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之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上古之人所以長壽,其奧妙在於知“道”,也就是說,明白“道法自然”,懂得與四時偕行,善於運用術數之法,飲食有所節制,起居有常規,當動則動,當靜則靜,不妄作為,以保證形體與精神美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不會中途夭折,活到天年。


道家養生之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古代聖人常告誡我們飲食起居應當慎重。《老子》第十二章也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老子警戒世人千萬不要沉迷於燈紅酒綠,美味佳餚,縱情狂歡,因為這些都會對五臟六腑造成傷害。飲食方面,老子特別強調避免“餘食贅形”,一方面要注意節約糧食,不可浪費,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吃剩餘的食物,不要飲食過飽。

據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食戒篇》所載,吃不要吃太多,喝也不要喝太多,飯後要百步走。吃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吃過熱的食品,因為這有害骨頭且灼傷皮膚;也不要吃過冷的食物,因為有損內臟且會使牙齒髮痛。

同時對不同季節的食物的選用也有講究。春天宜吃辛辣食物,夏天宜吃酸性食物;秋天宜吃苦性食物;冬天宜吃鹹性食物,這些都有助於養護五臟。還有不要吃飽就睡,睡時不要對著風,飽食出汗時不要洗臉等飲食起居禁忌。


道家養生之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道家是並不禁慾,反對的是縱慾,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生活要有所節制。孫思邈《備急千金方》指出:“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

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情意就會妄作,使自我精神困頓,無形中損壽害身。所以乾坤對應陰陽調和,才能是身體健康。道家是批評酗酒、放縱自我、沒有節制,過度耗損真氣,往往早早地衰老了。

生命離不開形體,形體需要依靠“物”來養育。然而,有物也未必能養形。即求生過頭了,不善於以物養生,甚至出現“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的情況。可見,養形應注意把握物養的尺度,不恰當的飲食起居,也會傷害生命。

道家強調養形並不是養生的究竟,指出“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因為生活中有些人雖然有形,即活著,但是卻如行屍走肉一般,沒有生命活力,是謂“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

這是養形過度的表現。世人還以為養形就是服食五穀,殊不知,日常生活為聲色所困,本欲養生反而害生。五味、五色等所以能傷身,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所以任何事物都要節制,不能隨意妄為。


道家養生之法: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道家倡導應當適當運動。《養性延命錄》曰:“夫流水不腐,戶樞不朽者,以其勞動數故也。”比如吃飽後就不能坐著或躺著,應當散步以促進消化。但是,勞動過頭了,也會傷生。因為運動必然會消耗精氣,而消耗過多則會損傷生命力。

《莊子·刻意》強調:“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文子·九守》繼承此思想,認為:“形勞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則竭。”可見,道家一直以“不妄作勞”作為養形的重要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