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國共有多少位皇帝?1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統治天下開始稱“皇帝”,一直到1912年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通過辛亥革命的推翻,成功退位截止,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一共經歷83個王朝,歷時2132年。

下面例數一下每個朝代的“帝王”


秦朝(前221—前207)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終年49歲。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趙氏,名胡亥,自幼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喪,在趙高、李斯的幫助下,逼死扶蘇,繼而又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從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帝位3年

秦三世:子嬰(?―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後項羽率軍進入咸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帝位46天。

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

漢高祖:劉邦(前256年-前195年),字季,號沛公,諡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為漢王4年,帝位8年,於平定英布叛亂中胸部受箭傷,後創傷復發而死,終年53歲。

漢惠帝:劉盈(前210年-前188年),諡號孝惠皇帝。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經歷易儲風波。十六歲時,繼承皇位。實施仁政,減輕賦稅,任用蕭何和曹參為丞相,實行蕭規曹隨、與民生息的政策,實現經濟繁榮、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廢除秦朝思想禁錮,推動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打開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性情仁厚,從善如流,在強勢的呂后輔佐下,平衡朝內功臣和在野諸王,勵精圖治,國泰民安,

帝位7年

漢前少帝:劉恭(?—前184年),漢惠帝朝,皇太后呂雉教漢惠帝皇后張嫣假裝有身孕,取惠帝與宮人之子劉恭,謊稱是張嫣所生,並鴆殺其生母,立劉恭為太子。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漢惠帝駕崩。呂后立劉恭為皇帝,因為劉恭年幼,由呂后臨朝稱制。

漢後少帝:劉弘(?―前180年11月14日),原名劉山,曾用名劉義,漢惠帝劉盈之子,前184年-前180年在位。前184年,西漢前少帝劉恭死。同年劉弘繼任帝位。前180年,呂太皇太后逝世。在周勃、陳平等人努力下,呂氏家族勢力被剷除。被廢殺

漢文帝: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即位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實現國家強盛安樂,百姓富裕小康,開啟“文景之治“的發端。謹慎對待諸侯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對待諸侯王,採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亂的態度。對待匈奴,採用和親止戰的方式,營造安定團結、休養生息的政治局面,

帝位23年

漢景帝:劉啟(前188年-前141年),諡號孝景皇帝。漢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併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帝位16年。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廟號世宗,諡號孝武皇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佈太初曆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臺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漢武帝的歷史影響深遠而複雜,評價亦存爭議。

帝位54年

漢昭帝: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諡號孝昭皇帝。八歲即位,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漢武帝后期政策,修養休息,加強北方戍防。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商討鹽鐵官營和治國理念等問題召集賢良文學討論,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前80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和上官桀等,專任大將軍霍光,進一步改革制度,廢黜冗官,減輕賦稅。實施得當愛民的內外措施,將漢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轉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百姓充實,四夷賓服”,開啟了“昭宣中興”的良好局面。帝位13年。

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8年),原名劉病已,廟號中宗,在位期間,清除霍光勢力,重視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形成“麒麟閣十一功臣”。勵精圖治,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 。對外關係上,本始二年(前72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導致匈奴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神爵二年(前60年),平定西羌,設置金城安置降羌,設立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

帝位26年。

漢元帝:劉奭(shì)(前75年-前33年),諡號孝元皇帝。漢元帝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 [3] 。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著名的昭君出塞出自其人,帝位16年。

漢成帝:劉驁(前51年-前7年),諡號孝成皇帝。漢成帝即位後,荒於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帝位25年。

漢哀帝:劉欣(前27年-前1年),諡號孝哀皇帝。不愛江山愛美男,著名典故斷袖之癖出自其人,帝位7年

漢平帝:劉衎(前9年-6年2月3日),諡號孝平皇帝。原名劉箕子,九歲即位,太皇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百官聚於朝廷東廳以聽取王莽的指示。

帝位6年。

新朝(9年—23年)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西漢權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朝”開國皇帝,在位統治期間,天下大亂。地皇四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常安,十月三日庚戌(公元23年),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帝位15年

更始帝:劉玄(?—25年),公元23年被綠林軍在淯水(今河南白河)之濱擁立為皇帝,年號更始,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滅亡,劉玄入主長安,成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權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的兩路夾擊之下,土崩瓦解,劉玄向赤眉軍出降,獻出傳國玉璽,更始政權滅亡。不久,劉玄被赤眉軍所殺。

東漢(25年—220年)

光武帝:劉秀(前5年-公元57年),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之後經過長達十二年的東漢統一戰爭,陸續消滅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平定動亂之後,勵精圖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國,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帝位33年。

漢明帝:劉莊(28年-75年),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即位之後,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對內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範貴戚功臣勢力。對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命竇固帶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國,設置西域都護,將佛教引進中國。在位期間,招撫流民,救濟貧農,興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內安定,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劉莊及其子漢章帝劉炟在位時期,史稱“明章之治”,帝位18年

漢章帝:劉炟(57年-88年),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繼承大統,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好儒術”,實現思想活躍、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局面,其統治與漢明帝統治時期合稱“明章之治”。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帝位13年。

漢和帝:劉肇(79年-106年),諡號為孝和皇帝,廟號穆宗。永元四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理政事,每日臨朝聽政,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故有“勞謙有終”之稱。當政時期,曾多次下詔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安置流民 、勿違農時,並多次下詔納賢,在法制上也主張寬刑,並在西域復置西域都護。漢和帝十分體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詔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反省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元興元年(105年),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為東漢之最,戶籍人口達5325萬多人。親政期間東漢國力達到鼎盛,時人稱為“永元之隆”,帝位18年。

漢殤帝:劉隆(公元105--106年),在位不足1年,病死,終年兩歲,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

漢安帝:劉祜(94年-125年),諡號孝安皇帝。即位時13歲,鄧太后掌權。太后死後掌權。安帝時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銳,東漢朝廷內憂外患,百事多艱。首先是河西急報,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後擔任西域都護的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爭長達11年之久,耗費巨大,使東漢元氣大傷,

帝位 19年

漢順帝:劉保(115年-144年)諡號孝順皇帝。漢順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將大權交給宦官。後來宦官又與外戚梁氏勾結,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梁氏專權,帝位20年

漢衝帝:劉炳(143年-145年),諡曰孝衝皇帝。漢衝帝即位後,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妠的哥哥大將軍梁冀飛揚跋扈,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在位半年死,時年才3歲。

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諡號孝質皇帝。為大將軍梁冀所毒死,崩於洛陽宮中,年僅九歲。

漢桓帝:劉志(132年-168年),諡號孝桓皇帝。依靠宦官單超等誅大將軍梁冀,並翦除其黨羽。以功封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為列侯。自此,朝政轉入宦官之手。由於宦官肆虐,黨同伐異,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滿。延熹九年(166年),世家豪族與太學生聯合反對宦官,結果李膺等200餘人被捕,形成第一次黨錮之禍。由於貪腐之風盛行,遂公開賣官鬻爵,政治癒加腐敗。劉志本人愛好佛事,荒淫遊樂無度,宮女多達五六千人,

帝位21年

漢靈帝: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諡號孝靈皇帝。在位的大部分時期,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他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帝位21年

漢少帝:劉辯(176年-190年),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少帝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併,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終於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一說十八歲)。

漢獻帝:劉協(81年-234年),諡號孝獻皇帝。東漢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漢少帝即位,封為渤海王。經歷宦官之亂,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在司空董卓擁立下,即位為帝。董卓伏誅後,受到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逃出長安,輾轉東行。建安元年(196年),依附於兗州牧曹操,遷都許昌。不甘淪為傀儡皇帝,策動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結果沒有成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後,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禪讓,降為山陽郡公,保留天子禮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