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人物年龄对应称谓,快来看看你是什么称谓

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含蓄的文化,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不是直接的去说对方的年龄而是有独属于自己的专门称谓文化,古人对年龄的成为具体形象,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称谓吧

史上最全人物年龄对应称谓,快来看看你是什么称谓

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布,后来引申为对不满周岁的孩童的称谓。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出自于《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始龀(chèn),是指人七八岁的时候,根据生理情况,男孩女孩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因此有始龀之说。

垂髫,是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古时童子未冠,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替童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表现出了儿童玩耍的美好场景。

总角,是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儿童。在古代男未冠,女未笄时把头发扎成两个髻,好像头顶两个角,《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本来是一种植物,专指女子十三四岁。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豆蔻年华就是对十三四岁少女时代的称谓。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束;有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以束起头发为男孩成童的象征。

史上最全人物年龄对应称谓,快来看看你是什么称谓

及笄(jì)之年,女子十五岁。笄,本来是指古代人用来束发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了15岁时,就把头发用簪子绾起来盘在头顶,表示已经成年。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但是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又称“加冠”。也是加冠礼的由来。

史上最全人物年龄对应称谓,快来看看你是什么称谓

而立之年,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因此三十岁又称为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四十岁,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知命之年,五十岁。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花甲一词出于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众多且相互交错,故称为花甲。

史上最全人物年龄对应称谓,快来看看你是什么称谓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语出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生活条件差,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礼记、曲礼》记载有:“八十九十曰耄,。”《尔雅、释言》载言:“八十为耋”,根据这种解释,人们把耄耋两字连起来专指人七八十岁。

期颐之年,:百岁之人,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评论区留下你是什么称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