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祖詠的《終南望餘雪》,是古代“最佳”的詠雪詩之一?

本文乃“logo三月哦”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為何說祖詠的《終南望餘雪》,是古代“最佳”的詠雪詩之一?

終南山

此詩選自《全唐詩》。在《南部新書》、《文苑英華》、《唐詩別裁》等書中,詩題又作《雪霽望終南》、《終南霽色雪》和《望終南殘雪》等。揣摩詩意,實是表現作者從長安遠望終南山餘雪之情狀,因而題目似以“望終南殘雪”最為切當。用此題,也就不會有詩人在終南山中眺望的誤解了。終南山是秦嶺山脈從陝西關中周至縣境,東到藍田縣境一段的總稱,位於唐長安南,也就是今西安市中心到南郊四十餘公里處。它又有南山、太乙山、中南山等不同的名稱,包括有圭峰、南五臺、翠華山、驪山等著名峰巒。

為何說祖詠的《終南望餘雪》,是古代“最佳”的詠雪詩之一?

驪山

每當雨、雪乍晴時,空氣中浮塵減少,終南山便清晰地呈現在長安人家的門窗前,正如賈島《望山》詩中描繪的:“陰霪一以掃,浩翠寫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壯美的終南山色,曾觸發多少詩人的雅興,使他們不惜用大量筆墨,來描述自己觀賞中的感受,以及它與長安城的深厚緣分,如林寬的“標奇聳峻壯長安,影人千門萬戶寒”(《終南山》);王貞白的“終南異五嶽,列翠滿長安”(<終南山》);李白也寫了“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等深情的句子。

為何說祖詠的《終南望餘雪》,是古代“最佳”的詠雪詩之一?

終南山雪景

我們所選這首詩,則集中表現早春乍暖還寒時節終南山的殘雪景色。全篇四句二十個字,緊扣詩題,提綱挈要,依照詩人看到的順序和感受款款道來:終南山北坡(陰嶺)已披上綠裝,山頂尚未消融的積雪像是漂浮在流雲裡,新晴後的斜陽照亮了高山上(帶有雪花)的林梢,冷光逼人,使傍晚的長安也增加了幾分寒意。前兩句縱向寫終南山“帶雪復銜春”(張喬《終南山》)的季節特點和高大氣象,後兩句橫向寫在一天中的傍晚時刻,它所帶給長安的影響。“萬里寒光生積雪”(祖詠<望薊門》),望梅既能止渴,望雪也就能生寒。

為何說祖詠的《終南望餘雪》,是古代“最佳”的詠雪詩之一?

終南山雪景

實際是詩人通過視覺的感受,將南山的雪景與長安初春時早、晚寒涼的自然氣候特徵,巧妙地結合了起來。這樣,作者本人也就成了整個畫面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看出,作者不用典故,不加雕飾,不用難詞險語,如大師的素描一般,淡淡幾筆,就使人看到了終南山早春的秀色和生機,也感受到了即將退去的嚴冬的餘威。但由於畢竟只是“餘雪”,只能略增“暮寒“。襯托之下,秀色和霽景更顯得明媚劫人。詩中“浮”、“明”、“增”等字的運用非常成功,這不僅使畫面上的景色活靈活現,使白雪、霽色、寒氣給人以動態的感覺,也使我們得以品昧到這些變化的時間過程和空間關係。

為何說祖詠的《終南望餘雪》,是古代“最佳”的詠雪詩之一?

餘雪

難怪王士鎮的《漁洋詩話》要把祖詠此詩,列為古代“最佳”的詠雪詩之一了。還要提到的是,據《唐詩紀事》、《南 部新書》等文獻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參加進士參試時在考場所作。《南部新書》說當時“限六十字”,祖詠寫了這四句便交卷,主考官問其原因,他回答“意盡”。唐代詩貼試(應試詩)規定寫排律,一般要求六韻或八韻,除講求平仄對仗外,並限用韻腳。這許多清規戒律,就使考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裡,寫出好的作品來。祖詠在如此重要的場合,敢於打破常規,不矯情造作,不隨意拼湊,而力求詩作的完美,無疑是值得稱頌的。

為何說祖詠的《終南望餘雪》,是古代“最佳”的詠雪詩之一?

冬雪

在題材類似的作品中,姑且不論--些生硬空洞的試貼詩,即以皎然的《晨起登樂遊原望終南積雪》為例:“凌晨擁蔽裘,閒上古原頭。雪霽山疑近,天高思若浮。瓊峰埋積翠,玉嶂掩飛流。曜影含朝日,播光奪寸眸。寒空標瑞色,爽氣襲皇州。清眺何人得,終當獨再遊。”語句繁複,缺乏新意,並且一覽無餘。對照之下,就更顯出了祖詩的蘊藉有味。這便是許多評選家推崇祖詠這首小詩的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