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複習:小說閱讀這樣做,效率提升不止一倍

高考語文一輪複習:小說閱讀這樣做,效率提升不止一倍

要說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本來還是很受同學們歡迎的。

大腦天生愛故事。

相信在教材剛剛發下的那一刻,《短篇小說選讀》(蘇教版高二選修)應該是你最先翻看的書吧!比起枯燥難懂的公式定理,或者密密麻麻的英文,小說絕對是可以引起我們內心愉悅的內容,在緊張的學習中,讓我們得以放鬆的港灣。

可是,等我們開始上課的時候,又會發現之前的興趣早就無影無蹤。概括主旨、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還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以及抓住其中某一句話非得讓你說出個一二三四五……許多同學都曾經抱怨過:“本來還挺喜歡看的,結果老師一講瞬間索然無味。感覺就像一個大美女被推上了解剖臺大卸八塊,再好看的東西這麼一肢解也沒人願意看了。“

的確是這樣的情況。

有一句話這樣說的:“如果你想毀掉一首歌,就把它設置鬧鐘鈴聲吧!”

同樣,如果你想毀掉一篇好文章就把它編進語文教材吧!

在應試功利目的的驅使之下,再輔助以機械死板的拆解教學,絕對可以扼殺任何一個人對文學的熱愛。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小說?

首先要讓學生感覺到課堂上不是把小說讀碎了,而是讀深了。

就拿《短篇小說選讀》中的《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為例。

高考語文一輪複習:小說閱讀這樣做,效率提升不止一倍

這篇小說值得說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從作者的寫作背景到事無鉅細的描寫還有細思恐極的情節……有時候老師難免在自己讀過很多次的基礎上直接進入對文中一些局部細節的品味。

但實際的問題是,福克納在敘述的時候有意識地打亂了時間順序,很多同學在第一次讀完這篇小說的時候還一頭霧水,連時間線都沒有梳理清楚,結果好比蒙著眼睛來了一場“盲人摸象”,老師讓品味這句話,就迷迷糊糊連猜帶蒙,讓討論那個情節,就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當然地發揮,到最後下課了回頭想想,依舊還是混混沌沌。

所以,這篇文章第一步應該是梳理時間線,明確在艾米麗身上的那些事情都發生在什麼階段,進而根據艾米麗生活軌跡探求她的心理軌跡,再從艾米麗的人生遭遇探求其背後的原因,最終追溯作者寫作的意圖、包含的情感,之後才是對文章某個細節或者某個詞句的賞析……

我們這樣安排對這篇小說的鑑賞才更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也能給學生跟上來的機會。讓他們一步一步接近小說的內核,而不是老師操刀代勞,直接肢解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

第二,應該把有趣的小說上得更有趣,而不是無聊或者看似熱鬧的跑題。

無聊,是興趣最大的殺手。

我們的課堂不能讓學生總是緊張兮兮,或者一本正經,高高在上的課堂永遠走不進學生的心裡。作為教師,應該大膽革新銳意改進教學的方式,讓課堂上充滿更多的笑聲——真正的笑聲,而不是為了給老師面子。

以《萬事通》為例。

高考語文一輪複習:小說閱讀這樣做,效率提升不止一倍

這篇文章本身好懂,似乎也沒什麼好講。

課堂容易出現這樣極端的兩種情況:要麼就是大卸八塊暴力,要麼就是無話可說的沉悶。

哦,對了還有就是關於被帶了“綠帽子”的蘭賽,人人都有一顆八卦的靈魂,大家比較願意討論“柯拉達究竟應不應該告訴蘭賽”甚至進一步發揮話題變成“你知道你的好友被綠了,你要不要告訴他?”陷入一個看似熱鬧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的“熱烈”討論。

怎樣才能既吸引學生注意力,又不至於為了迎合他們的興趣而把課堂方向“帶偏了”?

我進行了這樣的嘗試:在講這篇小說的時候,我特意提到其中柯拉達和“我”的一個片段。

高考語文一輪複習:小說閱讀這樣做,效率提升不止一倍

我給學生把上面這段話讀了一下,然後,我停頓一下問他們,你們能想到誰和誰?

看學生一臉困惑,我說:“像不像海綿寶寶和章魚哥?”

高考語文一輪複習:小說閱讀這樣做,效率提升不止一倍

學生髮出大笑,也開始對人物的形象感興趣。

而小說就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敘事性文學體裁。

我們可以從人物形象入手,既分析柯拉達,又分析“我”對柯拉達的態度,進而聯繫當時的時代背景探求作者的寫作意圖。

學貴有法,而無定法。

閱讀小說也是一樣。

不拘泥於傳統教學的古板,讓小說閱讀真正有趣有有料,效率高高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