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忠誠

有一種高貴叫信仰。它延續不了生命的長度,卻能昇華人生的高度。有一種品質叫忠誠。它丈量不出生命的長短,卻能稱出信念的輕重。

信仰是什麼,周國平先生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聖路,但在虔誠伏拜的信徒眼裡,信仰在遠方,是燈塔,是電光火石的碰撞,

驅散夜的寂凍,迎接光的熾熱。人受世俗條約,凡塵戒律的約不束,因此人身自由行為舉止無法自由隨性,但信仰不同,它是高度自由的,像一個精靈穿梭前世古今,鴻宇八荒,去追求去探索

去碰觸你的人生圭臬。

我覺得信仰應該是一個巨人,骨骼強健,精力充沛,輪廓鮮明。擁有信仰好比站在巨人的肩上,看的更高更遠,讓你的眼光穿過現實的迷霧,看到未來的真相,對生活倍感信心。擁有信仰好比掌握了力量,這股力量足以讓你打破現實的藩籬,艱難的困境,殺出一條血路。渣滓洞的先烈們面對釘入指縫的竹籤,仰天大笑,長征途中的紅軍,面對雪山草地,不畏艱險,志願軍戰士面對美軍密集的炮火,勇往直前,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何為忠誠?古人云:“天下之德,莫過於忠”。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工作,就是對黨和人民最大的忠誠

作為一名黨員,生死關頭為了黨的利益,毫不動搖、慷慨赴難是忠誠;在日常崗位上,為實現黨的任務不避艱險、無私奉獻也是忠誠;“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是忠誠;“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亦是忠誠。而這種忠誠是源自於信仰,一種對革命事業的信仰。周恩來同志說過:“革命總是會有犧牲的,我們是倖存者,只要有一口氣,就要為黨工作。”

“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有對黨的忠誠。鄧小平同志年輕時立志“更堅決的把交給我們的黨”;在退休之際仍深情地說:“我的生命是屬於黨、屬於國家的。退下來以後,我將繼續忠於黨和國家的事業。

有一種小鳥能飛越太平洋,它需要的僅是一小截樹枝.它把樹枝銜在嘴裡,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在水面上,然後落在樹枝上休息;餓了,它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困了,它就站在樹枝上睡覺.就這樣,小鳥越過了太平洋.。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在生活中都有自已的"那截樹枝",那麼,什麼是我們心底的;"那截樹枝"呢? 就是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追求,就有了自信,就有了責任,就有了習慣。汪國真有一句詩:既然忠於玫瑰,便勇敢地吐露真誠;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忠誠,意味著沉甸甸而又莊嚴的責任。它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職業與人生的信仰 ~因為信仰,杜甫憂國憂民、鞠躬盡瘁,岳飛精忠報國、死而後已~因為信仰,新中國第一代科學家們不遠萬里、奔赴祖國,用心血填補了新中國各個科學領域的空白~因為信仰,北京奧運會上運動健兒和開幕式典禮上的軍人,揮汗如雨、咬緊牙關,為中國贏得了百分百的喝彩~新館戰役,白衣天使,直面死神,毫不退縮,日夜奮戰。

而忠誠,這古老而又彌新、無形卻又永恆的精神主題,也是一輪信仰的太陽,

綠葉無悔撲向大地,是報答泥土芬芳的情意;鮮花無悔凋落於風雨,是因為它曾有一段生命的美麗。雖然我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安工作人員,猶如滿天繁星、滄海一粟,但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忠誠,選擇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忠誠是敬業的基礎,是奉獻的前提,忠誠不談條件,忠誠不講回報,無論歲月的長河如何流淌,無論滄海如何變遷,我們總要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傳承,這種精神和信念,承載著我們的歡樂與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