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街道臥牛石小學】教師“讀書燃夢”行動進行時(六)

(通訊員 李雲濤)岱嶽雙週論壇第七十二場報告會上,來自上海浦東大學的李衝鋒教授指出: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如果一個教師平時不讀書,如何更好的教書呢?受到李教授的啟發,天平街道臥牛石小學自2020年1月11日開展了全校教師“點燃夢想 讀書成長”活動,至今已堅持3個月了。他們確立了每天閱讀30分鐘,每月閱讀1本書,每年閱讀12本書的閱讀目標,目前,全體教師已經讀完《論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班主任工作漫談》三本書。疫情期間,老師們邊上網課,邊讀書,付出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在老師們讀書的過程中,既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也有讀書後的深深感悟。今天帶來的是李美玲老師的讀書感悟。

【天平街道臥牛石小學】教師“讀書燃夢”行動進行時(六)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利用假期時間,我讀了《論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讀懂孩子》這幾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點感悟談談我的想法。

【天平街道臥牛石小學】教師“讀書燃夢”行動進行時(六)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我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我很喜歡海倫的勇氣和信心,她大膽地面對世界,從不因為自己殘疾而感到自卑,這也是因為她的心裡素質很好;海倫很堅強,她努力地學習,從不喊一聲怨言;海倫很感激幫助過她的人,她為他們每人寫了一封信,每一封信都很謙虛,海倫很懂得感恩別人。這個女孩的人生深深地打動了我,她堅強、勇敢、自信,我真的希望海倫想光明三天的願望能實現。

通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明白了幾個道理:我們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笑著去面對,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樂觀。我們要堅強不屈,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到底,這樣才能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件事。 《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正如魏書生老師在自序中所說的那樣,“像同讀者談心似的,平時怎麼想了,怎麼說了,怎麼做了,也就怎麼寫出來了。”他寓道理與小故事中,從細微之處看恢宏,於平凡中見偉大,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冗長的理論說教,言懇意真,入情入理,令人心悅誠服。他在書中,以及其樸實而流暢的語言。

【天平街道臥牛石小學】教師“讀書燃夢”行動進行時(六)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著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