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教育方式,你佔了幾條?

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問題很多,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盲目遵循所謂的育兒“要點”和“重點”,從而導致更多問題。子把父當馬,父望子成龍,可憐中國父母心!舔犢之 情,令人感動,舔犢之方,尚待改進!縱觀中國的家庭教育之弊,放縱者有之,溺愛者有之,施暴者有之。讓我們先來看幾個真實的例子。

1、自信的父母,不自信的孩子

中國式父母教育方式,你佔了幾條?

育兒文章裡面常說,父母一定要表揚自己的孩子,因為來自父母的肯定會讓孩子建立起自信。有的文章稍微好一點,強調這種誇獎不能是籠統的“你真棒!”,而需要誇獎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例如“你今天唱歌唱得真好!”

抱怨孩子不回家,卻從不反思自己的家到底是什麼樣。

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某個選秀類的節目中,一個孩子被淘汰了,主持人請孩子的媽媽上臺安慰孩子,而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兒子,你是最棒的!”明明第一輪就被淘汰 了,但媽媽開口就說孩子是“最棒的”,為什麼最棒的還會被淘汰呢?孩子會認為自己受到了欺騙,由此對媽媽的安慰不買賬,依舊不停地流淚,依舊一臉不自信。

抱怨孩子不會飛之前,你是否想過他可能不是鳥。

2、無私的父母,自私的孩子

中國式父母教育方式,你佔了幾條?

育兒文章裡面常說,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儲愛罐”,給孩子無窮無盡的愛:如果孩子想要一個巧克力,那麼我們就給她十個巧克力——這會讓她知道,第一個巧克力是她想要的,剩下九個巧克力是我們對她的愛。

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個媽媽一直儘自己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孩子喜歡吃魚肉,媽媽一直假裝自己只喜歡吃魚尾;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新衣服,媽媽一直穿著舊衣服; 給孩子琳琅滿目的玩具,媽媽卻不捨得給自己換個手機。上了公交車以後,孩子一屁股坐在唯一的空座上,絲毫沒想到要給抱了自己一路的媽媽讓座。

日常生活常識教育,比求生訓練營重要一百倍。

3、強勢的父母,弱勢的孩子

中國式父母教育方式,你佔了幾條?

有的父母學歷高,能力強,很敬業,事業上很成功,性格也很強勢。這樣的父母往往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也很高。他們不由自主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同事、朋友的孩子做比較,一旦孩子落後,就覺得自己好像“輸了”。甚至從孩子剛出生起,就報名各類興趣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讓孩子變強,孩子就能變強嗎?

父母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會讓孩子感受到較大的壓力。孩子越小,越難以應對和處理壓力;即使孩子已經長大到足以“化壓力為動力”了,他們也會認為父母並不承認真實的自己。孩子一直試圖向父母證明自己,由此造成的悲劇,難道還少嗎?

嘴上說著做自己就好,可還是克服不了虛榮心啊。

中國式父母教育方式,你佔了幾條?

1、自信,但不盲目自信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活在童話的城堡中

在我們眼中,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他們有完美的肌膚,完美的笑容,完美的一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喜歡在朋友圈刷屏地發孩子的照片,甚至在外人看來幾乎一模一樣的九連拍照片。

生活中,一味誇讚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數。萌媽自己的媽媽從小就喜歡誇我,說:“我女兒是最棒的!”每次萌媽自己都很不舒服——因為我清楚地知 道,我並不是最棒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總會有人在某些方面強於我。萌爸的媽媽也很喜歡誇萌爸,說:“你從小就是最棒的!”而當我們誕下小萌以後,我媽媽 和萌爸的媽媽把這種誇獎延續到了小萌身上,她們一致認定:“小萌是最棒的!”

自信來自於戰勝困難和走過失敗,而不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信是對自我價值的確信和肯定,而不是因為“我最棒”的盲目自信!一味地鼓勵和讚譽, 只會讓孩子難以接受真實的自己,變得不自信。真實的生活中,孩子難免會跌倒,會遇到強勁的對手,會遇到暫時難以逾越的鴻溝和障礙——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的, 是如何面對失敗,面對真正的實力,再在這一基礎上去奮鬥、去拼搏。與其在孩子失敗以後還說“你最棒!”,不如告訴孩子,哪怕不是最棒的,哪怕失敗了,你的 努力和付出也是有價值的。

苛責孩子不專注,其實自己又好到哪裡去?

中國式父母教育方式,你佔了幾條?

2、愛,但不溺愛

——愛孩子,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母愛是無私的,父愛是深沉的——但是,我們並不是孩子的奴隸,孩子也不是依附於我們而存在的。

這個世界上畸形的親子關係實在是太多了。有父母一直無私為孩子奉獻,甘願讓孩子“啃老”,哪怕孩子結婚生子有了孫子以後,還是自己來帶孫子,兒 子卻打遊戲到深夜,睡覺到中午。有媽媽不願意自己的兒子早早結婚,希望兒子能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即使結婚以後也想方設法地介入兒子的婚姻,和媳婦搶奪男人 的心。也許你嫁的就是這樣的男人,你遇到的就是這樣的婆婆——那麼,我們更要培養起自己和兒女之間良心的關係,成為下一代的“中國好公婆”、“中國好岳父 / 母”。

我們愛孩子,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所謂“無私”的父母,實際上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這會日益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讓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 沒有別人。當然,在嬰兒前三個月時,需要第一時間滿足他的需求,滿四個月以後,除非是警報式的哭喊,否則不必第一時間趕到;在孩子三歲前,他會認為世界是 以自己為中心的,我們可以儘量滿足他的需求,但是此後,就要開始慢慢給孩子講道理——否則,愛,就會變成溺愛。

萌媽一直都強調,我們愛孩子,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哪怕是所謂 24 小時的工作的全職媽媽,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萌媽曾經在初中時對自己的媽媽說過的話,在此送給大家:

“你要為了自己而活!為什麼呢?因為你如果指望我,未必能指望上;哪怕有朝一日你真能指望我了,你的青春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迷信書本,從不願意實踐。

中國式父母教育方式,你佔了幾條?

3、期望,但不過高期望

——孩子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需要我們去發現

強勢的父母常常培養出弱勢的孩子。對孩子期望過高,容易扼殺孩子的潛能,阻礙孩子的發展。即使嘴裡說著“我不給你壓力”,但是孩子卻會感受到無 形的壓力。記得萌媽自己上初中的時候,萌媽的父母也一直說“我們從來不給你壓力”,但是考試跌出前三名,他們就會在飯桌上問:“沒考前三還要買小人書 嗎?”孩子是很聰明和敏感的,哪怕你嘴上不說,各種細節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壓力。更何況,強勢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更高,給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調查發現,很多高學歷的父母喜歡拿自己作為孩子的比較對象,要求孩子以自己為榜樣去努力。他們會說:“當年我……看看你現在……”,或者“我在單位……你在學校也應該……”,對孩子的要求會比一般父母更高。孩子和父母哪裡有什麼可比性!誇張一點來說,父母吃的鹽都比孩子吃過的飯更多,父母的成熟是經歷了多年的挫折、磨練才修煉而來,怎麼能以此去要求孩子呢?

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會讓我們難以看到孩子的長處,進而給孩子更多的消極評價和消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多采取嚴格、甚至苛刻的教養態度,導致 孩子的不自信和壓力。我們要做的是,是降低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發現孩子真正的閃光點,幫助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能接受真實的孩子, 那還指望誰來接受孩子真實的一面?

不放手孩子的未來,只能讓孩子依賴自己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