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罗磊:坚实走过八年扶贫路

“他不是傻,也不是因为喜欢才真诚付出,只因为他以服从为职业第一操守,对组织和人民充满敬畏……他进山时腰杆挺直,出山时已是腰背微驼。我对他满怀内疚和敬意,也因感动于他的付出和奉献而泪流满脸。”柳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家达在点评扶贫干部罗磊时动情地说。

为人正直、性格刚毅、作风扎实、做事勤恳,这是柳州市司法局法治督察科副主任科员罗磊给人的印象。2012年年初,他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柳州市融水县苗山深处当起了一名扶贫干部,用青春和奉献坚实地走过了八年艰苦的扶贫路,他进村入户“摸贫情”,扑下身子“挖穷根”,倾心用情“先扶智”,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事当“家事”,用脚丈量扶贫干部的为民情怀。从扶贫帮困,到精准扶贫,再到脱贫攻坚,从驻村第一书记到农村指导员,再到扶贫工作队员,八年的坚守,他用平凡行动和无私奉献书写了一段精彩的人生。

【榜样】罗磊:坚实走过八年扶贫路

池洞村支书向罗磊(中)介绍中草药林下种植

进村入户“摸穷情”,扶贫工作思路清

“你家有几口人?有几个劳动力,在哪里打工?娃娃有没有读书,在哪里读书?老人身体好不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有没有得到补助?平常生活上有哪些困难,目前你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扶贫政策你都知道哪些,享受哪些政策……”

2012年3月10日,是罗磊到达扶贫点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瑶族乡如劳村担任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自己打扮成农民样,脚穿解放鞋、身挎背包,带上笔记本进村入户摸“穷情”、访实情,每到一户农家他都要耐心细致地问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细节,生怕漏掉一个应该落实到位的政策帮扶。

通过几个月的下村走访,他对如劳村的现实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劳村有7个自然屯,183户746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数的近1/4,村里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那里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约1100米,土地面积3.2万亩,人均水田不足1亩。全村没有平地,也没有可以通向村外的水泥马路,到乡政府近40公里的路程,有8公里是遇上雨季根本无法通行的黄泥路。

【榜样】罗磊:坚实走过八年扶贫路

罗磊(中)入户了解家庭收入情况

如劳村是个国家级贫困村,存在“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活动难”等问题,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让群众摆脱贫困?罗磊走进群众中去找破解答案、求发展良策,他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广泛听取群众建议,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查找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症结,制定出“修路、扶智”脱贫攻坚“作战图”,细化各阶段工作目标,分村分户列出发展项目清单,推出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并在四年的扶贫工作中落地落实落细。

2016年4月,罗磊以扶贫驻村指导员身份“转战”融水县汪洞乡池洞村,这是融水县最偏远的贫困村,罗磊到任后,立即对村的情况进行摸底,找到发展短板,池洞村有17个自然屯,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主要是种植杉木和劳务输出,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87人。根据池洞村的实际他提出“因户施策、因人定业、一户多业”的发展思路,为贫困户出点子、谋路子,引进致富项目,发展致富产业,做好贫困户社会保障工作。

沉下心来“挖穷根”,脱贫致富换新天

“想总是问题,干才有出路。”“最好的思路不落地,也永远是空想、幻想。”2012年3月,罗磊到如劳村任村第一书记后,按照形成的脱贫攻坚“作战图”迅速布阵开战。

“出行难是如劳村的第一难,不修路,难致富,我们首先要啃下这个‘硬骨头’、消灭发展的‘拦路虎’。”罗磊的话掷地有声。为了修路罗磊没少操心,跑乡里、县里、市里相关部门汇报情况提出申请,找同事、朋友帮忙呼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争取到项目资金608万元,第一条村级公路于2012年底开工,修建历时一年半,终于打通了如纽河口至如劳村大寨屯的村级水泥公路。

通路的当天,村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放鞭炮、吹芦笙、唱山歌。“昔日村路绕山边,下雨路滑多艰险;如今水泥来辅路,脱贫致富党支援。”“扶贫干部下村屯,真抓实干获赞声;头等大事先修路,脱贫致富起好步。”

村路通了,世界变小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

2016年3月,罗磊两轮四年的“第一书记”任期时,为如劳村全面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这个国家级贫困村的人均年纯收入就从当初不足1500元,增加到3500元以上,达到国家脱贫标准的两不愁三保障,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

【榜样】罗磊:坚实走过八年扶贫路

罗磊(右一)到文通文德屯了解受灾情况

2016年4月,罗磊转战来到更边远贫困的池洞村,因地处九万大山这里湿度大、雨水多、路况差,一年中正常通行时间不到200天。2016年7月4日,池洞村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使这个本就贫穷的村遭受重创,道路彻底被冲毁,电线杆被拦腰折断,不少村民的房屋倒塌……看到洪灾留下的境况,罗磊落泪了。他不分昼夜坚持在抗灾第一线,灾后,他一边动员群众自救,一边跑上级部门呼吁,还与村干凑钱垫付7000多元,买来柴油发电机,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扛电杆,尽快恢复通电;通过各种渠道为村里募集救援物资,帮助村民渡过难关.....作为当时后援单位的市法制办得到情况汇报,主要领导还带队到池洞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和困难党员。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揪心难过的日子,我每天愁得睡不着,总感觉有劲使不上,面临的困难太大了,真不知道当初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但最终战胜了困难,也增强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罗磊说。

在池洞村几年里,他把解决出行难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后援单位的积极协调,池洞村如秋屯、上如龙屯等多条屯级公路陆续开工建设,2019年池洞村村级公路与三县联网路竣工,为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

八年的扶贫坚守,他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发展致富产业,积极帮扶贫困户,为9户贫困户开发土鸡散养、养牛、养猪、养羊、养蜂、种植袋料香菇等产业,并扶持发展;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积极为养牛大户林剑提供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鼓励村委支书盘文才带头示范,在保持森林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采取林下立体种植金线莲、草珊瑚、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实现长短收益结合,让村民的日子过得安稳、红火;打造好天然矿泉水产业,大力发展康养业,使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让村民们真正得到实惠。

倾心用情“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

“扶贫扶志又扶智是决战脱贫攻坚的题中之义,要想让贫困家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真正实现脱贫,作为扶贫干部要驾好扶志与扶智两驾‘马车’”罗磊说。

在八年的扶贫中,罗磊紧贴群众的所需所愿所盼,作好“学、乐、医、法”四篇惠民为民乐民文章。

“学”在扶智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八年来,罗磊心系山区学子,2012年,正当如劳村的李子宁、李文顺为上大学的费用犯愁时,罗磊走进了两户贫困学子的家门,给每人送上1000元助学金,随后又联系爱心人士助学,每年提供1000元,直到四年大学毕业,现在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岗位;2013年,罗磊为如劳村教学点筹集到价值5000元的学习用品;2015年,如劳村如蜡屯学子石玉娟因没能力交学费准备放弃上大学时,罗磊争取后援单位支持,捐献补助金1682元,帮助她解决学习生活的难题,至今罗磊还一直过问她的学业和发展志向......

“劳”有所乐,聚人气、提信心。针对如劳村村民劳动之余缺少活动场所的实际,罗磊争取到2.4万元资金,修建村上第一个球场,从此村上小孩有嬉闹的场所,2014年如劳村首届春晚在球场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欢声笑语,气氛活跃,其乐融融。

【榜样】罗磊:坚实走过八年扶贫路

罗磊(左一)为孩子们发放筹集到的学习用品

“医”到家门口,消除因病致贫“痛”点。由于如劳村地理位置特殊,村民生病后就医困难,村民常常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拖成了顽疾。罗磊多次跑相关部门,要政策、找经费、求支持,20XX年X月,采取在如劳村村委办公楼上加层方式建成第一个村级卫生室,让如劳村村民的常见病就医问题得到解决。

“法”入群众心,守法致富好图景。八年来,罗磊充分利用的法律专业优势,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工作就做到哪里。池洞村李某是个贫困户,曾因抢劫罪被判刑,2018年3月服刑期满回村后,思想波动比较大,一直认为自己无法融入社会,有自暴自弃的倾向和情绪,罗磊多次到李某家做思想工作,鼓励他积极面对新生活,“走错路不要紧,只要懂得修正自己前进的方向”,通过教育帮扶,李某重振生活信心,,罗磊还给他争取扶贫政策,2019年李某获得异地搬迁指标,顺利搬迁到融水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

“无微不至体察民情 尽职尽责关爱百姓”。2020年3月18日,池洞村18位受帮扶贫困户送给罗磊的锦旗上写着。八年的扶贫路,罗磊在“变与不变”中坚守着,不变的是他为群众尽职尽责帮扶的情怀,变的是他家庭的种种变故,父亲就因陈旧性中风住进了医院,母亲查出肺部有肿瘤,慈爱的外婆辞世......面对这些,罗磊内心太多愧疚;变的是他战斗过的如劳村、池洞村面貌,他联系帮扶的24户贫困户,脱贫22户,还有2户8人将于2020年脱贫,目前这两户的各项脱贫指标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实现了两个贫困村脱贫。


来源:柳州市司法局

编辑:桂法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