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恢復劉邦的漢朝江山,劉備卻失敗了,原因不單能力,更是格局

漢朝時期最出名的三位帝王,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和昭烈帝劉備。他們三人分別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創造著不一樣的輝煌。其中,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先後建立了兩漢的百年榮光。然而,劉備卻遠遠不及兩位先祖,只能偏於一隅,實現其稱帝的夢想。

劉秀恢復劉邦的漢朝江山,劉備卻失敗了,原因不單能力,更是格局

然而,在眾人的印象中,三國時期的劉備可以說是一位明君,他非但手握臥龍鳳雛,更有五虎上將作為開路先鋒,理應獨霸天下。但劉備最終沒有恢復漢朝的江山,只得在益州稱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劉備的失敗?

世俗眼光下的劉備

許多人認識劉備和三國,是通過《三國演義》的小說,和其他相關衍生品作為了解渠道。所以,從最開始的思維中,就將劉備當成三國時期的第一主角。相反的,曹操則成為了三國時期的反面角色,因為他和劉備總是對著幹。

然而,這種顛覆了正史《三國志》的認知形式,嚴重影響了人們對於三國曆史人物的真實判斷。在真正的三國曆史中,劉備並非是正面角色,相反的曹魏才是真正的幕後贏家。

劉秀恢復劉邦的漢朝江山,劉備卻失敗了,原因不單能力,更是格局

劉備在歷史中取得的成就很有限,比起兩位各開創兩百年帝業的偉大皇帝,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完全不可相提並論。因為他的屬地僅僅是兩漢十三州里,益州的實際控制者,相較於曹魏和孫權來說,都是小巫見大巫。

雖然我們從肉眼看去,蜀漢所佔據的土地面積和曹魏、孫權實現三國鼎立,但論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才儲備,蜀漢可以說是地廣人稀,經濟落後。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的北伐是一場逆天的戰役,只可惜最終還是輸在了硬實力上。

劉備和兩漢先祖的起點

劉備雖自詡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其起家時仍然以賣草鞋為生,可以說是相當平民的起點。不過,他卻憑藉著漢室宗親的名義,獲得了許多人才的青睞。像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均是在劉備復興漢室的偉大理想中,加入進來。

劉秀恢復劉邦的漢朝江山,劉備卻失敗了,原因不單能力,更是格局

雖然擁有良才猛將,但劉備還是一路戰敗一路逃亡,最終在劉璋的接收下,才有了一個安穩的地方。最終,劉備也是通過擊敗劉璋,奪取益州,才有了後來天下三分的格局。可以說,劉備的運氣還是挺不錯的,畢竟多次大難不死。

反觀漢高祖劉邦,雖然僅僅是一亭長,但卻通過自己的魅力,吸引來了像張良、韓信這樣的人才,並且組建了一支兩萬人的隊伍,開啟了開創漢室的征程。他以兩萬偏師孤軍破武關,一人一軍之力便蕩平了幾百年世人眼中難攻不落的秦國本土,以身赴鴻門宴,換來項羽封其的漢王。

劉秀恢復劉邦的漢朝江山,劉備卻失敗了,原因不單能力,更是格局

再看看漢光武帝劉秀,他在昆陽之戰,呼風喚雨,天降隕石,以七千敢死之士聚殲四十二萬政府軍精銳,一戰摧毀一個大一統帝國。他用自己的實力告訴天下人,他才是能夠大一統的人。就連劉玄都不敢殺他,還要封其為蕭王,以示安撫。

而劉備的屢戰屢敗,確實無法和兩位先祖相提並論。

劉備失格局

劉備能夠吸引人才,主要因為他是漢室宗親,並且是唯一一個願意復興漢室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擁有了政治聲譽和號召力,這也是像孔明、陳群、陳登、田豫這樣的人才,能夠加入蜀漢陣營,並且不離不棄的初始理由。

劉秀恢復劉邦的漢朝江山,劉備卻失敗了,原因不單能力,更是格局

​然而,劉備在選擇擊敗劉璋,奪取益州,自立為王后,就徹底死去了他的政治聲譽和號召力。從一個復興漢室的人物,到割據一方,自詡漢中王的劉備。他徹底成為一個和曹操、孫權無二的諸侯,也失去了曾經忠於漢室臣子的民心。

從那以後,劉備就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直到他白帝城託孤時,才幡然醒悟。不過,已經為時已晚,天下的格局盡歸曹魏所有。

感謝觀看,寫作不易,歡迎點贊。

【資料文獻:《漢書》、《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