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盟为什么会解散?

王超行侠仗义


国际联盟 成立

国际联盟会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以后,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并主张把《国联盟约》列为《对德和约》的必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巴黎和会决定设立一个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由威尔逊担任主席,这样,威尔逊首先建立国际联盟的要求未被采纳。《国联盟约》起草委员会收到许多国家和团体提出的草案和陈述书,并就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地实行委任统治问题、“门罗主义”列入《盟约》问题、反对在移民问题上的种族歧视问题等展开激烈的争论。

《国联盟约》经过26次修改之后,于1919年4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通过。 《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就是《国际联盟盟约》 。《盟约》中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1920年1月10日和约正式生效的这一天,在威尔逊主持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

国际联盟 解散

日、德、意3国因为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分别于1933年3月27日、10月19日和1937年12月12日退出国联。接着先后共有17国退出国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4月8—18日在第21届“国联”大会上,国联正式宣告解散,所有财产和档案均移交联合国。

国际联盟 失败的原因

没有武装部队:决议需要一致同意,一些强国没有加入: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努力促成了国联的成立,美国却从未加入国联。1919年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接纳《凡尔赛和约》 ,并否决加入国联。德国于战后1926年加入,1933年退出。日本和意大利虽然均为永久会员,却分别于1932年及1937年退出。 苏联于1934年加入,因入侵芬兰而于1939年12月14日遭开除会籍。 无力阻止国际侵略事件,如1930年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2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缺乏常驻组织,对国际事务反应缓慢重要的成员国倾向保护自己的利益 。

国际联盟 和联合国的异同

一战成立了国际联盟,二战成立联合国

国际联盟

国联和联合国都是本世纪以来对国际关系影响深刻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历史内容,现简要对之作简要对比。

国联和联合国的相似之处主要有:在背景上,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在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等等,然而国联和联合国更主要的是存在着许多区别。

首先,从背景上看,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诞生的背景是: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缔造了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反抗压迫、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英、美、法、日、意等国以和平的名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种背景就决定了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根本缺陷,即缺乏必要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在国联问题上倾注的心血最多,但由于国内反对派强大的压力而退出,使国联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联合国也是美国首先倡导成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酝酿建立和发展的产物,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也是汲取国联教训的产物。

其次,从宗旨和任务上看,国联宣传其任务是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盟约第十条规定:“盟约会员国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独立,以防止外来侵略。如遇此种侵略或有此种侵略之任何威胁或危险之时,行政院应筹履行此项义务之方法。”这是国联盟约最重要条款。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国联在侵略者面前完全无能为力,如对日本侵略中国、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中起了纵容侵略的作用,客观上帮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忙。

联合国则把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尊重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权列为首要任务,并且强调促进国际合作,发展和平相处,重视发展社会和经济,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

再次,从组织原则上看,联合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协商,在比较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它强调以防止世界大战为首要任务,主要会员国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稳定性。联合国所确定的大国否决权原则,对于大国的协调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了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对于制裁侵略有着明确的权威和手段。这些都是国联所不具备的。

最后,从效果和影响来看,国联成员国不及联合国普遍,对成员国的约束力也不及联合国。国联由于受少数大国控制,导致在许多国际事务处理上不公正,制裁侵略软弱无力。联合国在成立初期,由于受美国控制,从而使其宗旨得不到有效发挥,但也发挥过一些有益的作用,如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独立事务,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处理殖民地问题。7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增强,联合国不仅成为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斗争的舞台,其宗旨和原则也因此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虽然联合国和国联相比在各方面已有很大的改善,但它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联合国机构臃肿,管理不善,效率不高,经费拮据,仍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国际联盟 意义

国际联盟

1920年正式成立,二战期间名存实亡,1946年宣布解散。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②、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③、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但实际上它是帝国主义列强 ,首先是英、法的工具 。《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委任统治制度,确认战胜国——英国及其自治领、法国、比利时和日本占有原属于德国和土耳其的殖民地。所谓委任统治制只不过是殖民统治的变种。

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国联在审理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成效很少 。1924年10月2日国联大会曾通过《日内瓦议定书》规定会员国之间信守和平解决争端,建立仲裁 、裁军和安全保障制度,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国联范围内的裁军谈判旷日持久,纯属骗局。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德国侵占奥地





风铃阁阁主


国际联盟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世界性组织,它的宗旨是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集体安全,希望能改变以往只维护个别国家安全的老路,开创国联成员国采取集体行动来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模式。这个被许多人寄予希望的组织,虽然解决了一系列国际争端,但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下没能发挥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接二连三被打脸。例如,1935年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先是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对其实行不包括石油和煤炭在内的经济制 裁,由于美、德、日、巴西(这四国为非成员国)拒绝参与,国联不得不收回成命。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向国联提出申诉。但国联拿日本没办法,只是号召所有成员国不要采取任何将会削弱中国抵抗能力的行动。

当初创建国联,就是想用它促进各国政府都必须遵守国际法、履行条约义务,用和平手段而不是用战争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结果真的有事了,大家发现它却指望不上。因此,一些成员国便以各种理由退群,最后只能解散了。

国联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国联始终没有获得大国的真正认同,没能有效地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首先,美国不参加国际联盟。1912-1920年担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是国联的倡导者。他在任期间,美国正在实力上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世界开始了走向多元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威尔逊认为美国应是世界的领袖,并为美国选择了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加入角逐世界霸主的行列的外交战略。在此之前,美国基本上没有参与世界事务的经历和固定明确的政策,在向霸主地位挑战时,威尔逊希望利用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以集体安全为旗帜的政策,以一种貌似中间立场而实为超越欧洲列强之上的政策,来达到主宰世界的外交战略目标。促成建立的国际联盟是威尔逊外交活动中最重要的创新成果。作为美国探索对世界领导权的初次尝试, 成立国际联盟的方案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后,在巴黎和会上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达成妥协,最后在英美联合方案的基础上形成盟约并获得通过。

但是有点搞笑的是,威尔逊在国际谈判中搞定了列强,却搞不定本国的国会。当他把国际联盟盟约带回国会批准时,却面临一个共和党占优势,决不妥协派、强硬保留派和温和保留派意见分流的参议院。为了让美国参与塑造战后国际秩序,除了决不妥协派,各派都在寻求方法,如通过保留案的形式限制美国履行在国际联盟中的义务,但最终却未能找到共同妥协的基础。威尔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加入由他自己发起的国际联盟,美国却不能加入其中。

其次,作为国联三大核心国的英、法、苏也各有各的打算,他们之间还存在严重分歧。英、法虽然自始至终是国联骨干,但它们拒绝执行自己的义务。而且相互掣肘,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 复兴和扩张。法国一直想通过国联来制裁德国,1919年时建议国联建立一支“国际军队”或者成立一个国际参谋部来制裁德 国,维护战后秩序。而英美怕法国控制该国际武装力量未能同意。 1932年法国又提议建立一个国际警察机构,仍遭美英反对。结果国联始终没能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这导致了在欧洲不能有效制止德国军事力量的复兴,对欧洲 和平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对德索赔问题上,法国想通过国联 对德提出最大额度赔款,达到在经济上摧跨德国的目的。英国不但不同意,而且还利用鲁尔危机,和美国一起从法国大法国手中夺得了赔款问题的领导权,并促使通过了在经 济上扶植德国的《道威士计划》。而到30年代中期处理意 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问题时,法国由于 刚与意签订了《 罗马协定》,就极力反对英国提出的对意制裁方案。这种分歧使削弱国联对法西斯国家制约力度,使德意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给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了无穷的隐患。

再次,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国联在 1 9 2 0 年1 月1 0日 正 式 成 立 时,只有23个成员国,到1 9 3 7年埃及最后一个加入时,先后有63 个国家成员国,这只是 占当时世界国家总数的30 %。

还有一点,国联的财政窘境是国联受到多重制约以致最终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国联从建立之始到最后失败一直都经历着一种难堪的财政困难。在国联存在的整个期间,国联一直陷于一种愚蠢和不必要的拮据状态。秘书长有一大部分时间是花费在设法削减当前费用或减少来年预算的问题上。 因为财政困难,国联的种种行动都受到制约,财大气才粗,没有钱的国联要想维护世界和平也是只能说说而已了。








田村山语


国际联盟解散的原因有:

1. 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国、法国等强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不能达到它所宣扬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目的。

2.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缺乏普遍约束力。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国联在审理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成效很少 。1924年10月2日国联大会曾通过《日内瓦议定书》规定会员国之间信守和平解决争端,建立仲裁 、裁军和安全保障制度,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国联范围内的裁军谈判旷日持久,纯属骗局。

3.没有武装部队,无力阻止侵略事件。如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2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派李顿代表团去调查,后来虽然承认日本是侵略行为,但是并没有对日本进行制裁,也缺乏约束能力!

4.国联通过的决议需要所有会员国一致同意,效率低下。

5.世界重要的一些强国没有加入。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努力促成了国联的成立,但是由于美国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最终作为经济大国的美国却从未加入国联。1919年1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接受《凡尔赛条约》,并否决加入国联。德国于1926年加入国联,于1933年9月19日退出。日本和意大利虽然为度常任理事国,却分别于1933年3月27日及1937年12月12日为了进一步实践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而悍然退出。苏联于1934年9月18日加入国联,因入侵芬兰而于1939年12月14日遭开除会籍。

6.缺乏常驻组织,对国际事务反应缓慢。

7.重要的成员国倾向保护自己的利益。如委任统治地制度的建立、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重新瓜分等,加深了各国之间固有的矛盾,埋下了大国争端的新祸根,缺乏国际公信力和威信。

8.缺乏完备客观且获得认可的国际法律支持,仅依靠各种条例办事。

9.英、法两国操道控国际联盟,推行绥靖政策,消极对待法西斯扩张。比如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德国侵占奥地利均采取绥靖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