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學歷不等於實力,實物經驗越豐富,成功的機會就越大。——王永慶

現如今在眾人口中最有名的創業成功者非馬雲莫屬。他從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開創了互聯網購物時代,多年均上榜國內首富的寶座。不僅僅是他,還有眾多國內的首富,每一個在創業過程中都經歷了各種辛酸苦楚,最終創造出了鉅額財富之後卻又要擔心另一個問題,如何讓財富繼續增值。我國臺灣首富王永慶從一個賣米的小販變成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商界神話。

出身貧苦

1917年,王永慶出生於臺灣市臺北縣的一戶普通人家中。他們一家原本是福建泉州的一戶專門種茶賣茶的茶農。後來為了躲避戰亂,才來到臺灣定居生活,繼續以種茶為生。所以在王永慶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還只是一名茶農。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他在6歲的時候為了上學要步行10公里去學校,來回一天都需要走20公里的路。可以說那時候生活條件極其艱苦,而且隨著家裡茶葉收成不好,生活也變得更加艱辛。由於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較為嚴重,當時父母已經沒有能力撫養家中的幾個孩子。

於是他們便決定將家中的三個妹妹送給別人代為養育,而王永慶和弟弟就留在家中。王永慶也知道自己家庭困難,於是便在初中畢業之後就休學在家幫父母種茶收茶。但是父母不希望他未來也跟他們一樣做一名茶農,於是就將王永慶送到縣上一家米店去當學徒。

去當學徒的這段日子裡,他不僅幫忙賣米,而且還經常給米店老闆提一些建議。米店老闆對於這個學徒也較為喜愛,經常向他講述自己開米店的經歷。王永慶每次聽到老闆講述開店的經歷時,都十分用心的記了下來。並且那時候的他心裡就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一個小小的規劃。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獨到的經營之法

在米店當學徒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就決定要開一家米店。於是他就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父親,父親對他這個決定十分的支持,並且給了他200元作為啟動資金。雖然200塊錢看似很少,但是在那個年代已經不是小數額。

但是這200塊錢也根本租不起中心的一些店面,而且當時嘉義已經有了30多家米店,競爭十分激烈。後來他在一條偏僻的巷子看到了一個正在招租的鋪面。

雖然位置比較偏僻,但是價格便宜,於是他就在那裡開了一家米店。

在開店之初他也經歷了低谷的時候,因為由於米店規模小,位置偏僻,幾乎沒有什麼人來他家買米。後來他發現,如今的米里面都會有一些雜物,很多人買回家之後還會進行篩選十分麻煩。於是他就決定從米的質量上入手,將米中的一些砂石挑出來進行售賣,價格與市場上的其他米一樣。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他家的米很乾淨,沒有什麼沙石,於是米店的生意逐漸火了起來。雖然緬甸生意越來越紅火,但是他並沒有滿足於此。通過觀察他發現來買米的人幾乎都是老年人,而老年人出門極為不方便,於是他就決定給顧客送米上門。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他細心的記下每家每戶的用米量,等到拿貨人家米快用完時,他就主動送貨上門。他的這一個精細務實的服務,也讓他贏得了很多回頭客。他的米鋪成為了縣裡銷量最高的米鋪。逐漸的它積累了一些財富,於是又繼續擴大米鋪的經營。

讀到商業眼光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很多建築行業就開始發展起來。王永慶雖然是一個米店老闆,但是他早就看中了木材生意的前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就拿了自己的積蓄,在老家租了50畝土地,開始做起了木材生意。

隨著建築行業的不斷髮展它的木材,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很快他就成為了當地有名氣的木材商老闆,並且可以說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當地已經是個有名的富豪。但他並沒有繼續在木材行業發展,而是轉向了塑膠工業。

當時的臺灣塑膠工業完全發展不起來,整個臺灣所用的塑膠產品,幾乎都是進口於日本。臺灣當局及其需要發展自身的塑膠工業,但是卻沒有一個商人願意在塑膠工業進行投資,很多商人都認為這是一個極其虧本的買賣。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但是王永慶卻不這麼認為,他經過了周密的分析研究,並且對市場情況做了調查,拜訪了多位化學專家學者,發現塑膠工業在臺灣除了日本這個外來的品牌之外,就沒有任何的競爭對手,於是他就主動提出願意投資塑膠業。

出乎意料的應對

1954年,他措籌了50萬美元,創辦了臺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

。幾乎每一個商人在創業之初都會遇到瓶頸,他也不例外。工廠成立之後,他們就生產出了100噸的塑膠產品,但是他們的銷量並不是很好,只賣出了20噸。

可以說當時的塑膠市場是供大於求,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卻沒有選擇減少生產量,而是選擇擴大生產。為了擴大生產,他變賣了自己全部的家產,將全部資金投入到生產產品上。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這樣的行為,後來他解釋到塑膠產品賣不出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價格太高,所以只能提高產量來降低成本。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用這樣的方法,確實將產品的價格大大降低了,隨之而來銷量也逐漸上升。逐漸的他的公司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塑膠公司,而且他還在多個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隨著不斷的積累,他所創辦的臺塑集團市值一度達到4000億。

而他也因此成為華人首富,並且由於經營方法的獨到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其女王雪紅也繼承了老爸的商業天賦,創辦HTC,公司市值一度達到2000億。不過,目前HTC在大陸基本已經沒有競爭力了,資產縮水近97% 。有不少網友認為HTC如今的困局是王雪紅不重視大陸市場所導致的。不過這也不難理解,畢竟王雪紅生於臺灣又在美國讀書,公司也是在硅谷創辦,不親近大陸也很正常。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但是,王永華本人對大陸確是貢獻卓越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王永慶慷慨解囊1億元人民幣協助四川成都與汶川等地區的震後重建工作,在大陸設立“長庚獎學金”,不少學子深受其惠。2008年王永華在美國逝世。不過王永慶從米店小老闆到塑膠大王的傳奇經歷在商界流傳至今。

往期文章精選:

他是清華學子,畢業20多年卻只能幹保安,原因太讓人惋惜

弟弟中了彩票,他卻要休妻,不料妻子已經懷孕,產下一子名滿天下

價值5億元的飛機,他平均每天賣2架,退休時獲贈72億美元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