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集圖——中美協畫家王寧仿古國畫山水畫藝術賞析

人的生命在社會存在中分為自然生命與精神生命兩部分的,精神生命是通過後天的學習“治氣養心”來提升的。就社會存在而言,人的精神生命與自然生命兩者之間是矛盾的統一,兩者不可割裂,我們的先人強調要聚氣,只有養氣、悟心,才能使自己的胸懷圓融充實,成就理想之大事業。以浩然之氣充實自己,要像孟子那樣“養吾浩然之氣”。

賢集圖——中美協畫家王寧仿古國畫山水畫藝術賞析

仿古畫精品 王寧新品創作國畫山水畫《賢集圖》

王寧是有悟性的,他能精確地把握生命的度:“持其志,勿暴其氣。”志是人的心之所向的最高方向,有論認為,志乃是人心之所至,即意向所指,屬於人的精神範疇,是人的精神生命。王寧在這幅《賢集圖》中表現出來的是養氣中持志,是至大至剛的,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獨立生活。

賢集圖——中美協畫家王寧仿古國畫山水畫藝術賞析

目下的畫壇,似乎誰也不服誰,這是一種怪現象,不合理的,畫界是需要服那些高手們的,驢馬一滑見分曉,不服一人或見人就服那都是妄人,皆是不好的。世人皆知,當今的畫壇,大英雄與街頭潑皮是共存的,有些美術界的工作者,他們自認為是畫家,拿了兩天的毛筆,自視為畫家或名家,連青藤白陽是人還是物都搞不清,真是站在花草下的鬼,畢竟也風流。看來心濁要濯之,氣濁也要逐之。只有這樣,才能淨化我們神聖的畫壇。中國畫壇在唐以後已向著精神的深層面發展了,清人何紹基曾說:“養此胸中春氣,方能含孕太和。”人要在藝術中體悟人生,在人生中懂得藝術,確立自己的人格境界。藝既是道,道既是藝,二者是契會的。哲人錢穆曾有深刻論述:“故中國藝術不僅在心情娛樂上,更要在德性修養上。藝術價值之判定,不在其向外之獲得,而更在其內心修養之深厚。”想成為一流的畫家,就要有一流的人格來保證。

賢集圖——中美協畫家王寧仿古國畫山水畫藝術賞析

王寧筆下的《賢集圖》中,可以感覺出他心境的化跡。在蒼蒼茫茫,如縷如絮的筆墨中,物象只是個符號,猶如悲鴻的馬,白石的蝦,筆下的千山萬壑,則是匯聚他大化心境的表白——“禪心盡入空無跡,詩句閒搜寂有聲”。

王寧能在當下這個甚囂塵上的浮躁世界中,不附和“潯陽遺韻”裡超級庸俗的高雅,也不追隨城市狂想曲中那價值等於零的音素,這是令人值得欽佩和尊重的,畫者,畫心,也畫境,境在大氣中,也在做人上,王寧是難得的有心人,所以他的畫才如此寧靜和坦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