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本文乃“logo三月哦”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南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雞籠

年少時讀過這首詞,兒時稚嫩,想著三個天真活潑的純真小男童嬉戲的場面,甚覺歡妙。到如今,依然能在腦海裡勾畫出“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的優美詩意。俞平伯先生《唐宋詞選釋》雲:“本篇客觀地寫農村景象,老人們有點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筆意清新,似不費力。”另外,《辛棄疾詞選》雲:“這首詞可以說是一幅農村素描。它寫得清新活潑,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動情景,使人彷彿身臨其境。”是的,這首詞沒有一點兒濃筆豔墨,整首詞運用白描的手法形象勾勒出鄉村一家五口悠閒自得的日常瑣碎生活,以及耄耋老人們相濡以沫、彼此攙扶的一生,這是多麼美好的愛情啊!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溪上青青草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堅持?怎樣的一種理解寬慰?才能走過這多舛的一生。夏日,晨光熹微。鄉村裡秀麗的風光,盪漾在柔和清麗的時光之中,是如此的靜謐恬淡、清新質樸。有溫婉美好的女子臨溪浣衣,姿態蹁躚,宛如不食人間煙火。你聽,搗衣聲陣陣,女子的笑聲輕盈,間或還能聽見狗吠聲、雞鳴聲,還有小孩的嬉鬧聲,如此安逸純真的人間好風光,又怎能不讓人神思嚮往呢?範開在《稼軒詞序》中評論辛棄疾的詞時說:“其間有清而麗,婉而嫵媚,此又坡詞之所無,而公詞之所獨也。”夏日時節,一切景物生機盎然,比得過春暖花開、萬木爭春的韶春季節。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春暖花開

在夏日時光裡,白晝綿長,一切景象皆是生機勃勃的。辛棄疾筆下的這幅輕描淡寫的農村田園生活二三事,表達了詞人對恬靜、淡然的農村生活嚮往和對美好愛情的孜孜以求。詩人開篇即寫“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這樣一句清新活潑的句子。你可以這樣想象,在綠樹成蔭、花木茂盛的庭院裡,日光明媚。一所低矮的茅草搭的小屋子外,緊緊地挨著一條潺潺宗淙的小溪流。小溪旁邊生長著鬱鬱蔥蔥的小草,周遭闃靜,環境清幽。一縷炊煙從煙囪裡嫋嫋升起。辛棄疾用筆凝練簡潔,三言兩語便勾勒出了濃郁的鄉村悠閒光陰。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綠樹成蔭

當然,我格外向往這種清寂安然的生活。可以恬淡、安穩、與世無爭;也可以看書、寫作、打盹兒、曬太陽。或許,你會說這種日子難免會有孤寂之感,但相比現世的人心險惡、複雜難猜,這樣和諧的生活,已是要好很多。田園趣事,我們且行且珍惜。接著,辛棄疾又寫“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這句話,看似寫茅屋的主人,實則暗喻耄耋夫妻琴瑟和諧的甜蜜生活,深深地表達了辛棄疾對這種不離不棄美好愛情的嚮往。你看,詞人寫一對頭髮花白的老夫妻,阿公剛剛喝了點兒自家釀的米酒,阿婆就傍著夕陽依偎在阿公的懷裡,說著吳依軟語。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米酒

他們不談風花雪月,不談海誓山盟,更不談前生來世。因為他們知道,一生一世的許諾,是年少時光不諳世事的。此刻的他們,享受著風平浪靜後生活的閒情樂趣。紅塵之中,時光白駒過隙。有些人,陌路之後,轉身,即是千山萬水相隔的天涯。我們總是說,如花美眷抵不過似水流年,經不起現實的考究,可是,我們之於愛情,可曾相互包容、寬慰、守護?可曾用心經營?愛情,始終是兩個人因相互理解而產生的結晶。永遠都不要等到失去之後,才喟嘆“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無奈。要知道,執子之手,趁歲月尚未白頭。朝夕相處,是美好;相互依偎,是溫暖。我慶幸著,感謝歲月,讓我在經年的變遷後,在物是人非的光陰裡,學著慢慢長大。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桃花

下闋“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採用白描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寫出了夫妻倆、三個兒子做農活的畫面,樂趣盎然。一眼望去,大兒子正在屋前的幾塊薄田裡汗流浹背地翻弄著土地,清理著雜草,還時不時地放下鋤頭,擦擦汗水,樣子純樸憨厚。二兒子呢,正用竹條編織著雞籠,哼唱著小曲兒,準備明兒一早拿到集市上去賣,然後給老父帶幾瓶好酒回來。最讓兩位老人喜歡的是他們的小兒子,你看,這頑皮的小孩兒此刻正躺在溪邊綠草叢中打著滾兒,翻著跟頭,不時地吆喝著大哥二哥陪他一起玩,這小兒還是一個貪吃鬼,正剝食著剛剛採下來的新鮮蓮蓬。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新鮮蓮蓬

如此活發清閒的美好畫面,正如胡云翼先生在《宋詞選》中日:“這首詞環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極勻稱自然的畫圖。老和小寫得最生動。、臥剝蓮蓬’正是‘無賴’的形象化。”也恰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詞選釋》所云:“(下片)雖似用口語寫實,但大兒、中兒、小兒云云,蓋從漢樂府《相逢行》‘大婦織綺羅,中婦織流螢,小婦無所為,挾瑟上高堂’化出,只易三女為三男耳。”這首《清平樂·村居》幽美自然、平淡清和、毫無修飾,讓人讀後既羨慕老夫妻相知相愛、忠貞不渝的愛情,也羨慕三個孩童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童趣生活。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辛棄疾用他的筆勾勒出怎樣的鄉村田園逸緻?

蓮蓬

而今,我沾染的,卻是紅塵的忙忙碌碌、世俗的紛紛擾擾,思緒憂愁,心有千千結。不知何時,才能如詩中那般悠閒安穩,朝看日出,暮看日落,過著充滿清趣的鄉村生活?但我分明知曉,在這城市之中,恬淡幽靜的生活是難以追尋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保持內心的淡泊清歡、雅靜素樸,用清淡柔順的筆墨寫一番韶華光陰,也如同辛棄疾一樣,拾起一段可歌可嘆的閒情逸致,迴歸文字的田園裡,當一回隱逸的閒人。喝口酒,醉一回。這一生,並無所求。只願淡然,無雜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