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老病垂危,李顯遲早即位,為何五臣還要冒險發動神龍政變?

用戶61404424


按正常邏輯,恢復李唐已經沒有任何障礙,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事實上,神龍政變爆發後的十個月,武則天就病逝了。針對一位垂垂老矣的女皇,發動神龍政變,五大臣為何如此迫不及待?萬一失敗了就是血流成河,很可能李唐復辟就成飛了的熟鴨子!

仔細分析神龍政變,結論可能會讓人大吃一驚:整個過程其實都是戲,有人提前為將來謀篇佈局!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闡述,神龍政變為什麼會發生,並探究背後的深層原因。

一、必要性:二張弄權,導致局面有鉅變的可能

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非正常的躥紅,給武周晚年的政壇,增添了不安定因素,這是神龍政變爆發的誘因。

張家兄弟並無突出才能,因為男色侍奉女皇而滿門顯貴。如果兄弟二人安於本分也就算了,人心不足慾壑難填的本性,以及身在其中難脫漩渦的客觀,使張家兄弟過多介入了政治。

“德不配位”就必然會出問題,張氏兄弟在武則天的寵愛下,早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能力,連對局勢的起碼判斷都沒有。按理來說,既然手上有權,就應做好女皇和太子之間的橋樑,保證政權的穩定過渡。如果做不到,那就乾脆不要觸碰政治。

張氏兄弟不光觸碰了,還仗著女皇的寵信,對李家人無情打壓。李顯的兒子邵王李重潤,女兒永泰公主李仙蕙,女婿魏王武延基,因為對武則天的私生活發表不當言論,被二張告發而處死,李顯也受到武則天的嚴厲斥責。

這件事無疑激化了二張與李顯集團的矛盾。

按照史料記載,同時期,二張與武三思等武家子弟,有交往密集的傾向。這無疑就像手持火把的人,靠近了彈藥庫!

以二張當時的權勢,說動武則天改變主意,廢李立武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即便武則天沒這個想法,二張還是具備架空武則天,盜用皇命來實施的條件。

女皇會允許這麼做嗎?不是允許不允許的問題,是女皇當時已經又老又病,對朝局慢慢失去控制,二張是她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橋樑。

二、可行性:女皇權力失控,為政變創造了條件

晚年的武則天已經是八十歲的老人,年老體弱,並倦於政事。但是人性的弱點就是那樣,明明力所不能及,但到手的權力又不想放棄。女皇的辦法,就是通過身邊的親信,來控制朝局,張氏兄弟、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就是她控制朝政的“四大金剛”。

這種間接控制肯定問題多多,比如二張的表現,就讓李顯集團感受到了危機。而此時,李顯想見到母親都比較難,這種恐懼感恐怕要遠遠大於事實上的危機!

政變的代價太大,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假如政變失敗,以武則天的行事作風,會是什麼結果?血流成河是少不了的,接著就是一次政壇大震盪,比如李顯再次被廢,武三思成為太子,比如李氏一族遭到清洗,等等。一句話,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除非迫不得已,除非有足夠的的把握,沒人敢這麼做。五大臣做了,原因就是神龍政變的成功幾率很大!武則天對朝局的控制已經沒那麼強,二張兄弟也沒有政治家的才能。

關於神龍政變,我們看到的是前臺的五大臣,其實那都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李旦。五大臣是文官,掌握不了軍權,沒有軍權談什麼政變?政變這種大事,沒有李氏勢力做支撐,五大臣為誰賣命?很顯然,他們只是受命在前臺表演而已。

從政變的過程來看,武則天對政局的變化,已經到了全然無知的狀態,身邊的禁軍都被策反了,她都不知道。甚至連“四大金剛”中的親女兒太平公主,一手培養起來的高徒上官婉兒,都已經倒向李旦,她都渾然不知......

女皇留下的巨大防守漏洞,精明的政客們哪能看不到?

三、推動力:圍繞新皇,利益團隊提前佈局佔位

以上兩條,一條是政變的必要性,一條是政變的可行性。不過說實話,那個必要性雖然存在,但是不夠充分。抽絲剝繭看細節,就會發現,所謂張氏兄弟倒向武氏,我覺得是欲加之罪!張家兄弟其實沒什麼明確的政治立場。

瞭解唐史的人都清楚,張家兄弟對武氏的打擊,不比對李家人少。李顯被武則天覆立為太子,背後還有張家兄弟的功勞。可見,說張家兄弟倒向武三思,根本站不住腳,他們對李重潤兄妹的告狀,只能看做是客觀事實的陳述,是對女皇盡忠的表現,跟個人政治立場沒多大關係。

所以,危機有,沒那麼嚴重,也就是說政變必要性,其實很勉強!是什麼人把這件事搞得那麼嚴重?以李旦為首的利益集團,包括太平公主、上官婉兒、李隆基等人。

政變發生後,我們看看李顯的表現就明白了。李顯對政變並不知情,甚至是反對的,所以一開始堅持不出面。這不荒唐嗎?大家為他賣命,他縮在後面,萬一他堅持不肯怎麼辦?

李顯的態度說明,神龍政變其實很沒必要,否則他一定會主動參與,甚至主動策劃自救!也就是說,他是被迫參與進來的,誰能有這個實力?五大臣嗎?笑話!

神龍政變的本質,就是圍繞李旦,為李顯即將登基的新政局,做利益的提前佈局而已!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神龍政變,相王李旦的地位會那麼突出嗎?李旦假如在李顯朝只是個一般的王爺,圍繞他的利益集團,如太平公主、李隆基等人豈不是微微塵埃?哪有後來的李旦與韋后勢力的角逐,以及李旦的登基?

所以,我認為,神龍政變就是一個李旦利益集團導演的政治大戲,表面上是為了排除政治危機,保證李唐順利恢復,其實是為下一步的政治鬥爭,提前謀篇佈局!五大臣只是前臺演員,背後的人才是政治高手!


尋根拜祖


唐中宗李顯登位的方式非常奇怪。

那時候,武則天已經風燭殘年,隨時都可能去世。而且實際上,神龍政變以後,武則天也就是過了一年多一點就去世了。排除武則天因為被奪位造成心情鬱悶的因素,武則天也不會活太久。只要武則天一去世,李顯理所當然就是皇帝,他用得著這麼急不可待的奪位嗎?篡奪自己母親的皇位,這顯然是一件不符合古代倫理道德的,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李顯為什麼不可以等一等,要白白地給自己一個恥辱的名聲呢?

(李顯劇照)

有人說,不是李顯想這麼幹的,是張柬之等五位大臣逼迫他這麼幹的。

那麼,問題來了,張柬之等五位大臣,為什麼要逼迫李顯幹這件事情呢?他們做這件事的理由是什麼呢?

歸納起來,張柬之等人這樣做,理由不外有三點。

一是,張易之,張昌宗等人把持朝政。由於武則天年邁了,因此很多事情都交給這兩個人去做。因此,這兩個人利用武則天干了很多壞事。在張柬之等人看來,這是奸臣當道矇蔽聖聽的事情,是絕不允許的,所以,這主要不是奪皇位,是要除掉奸臣,免得給國家帶來傷害。

二是,武則天有可能會再換太子。雖然武則天已經立李顯為太子,但武則天一生是換過好幾任太子的。尤其是在武則天風燭殘年的時候,腦袋就有可能不清醒。不清醒,因而就可能受到矇蔽。萬一武家後人武三思等討好武則天,說不定武則天又會換太子。要想不換太子,唯一的辦法,就是坐到皇位上。

三是,必須奪回李唐江山。李唐的江山被武則天奪去了,江山不能在他們這代人的手上丟了,他們要想辦法把李唐的江山給奪回來。這樣做,是正本清源,是他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張柬之劇照)

張柬之等五位大臣的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其實也是經不住推敲的。為什麼呢?張易之、張昌宗兩個孌臣,雖然極力巴結武則天,並借武則天打擊朝中大臣。但實際上,武則天對這兩個人是能夠嚴格控制的,這兩個人對於她來說,也就是玩玩而已,她並沒有把他們當回事。武則天確實曾經多次換過太子,但當她經過深思熟慮,確定了李顯為太子的時候,她就沒有再換過了。尤其在她晚年的時候,面臨著將來的“廟食”問題,更加不會輕易換太子。再說恢復李唐江山這件事。其實,只要武則天去世以後,李顯當了皇帝,他想怎麼做,還不是由他說了算?用得著這麼急匆匆地搞一個復辟的行動嗎?

所以,張柬之等五大臣的說法,其實是有些牽強附會的。

那麼他們這樣做,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

(武則天劇照)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在歷史上找一個參照。就是明朝的時候,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擁立朱祁鎮為皇帝。

實際上,當時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了,又沒有後代。朱祁鈺只要去世,這皇位就肯定回到朱祁鎮一脈的身上。不是朱祁鎮當皇帝就是他兒子當皇帝,而他兒子朱見深那時候又還小,因此朱祁鎮當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那麼,也就是說,石亨等人擁戴朱祁鎮當皇帝,明顯是多此一舉。

實際上,並非多此一舉。當年徐有貞在幹這件事之前,就曾對家人說,他這是要去建立一個“大功勞”!也就是說,只有擁立朱祁鎮為皇帝,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才能獲得這個“大功勞”,而他們也因此可以藉助這個大功勞,享受榮華富貴。

同樣的,張柬之等五位大臣,只有擁立李顯奪位當皇帝,他們才能夠獲得“大功勞”也才能享受榮華富貴!

而事實上,通過神龍政變以後,這五位大臣也分別被封為了王。如果沒有這場政變,他們能獲得這麼大的利益嗎?

只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五位大臣確實成功了,但是在李顯當皇帝后,他們又很快被處死、貶責打壓了,沒有一個獲得善終。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神龍元年(705)正月,當時武則天正在迎仙宮的集仙殿中養病,而張易之,張昌宗兩人也在集仙殿中,在聽到外面的喧譁聲後,便拿著兵器出來觀看,而在廊下時,洶湧而來的羽林軍當場就把張易之兄弟殺死。

晚年的武則天 沉湎享樂,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聯繫減少,對朝政的 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而二張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制, 抽朝政插手, 男寵的介入引起了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的緊張,武周政權也因此陷 入動盪,人心不穩。

表面上看神龍政變是一場奪皇位的政變,但是唐中宗的上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武家勢力的威脅。何況當時武則天年事已高,顯然她並不是政變主要對付的對象。神龍政變真正目的是什麼?這次政變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就是武則天男寵張氏兄弟的橫行。 當時武則天寵信張氏兄弟,對他們言聽計從。

而張氏兄弟卻妄自胡作非為,以為可以依靠武則天的寵信橫行一世。顯然這是不現實的,張氏兄弟為武家李唐和朝中大臣們所不容,如果讓他們繼續作惡,勢必擾亂王朝的統治,因此神龍政變中直接將二人剷除。

武則天雖然無奈退位,之後遷移到了正陽宮,但是她本來也就是在考慮傳位繼承人的問題。神龍政變只是提早替武則天作了決定。 神龍政變真正目的,不是驅逐武則天下臺,而是要誅殺張氏兄弟以免禍害朝綱。

當然這次政變本身也是武家和李唐勢力集團相鬥的一次呈現。神龍政變後兩個家族勢力的矛盾仍然存在。直到唐玄宗時期才真正瓦解了武家在朝中的影響,最終確立了李唐一族的統治地位。 神龍政變的帶頭人有張柬之、崔玄暐、敬暉、袁恕己、桓彥範等等。

可是這幾個人下場並不是很好,先說說張柬之,他算是這場政變的核心人物,可在武則天退位的第二年,張柬之就遭到了迫害。武三思與韋皇后勾結陷害了張柬之,唐中宗本就是個庸才,不問青紅皂白的便下詔廢除了他的宰相官職,不久後將其流放瀧州。

僅僅一年,從位極人臣的宰相成了階下囚,張柬之悲憤而死。 接著就是崔玄暐,武三思又以讒言迫使崔玄暐被貶,為了使崔玄暐永無翻身之日,他又彈劾崔玄暐勾結駙馬欲謀反。這可徹底挑動了帝王最敏感的神經,唐中宗大怒,將其流放古州,崔玄暐也在流放中死去。

平陽郡王敬暉同樣也無法逃脫被害的下場,武則天雖然下臺可是武氏家族的人還在,他們的家族勢力還在所以這幾個人都沒有好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