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職業的人容易發生猝死?如何預防?

醫學小偵探


哪些職業的人容易發生猝死?如何預防?

近年來,關於猝死,似乎有這樣一個慣例:

只要媒體曝出一例年輕人猝死的事件,特別是名人猝死事件,這位不幸者所從事的職業往往在一段時間內成了容易發生猝死的高危職業。

經常被容易發生猝死的高危職業一般包括,醫生、程序員、警察、企業高管等。

主張和傳播這些說法的常常包括很多醫生,包括“科普”醫生。

讓答主好奇的是,這些醫生從哪裡獲得的支持他的說法的證據的?

常識告訴我們,這些被猝死的職業往往都是從業者並不特別巨眾的職業,會有流行病學家去調查這些小眾職業人群的猝死率嗎?

比如,程序員,比如企業高管。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比較影響力的猝死研究幾乎屈指可數,公認研究比較透徹的有兩個人群:一般人群 ,和年輕運動員。

涉及職業的猝死率調查非常稀缺,似乎僅有美國軍人和消防員兩個隊列的結果。

因此,可以說,坊間流傳的所有關於“XX職業是猝死高危職業”的傳言都是蝦扯蛋。

各個人群猝死率

有關猝死發生率調查最多的是一般人群的隊列研究,其中包括2009年發表的來自我國北京,廣州,盂縣和克拉瑪依四個地區進行的調查。結果,以上四地總體猝死發生率明顯低於西方國家的調查數據,為每年10萬分之41.8(男性44.6,女性39.0)。

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一般人群猝死發生率在每年50~100/10萬人。

至於猝死的原因,世界各地的結果高度一致,中老年人以冠心病為主,佔80%以上;年輕人冠心病佔比很低,主要是心肌病、心肌炎、冠狀動脈綜合徵、離子通道疾病等。

與職業相關的人群,包括:

年輕運動員

嚴格來說這並非真正的職業隊列,而更應該是年輕人隊列,猝死年發生率僅有1~2/10人,跟一般人群年輕人的發生率相似;病因上也與一般人群年輕人的一致。

美國消防員和軍人

基於美國消防局和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的數據,通過1998年至2012年期間對約30萬美國消防員動態隊列的調查,猝死發生率為18.1 / 10萬人年。

由於是職業年齡(16~64歲勞動力年齡)人群,總的發生率自然低於一般人群。

但是,分年齡段與一般人群比較,除了45~54歲年齡段略高於一般人群,其他年齡段都明顯低於一半人口,尤其是55歲以上,大大大得低於一般人群(下圖B)。

而與此前進行的美國軍人的調查結果相比,消防員隊列幾乎所有年齡都低於軍人隊列——這也不難理解,軍人的職業特殊性低於消防員,而更接近於一半人口。

不過,有一點是仍然令人矚目,在50歲以上(到64歲)年齡段,雖然軍人隊列猝死發生率明顯高於消防員,但是仍顯著低於一般人群。

就是說,消防員和軍人這兩個高壓力職業,整體上猝死發生率都明顯低於一般人群,尤其是進入冠心病高發的中年以後。

這凸顯了更高的體力活動對於降低冠心病,及由此帶來的猝死風險的重大意義。

如何預防?

如上所述,年輕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與遺傳相關的心臟病,這些心臟病通常都是隱匿的,即日常沒有症狀,也從來沒有被診斷過,約半數首次發作就是以心跳驟停的形式出現,讓人們特別不能接受,更難以理解。

因此,人們往往不接受不幸者患有心臟病的事實,轉而把事發前後的一些 因素當成原因。

比如,情緒波動,劇烈運動,加班、熬夜等。

事實上,這些所謂原因,往往是事件無關,或者充其量僅僅是觸發因素。

問題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會無數次遇到各種這類所謂觸發因素,人畢竟不是生活在套子裡。

因而,發生猝死的年輕人,哪一次遭遇觸發因素誘發或者不會誘發猝死,幾乎是隨機的。

因此,對於非冠心病原因的年輕人猝死,幾乎不存在預防的問題。

世界上多個機構都發布過有關年輕運動員猝死預防的指導性文件,所謂預防無非是進行潛在心臟病的篩查。

冠心病原因的猝死才是可以預防的。

而預防這類猝死,其實就是預防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和發作。

具體措施已經是老生常談,不外乎:

不吸菸,不喝酒,健康飲食,控制血壓,積極體力活動,控制體重,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

也就是說,預防猝死唯一有效措施就是預防冠心病,降低發生猝死的機會。

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約有半數的冠心病患者以猝死的形式死亡。


掙脫枷鎖的囚徒


猝死發生的高危群體包括警察、醫生、名人、企業高管等。

這些人的共同的特點是生活不規律,壓力大,值夜班。

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血管病。大家都知道的,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吸菸、肥胖的人因冠心病猝死的風險高。

除此外,還有最重要的幾個方面,包括:壓力山大、水果和蔬菜吃的少、運動少和飲酒。壓力大是一個重要的促進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按理說,醫生應該知道怎麼預防吧,但近些年醫生猝死的報道越來越多。為什麼?醫生的工作量只增不減,壓力越來越大。

猝死這事兒,自己根本就不能預測。猝死本身是小概率事件,預防必須採用群體性預防,也就是說所有人都要採用一些手段來預防。

對上述這些高危職業的人群來說,減壓是重要的預防猝死的措施。


楊進剛


發生猝死的現象無論什麼行業都存在,這種現象不是哪個職業的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