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泱:彼岸的文學燈火是我心之所向

張小泱:彼岸的文學燈火是我心之所向

來一張夏天的照片,不太合適宜。但是期待的春暖花開都要到了,夏天還會遠嗎?

作家簡介:張小泱,作家,編劇。其作品多以中國歷史為內容,尤擅春秋戰國史及南北朝史。已出版長篇歷史小說《三家分晉:戰國的前夜》《倉頡》、非虛構歷史文學《齊桓爭霸》《神奇的北魏》、報告文學《就業季》,其中《就業季》獲第四屆泰山文學獎。2016年,擔任唐國強總導演的古裝電視劇《袁崇煥》聯合編劇;2017年,作品《三家分晉:戰國的前夜》影視改編權籤予北京金雄獅影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改編電視劇本《亂世歌》。


張小泱:彼岸的文學燈火是我心之所向

張小泱的第一本長篇歷史小說《三家分晉:戰國的前夜》

“媽這麼寬容並不是想把我培養成張大千或畢加索,她對我說:做你夢想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只要不殺人放火賣國求榮,你快樂我也會快樂,而且,你要懂得為快樂付出代價。”繪本作家錢海燕在散文《我媽》裡這樣寫道。看過很多名家名作的張小泱,唯獨對“做你夢想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這句話印象深刻。

出生於1988年的張小泱畢業於湖北工業大學藝術系,但專業和生活沒有讓他成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而是讓他成了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和編劇。因此,他自詡為“學藝術出身的碼字工人”。“大學四年,我學的是藝術,但最熱愛的卻是文學。文學對我來說,不僅是‘工作’,還是‘事業’;不僅是一碗飯,還是一艘船,將我渡到了夢想到達的心之彼岸。”


張小泱:彼岸的文學燈火是我心之所向

嗯,這也是才華橫溢的小哥哥張小泱

關於歷史:“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在村子裡野,上樹掏鳥,下河游泳,玩泥巴,漫地裡跑……”這樣看起來,張小泱的成長經歷和大部分同齡人一樣,看不出身上有任何天賦,更不清楚未來會做什麼工作。如果說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他非常愛看故事。

“那時,我對諸如‘春秋戰國’‘安史之亂’‘羅馬帝國’‘十字軍東征’之類的詞彙很敏感,我喜歡探究那些曾生活在這個世界又深刻影響這個世界的人的秘密。”從《三家分晉:戰國的前夜》《神奇的北魏》到《齊桓爭霸》《倉頡》,自2013年正式開始創作以來,他的寫作對象一直都是歷史。對歷史文學的態度,他說得很簡單:不論文學還是歷史,其服務對象和研究對象都是“人”。文學是人學,史學也是人學。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張小泱認為,歷史讓我們增長智慧,也讓我們更易看清人的本質,透過歷史去洞察人性,這也是我們民族的天生稟賦。

與猶太人、印度人、日耳曼人的故事都是神話故事不同,中國人最擅長的是歷史故事,對歷史的鐘愛是文化基因使然

。他說,中華民族是崇拜祖先的民族,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堅信祖先作為歷史的載體,能帶給我們實用的智慧。這種崇拜是發自內心的,這也是全球那麼多民族,唯有中華民族如此熱衷於記載歷史的原因。

關於就業:一代人的輝煌與平凡

對歷史故事的興趣,讓張小泱打開了人生的上升之門。一定程度上說,太白文藝出版社編輯周瑄璞是他的伯樂。在她看到《神奇的北魏》書稿後,不由感嘆:“這麼年輕,寫出這麼厚重的文字,將來一定大有作為!”在確定出版《神奇的北魏》一書後,周瑄璞又向張小泱約稿,由他創作《就業季》一書。

“當時我一看內容要求,不禁觸動:這就是我和小夥伴們的生活啊!畢業幾年,有工作經歷,也有自己的感慨、感悟,所以對這個話題,我是有發言權的。”張小泱說,他大學報考平面設計,是因為這個專業好找工作。確實好找工作,大三時他就能用設計賺生活費了。畢業後,在武漢工作了半年,被父母的一通電話喊回到聊城,繼續做設計師,兩年先後換了三家公司,也嘗試跟朋友合作開過工作室,但實在提不起精神,還陷入一種惰性之中,庸庸碌碌,害怕沉淪,卻又不願付諸行動去改變。“工作那幾年,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個合格的設計師。”

他的這種狀態是很多80後的一個縮影——他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坐在“小皇帝”的寶座上,沒有經歷過物質的貧乏;他們用掉生命的五分之一來完成教育,卻找不到一份自己喜歡又能養家餬口的工作;曾經懷揣各種美好夢想,卻被生活折磨得不敢談理想,也不敢奢望未來。

“他們小時候輝煌過,長大後大多又平凡,但卻都努力向上,拒絕沉淪,即便在最艱苦的歲月,即便遭遇了各種不公平的待遇,也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張小泱說,這亦是80後的樣子,他也不能除外。

2013年9月的一個下午,在百無聊賴中,他看完了《北史》第一章,瞬間酣暢淋漓地就在電腦上敲出了三千字,這就是《神奇的北魏》第一章。拒絕沉淪,努力向上,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突破口——向公司遞交了辭職信,決心做一個以文字為生的人。

關於靈感:心若有源,靈感即無止無窮

自從張小泱以文字為生以來,就發生了很多讓他難忘的事情。“比如寫著寫著寫嗨了,內心喜悅而富足;比如我有拖延症,編輯催稿的樣子;再比如收稿酬,每次收稿酬的具體時間我都記得。”他的簡單、快樂和可愛溢於言表,這才是“做夢想做的事”的樣子

一個專業的作家,都不會被創作素材所困擾,張小泱也是。他說,自己的創作素材源於生活的點點滴滴。“社交、旅行、閱讀、微信、B站、抖音……都能給我帶來素材和靈感。其實嚴格地說,素材需從外求,而靈感依靠內心,如果心是有源之水,靈感即無止無窮。”

最近,他正在創作兩部小說,一部是跟省作協“文學精品打造工程”簽約的長篇小說《春莊告急》,主要講述了一個年輕人放棄城裡的優渥工作,回到鄉下老家,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的故事。另一部是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小說。有著和眾多80後一樣的成長與就業經歷、一樣的輝煌與平凡、一樣的困惑與努力的張小泱,現在正走在“成為你想成為的人”的人生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