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雛折翼,名與實爽的龐統

一提起龐統,人們腦海中浮現的肯定就是三國演義中司馬徽的那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臥龍諸葛亮作為影響力最大的三國人物之一,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粉絲。而鳳雛龐統搭上了諸葛亮這輛順風車似乎也逐漸的聲名鵲起了。

當後人為諸葛亮題詞:“三代之下第一人,千載誰堪伯仲間”的時候,龐統龐士元就顯得有些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了。

一:龐統的廣告

在中國古代,一個人想成名就得打廣告,要打廣告就要走一些不同尋常的路子。比如做一些怪異的事,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來贏得達官顯貴的注意進而被賞識,成就一番事業。

於是,釣魚的姜老頭故意用直鉤,釣來了周文王。放牛娃李密把書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 一邊讀書,進而被大臣楊素賞識。近代有個湖南舉人,科舉不第之後狂言: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某。終於打響了自己的名頭,贏得地方權貴的注意,進入了軍政界。後來他領兵西征一舉收復新疆,終成一代民族英雄。

就連曹操曹孟德也是跑到徐子將跟前軟磨硬泡得了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論,心滿意足離去。於是乎,後人就常常將“奸雄”二字代指曹操。

鳳雛折翼,名與實爽的龐統

那麼龐統的成名之路是如何得來的呢?潁川的司馬徽非常有名當時客居在荊州,龐統便跑去拜見。

不過司馬徽當時似乎並不待見他。據記載司馬徽當時正在桑樹上採桑子,見到龐統去了之後連桑樹都沒下,連最起碼的禮節都沒做足。於是,龐統就站在樹下與樹上一邊採桑子的司馬徽交談,談了整整一天。直到天黑,司馬徽只得從樹上下來給了龐統一個“南州士子第一人”的稱號。

鳳雛折翼,名與實爽的龐統

此後龐統便膨脹了,荊襄的另一個有名氣的小夥子既然自稱“臥龍”。中國人自古講究好事成雙,龍鳳呈祥。龐統便與自己的叔父龐德公了給自己安了一個“鳳雛”的外號,以期和諸葛亮相忖。

那麼打好了廣告的龐統就真的可以籍此進入達官顯貴的視野嗎?

梟雄劉備一生南征北戰,他求賢若渴知人善用。可是在荊州住了八年的劉備心甘情願的三顧茅廬去尋訪臥龍諸葛亮,而與之“齊名”的鳳雛卻不被問津。

鳳雛折翼,名與實爽的龐統

不甘寂寞的龐統投奔到了東吳。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周瑜,諸葛亮等人在赤壁造船,借風,放火乾的驚天動地,而此時的龐統只能在周瑜麾下做個默默無聞的小官。

更不辛的是赤壁之戰之後沒多久周瑜便病死了,龐統失去了依託的靠山,而他本人又不被素有“舉賢任能”的江東孫仲謀看中,只能怏怏的回到了老家荊州。

鳳雛折翼,名與實爽的龐統

此時的荊州已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孫劉三家瓜分。其中劉備自稱荊州牧佔據了原荊州大部分地區。

鳳雛折翼,名與實爽的龐統

打好了廣告不代表就一定會被重用。再次回到荊州主動投奔劉備的龐統只被安排到了一個小縣城當縣令。這待遇和地位比之諸葛亮那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做了縣令的龐士元別提有多鬱悶了,自己攀比齊名的諸葛亮現在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掌握兵權的軍師中郎將,自己怎麼才老是待在這鳥不拉屎的小縣城管一些七大姑八大姨洗尿片,張三李四偷牛的破事。

於是乎,龐統的老毛病又犯了,整日借酒澆愁,不理政務,結果沒多久被免官,縣令也弄丟了。

幸好龐統當年在東吳時結交了老好人魯肅,魯肅寫信給劉備說龐統是善於出謀劃策的人,不是適合當縣令的人。而他的老同志諸葛亮也站出來為龐統說情,劉備信以為真這才終於把這位與“龍”齊名的“鳳”調進中央,名位亞於諸葛亮。

二:龐統的謀略

公元211年,已佔據荊州的劉備開始按照《隆中對》的戰略開始實施第二步,進軍益州。

而此時益州的劉璋也正好來邀請劉備入蜀一起討伐張魯。二劉於是在益州的涪城相聚。

龐統不是說擅長出謀劃策嗎?他就向劉備獻出了他的第一計:“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就是讓劉備在此次宴會上直接把劉璋做了,然後就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征服益州了。

其實這個計謀在四百年前就有人用過,名字叫做“鴻門宴”。當年范增勸楚霸王項羽趁著劉邦和項羽在鴻門的宴會上把劉邦殺了,進而一舉奪得天下。項羽不聽從,結果鬧得烏江自刎。

那麼四百年後的劉備會聽從嗎?答案還是不會。劉備以“初入他國,恩信未著”為由不輕舉妄動。先不論龐統這條計謀是否有專利權,就只單看他這個計謀的水平如何,劉備如果真執行了會如何。

公元1449年,明英宗皇帝朱祁鎮親征瓦剌,在土木堡兵敗被俘。是為“土木堡之變”。瓦剌太師也先以為得到了明英宗就等於得到了大明天下,帶著明英宗在邊境轉悠到處招搖撞騙。

結果明庭朝臣于謙等另立了英宗的弟弟代宗繼位為新帝,迅速穩定了政局,英宗成了一顆無用的“棄子”。

那麼劉備在涪關宴上直接殺了劉璋的確是輕而易舉,但蜀地人民在劉璋父子統治下已有二十多年,劉璋雖然是闇弱的庸主使得益州人人思得明主,那麼出來乍到的劉備是明主還是暗主?是騾是馬?是胖是瘦?時事而異,范增當年為項羽出此計是因為天下諸侯十之七八已為項羽降服,只剩下個劉邦,放走劉邦就是放虎歸山。

而龐統難道連兵法最基本的最忌生搬硬套都不懂?劉備一生以“仁義”標榜,可他剛剛進入劉璋的世襲領地,一方面跟人家稱兄道弟,一方面又馬上磨刀霍霍,蜀地人民會怎麼想?劉璋的兒子劉循可比劉璋有才能的多,成都方面大可和後世的于謙一樣立劉循為新主,接著就和“兇殘”的劉備決一死戰。那麼劉備此時只能陷入進退不能的境地。

梟雄劉備征戰一生,他可比龐統看的遠,他說“不以小利失信義於天下”。劉備想以自己這個“明主”取代劉璋那個庸主一定要有個出師有名的藉口,另一方面還要極力的表現出自己善意和仁義,軍事一直是政治鬥爭的延續,政治目標不正確,軍事目標則無法達成。

讓劉備去打張魯他是肯定不會幹的,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中,他一邊緩慢的向北行軍,一方面大力結交蜀中的士人廣施恩信,廣收人心。耐著性子等待機會,尋找師出有名的藉口。

鳳雛折翼,名與實爽的龐統

公元212年冬,進入蜀地已有一段時日的劉備終於要亮劍了。

龐統此時向劉備獻了生平第二也是最後一次計謀,即上中下三策。上策讓劉備選精兵晝夜兼程直取成都。中策讓劉備再玩一次“鴻門宴”誘使白水守將楊懷高沛前來趁機殺之。下策讓劉備退回荊州日後從長計議。

下策不予考慮,我們先來看看上策。龐統的上策可以看他是想出奇制勝。兵法也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龐統的上策還是可行度很低,當時成都的內應張松已經事發,法正也一去不復返,劉璋已經開始防備劉備。《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四川地形多山,劉備軍想晝夜兼程繞過層層山路,道道關卡直接對成都實施“斬首”行動難度很大,一旦在半路上被截住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而中策呢,得益於楊懷和高沛兩個二五仔在關鍵時刻腦子抽了筋,明知道劉備入蜀不懷好意還巴巴的跑去送行,不,是送死。結果兩個人頭落了地。

楊高二將被殺,白水關被奪得事傳到了成都,劉璋此時才恍然大悟,趕忙下令以兵馬相拒,此後的涪城,錦竹,雒城劉備軍只能一個個“硬啃”過去了。

公元214年,劉備大軍打到了成都附近的雒城,也許是受外圍諸葛亮,張飛等人進軍神速的影響,也許是雒城久攻不下的尷尬,本應在後方的龐統提著馬刀親臨前線督戰攻城,被流矢所射中,卒。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總結:

雒城的箭矢射中了還未飛起的鳳凰,鳳凰未曾展翅,便隕落蜀中。那一刻是心中不甘呢?還面上無光呢?喜好功名利祿是人之常情,但若以投機手段而博得上位即使得勢也未能長久,不願腳踏實地,沒有真才實學,早晚會被現實而反噬。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聰明反被聰明誤。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三國話權謀》《易中天品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