勾結近臣害死父親也不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