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讲述援鄂抗疫:“包床到人、包床到组,每人一策”

5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回答媒体提问。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是最后一支撤离武汉的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期间,这支医疗队经历了怎样的考验?采取了哪些救治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给予了回应。

“按照分工,协和医院医疗队负责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加强病房,收治的都是从别的医院和其他病区转过来的重症病人。”韩丁说,用老百姓话讲,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讲述援鄂抗疫:“包床到人、包床到组,每人一策”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领队 韩丁

韩丁介绍,这跟北京大后方ICU相比,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到终末期后,都有难以纠正的呼吸衰竭,很多病人合并有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衰竭;工作强度高,最多一晚上收治18个病人,单位时间内同时转入ICU的重症病人,要比平时重得多,高峰时整个病区的呼吸机都不够用,氧气压力也不够用;队员穿上防护服,常规的操作、治疗、抢救难度增加,动作不便。

“大家没有退缩,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解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该上的手段都用上,该用的方法也都用上。”韩丁回忆,两个多月来,他们制定的规定制度,包括工作流程、诊疗常规、病历书写、三级查房等将近40多项,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并且进行闭环管理,这给前方队员提供了有序规范的工作遵循。

韩丁描述,初期在对新冠病人认识不太清楚、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基本功,拼的就是“三基三严”。医疗队员把所有医护手段全部关口前移,强化整体的医疗、整体的护理,还有医护间的配合以及相互补台,为病人免疫力的恢复和病情逆转争取时间与机会。

“一定要到病人旁边去,要到床边。”韩丁说,因为只有到床边,才能第一时间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和对治疗的反应。“我们要求各级医生包括查房教授,每天要进病房,每天早上进行早交班和大查房,晚上雷打不动核心组交班,把病人一个一个拿出来进行讨论,前后方联动、多学科协作,形成每人一策。”

韩丁介绍,为确保病人治疗的连续性,他们执行“包床到人、包床到组”,不管是否值班,以此确保病人治疗方案体现的是整个团队的水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很多病人转危为安,成功拔出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治疗,转入普通病房。

红星新闻记者赵倩 高鑫 北京报道

编辑 刘宇鹏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讲述援鄂抗疫:“包床到人、包床到组,每人一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