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團校青年發展戰略研究院王麗娟:疫情下高校學生就業焦慮凸顯,須謹慎提示“就業率”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中央團校青年發展戰略研究院王麗娟:疫情下高校學生就業焦慮凸顯,須謹慎提示“就業率”

疫情發生以來,高校畢業就業工作受到嚴重衝擊和影響。隨著近日全球疫情蔓延,預計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持續衝擊就業工作。

社會輿論普遍表達出就業形勢嚴峻的信號,國家、各級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應對方案和鼓勵措施,社會輿論有一定的積極反響。應屆學生個體從具體實際出發,普遍存在焦慮情緒,對就業前景失望,擔憂崗位減少、遭遇性別歧視、地方歧視、待遇差別等問題。從高校學生輿論中可以發現,對政府作為、高校工作有較多期待,對個人就業質量也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01

媒體普遍判斷就業形勢嚴峻 流程滯緩增加就業焦慮

輿論文章分析,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延續全球經濟下行等影響,就業的市場需求量減少,就業形勢嚴峻。疫情發生以來,停工停產、餐飲行業、旅遊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就業崗位大幅度縮水。媒體輿論普遍認為2020年就業形勢嚴峻。有網友注意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使用“形勢和任務很艱鉅、繁重”字眼。中央政治局會議也使用“保就業”等字眼。

從高校畢業生評論來看,受疫情影響,求職地點、求職崗位類型以及求職流程等均遇到挑戰和衝擊。網上可見畢業生表示已經初步定好的意向崗位被取消了。受疫情影響,畢業生在微博、知乎、抖音等社交平臺提及“信息不全面、遲遲未公佈、總是在延期、漫長等待進展等流程滯緩”的情況。另外,畢業生網友評論中也涉及到對性別歧視、地方歧視、差別待遇等現象的討論。

02

各類支持政策和方案的出臺,較好地鼓舞人心、仍存擔憂

國家將從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生予以補貼,明確國有企業連續兩年要擴大招聘畢業生規模,擴大基層就業規模,包括一些社區崗位等,包括擴大招生入伍規模、擴大就業見習規模、適當延遲錄用接收等多個方面來積極創造就業崗位。主流媒體進行了積極報道,社會輿論有一定的積極反響。中國青年報認為只要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能保持穩定,就業市場便有望在疫情之後發生反彈。

中央團校青年發展戰略研究院王麗娟:疫情下高校學生就業焦慮凸顯,須謹慎提示“就業率”

同時,仍然存在擔憂的聲音。擔憂聲音有三。其一,擔憂就業形勢將在未來幾年持續“走低”。有網友認為當前的一些國家政策支持,僅能在疫情期間或者一定時間內緩解壓力、形成“就業蓄水池”,解2020屆畢業生的“近渴”。其二,擔憂國家部分鼓勵措施無法落地,尤其對中小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存在較多疑慮。例如,認為中小企業已經自身難保,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有限。例如,有網友擔心,會帶來新的裁人熱潮:有知乎網友評論認為,一些中小企業主可能會受到利益驅使,辭退現有職工、改招聘應屆畢業生。其三,地方就業支持政策往往帶有“本地就業”等附加條件,不少高校大學生擔憂存在地方保護政策,也有畢業生認為限制了找工作的範圍。有網友認為相關政策的地方差異過大,擔憂影響個人長期發展。有來自貧困地區的網友表示“更難找工作了”。

03

就業壓力將持續存在,學生對政府、行業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有較多期待

媒體和輿論對就業形勢有較多報道和分析,普遍認為在全球經濟下行、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勢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判斷形勢嚴峻,並認為將持續存在。高校大學生在社交媒體討論中紛紛表達了調整求職求學規劃的意圖和行動,對就業數據系統、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等提出較多期待和要求。

  • 其一,較多大學生網友呼籲各地方政府、高校及時、公開發布更為詳實的相關數據,例如就業崗位數據、行業崗位分佈、招聘工作進展等,同時期待政府權威官方發佈、並及時更新,對高校就業工作、對招聘工作等的數字化提出更高要求。

  • 其二,行業分析報告和相關數據調研受到普遍歡迎。大學生網友期待公開更加精準的行業就業形勢分析數據,有專家認為或將帶來信息行業和數字產業的發展新動向。有求職大學生評論互聯網海量數據、無從下手,建議行業數據分析公司公佈行業分析數據,便於準確判斷求職方向和待遇要求等,提高在線求職的效率,獲得較多點贊。

  • 其三,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部門工作受到批評,較多批評調侃高校“就業率”指揮棒,存在一定的輿論風險。有網友認為高校在疫情期間還仍然以就業率作為工作考察指標和工作導向指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理解的。有網友吐槽“就業率”給就業工作者、輔導員們帶來巨大工作壓力。有網友評論說所在學校的輔導員,每天一個電話、語重心長。

針對輿情反應,建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注重以下三項工作:其一,儘量收集並及時公開公佈相關信息。各個高校可以按照現有條件,及時更新學校公眾號或相關網頁信息。其二,有針對性地收集併發布最新的針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研究報告或商業數據報告,做好就業指導的行業推薦、崗位推薦、待遇範圍等扶助工作。其三,減緩、延後直接與畢業、就業相關的報表填報工作,取而代之以“參加各類就業求職頻次或者求職進程記錄”的問卷或表格。

04

警惕長期存在的相關輿論風險迅速轉化

疫情期間,求職難度增大,使得原有長期存在的歧視和鄙視鏈現象更為凸顯,或存在輿論風險、值得警惕。其中女大學生就業難、非211985學校學生“不配”等被吐槽較多。有大學生吐槽用人單位採用“與企業價值不符”“心理篩查”等“技術手段”,掩飾歧視招聘條件,受到較多大學生網友“點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代大學生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期待,可能會在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心態失衡,建議多加註意。有大學生髮文表示,他們(指學校、家長和陌生評論網友)就不理解,我不是找一個工作,我是想開始一個事業。

本文作者為中央團校王麗娟,青年發展戰略研究院教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互聯網觀察,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