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叔叔辦喪事,還要籤一份‘不要財產’的協議

如果在農村沒有兒子,大多數人選擇把房子(宅基地)讓侄子來繼承,百年之後,讓侄子給他辦喪禮,又因為入了祖墳,所以,平時上墳也成了侄子的義務。

現在這年月,做侄子的也不稀罕什麼宅子呀,房子的,但也會承擔起發送叔叔或伯伯的任務。他們雖然在物質上沒有得到好處,但在村裡人心裡,樹立了‘仁義’的形象,讓人敬佩。

為叔叔辦喪事,還要籤一份‘不要財產’的協議


王叔就是隻是女兒,沒有兒子的人,他病故了,才五十多歲的人,就拋下恩愛的妻子走了。

王叔夫婦膝下只有一個養女,我們這裡又比較傳統,人死下葬的一切儀式是要有兒女來完成的。如果沒有兒女,侄子女也可以代替,但是家產就應該分給侄子女一半。

王叔是有個哥哥的,哥哥有仨個孩子。王叔也曾經撫養過哥哥的一個小女兒,但是,王嬸實在是不喜歡別人的小孩兒,經常虐待那個只有四歲的小女孩,終於有一天被大嫂碰到了,就把小女孩又要回去了。

從此,兄弟二人形同陌路,就不再有交往。儘管大哥家生活因難,孩子上學的學費都成問題,但王叔也只看著,王嬸還有點幸災樂禍的樣子。不過,王叔夫妻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好。

後來,他們又收養了一個小女孩,一家人倒也幸福快樂。

為叔叔辦喪事,還要籤一份‘不要財產’的協議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哥家的孩子,有倆個己經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了,最小的也在讀高中,生活上有了很大的起色。

王叔弟兄倆在路上碰個對面也不會說一句話,他的侄子侄女也從不叫他一聲‘叔叔’。

王叔也想過,就當自己沒有哥哥,沒有兄弟姐妹的人多著呢。可是,王叔卻得了癌症,需要花很多的錢。他不希望把這些年的積蓄都花在自己身上,到時候,剩下她們孃兒倆可怎麼辦啊?

大哥知道了王叔的病情,和子女們湊一些錢送來了,卻被王嬸拒絕了。

現在王叔走了,王嬸並不想為他發喪,打算火化之後,直接入土。可家族的人不同意,大哥更是悲惱交集,必須給弟弟辦喪事。

大家也都知道王嬸兒的難處,為王叔治病己經傾盡所有,現在還要撫養年幼的孩子。為逝者大辦喪事,不如給孩子多留點錢。

王叔的哥哥堅卻堅持給弟弟辦一個像樣的喪事,並承諾:不花王嬸兒一分錢。

一場隆重的葬禮還是舉行了,不知道為什麼,王叔的侄子侄女在葬禮上哭的很悲痛,王叔的女兒才十多歲,更是哭的讓人心疼。

這場葬禮上,王叔的侄子還簽署了一份協議:只為叔叔發喪,不要一點兒家產。

只要有這個承諾,王嬸才同意侄子女來哭喪。

大哥一家人同意這樣做,因為他們愛著那個故去的人。

特別是大哥,心裡總牽掛著那個一奶同胞的兄弟,想著小時候的兄弟情深。

為叔叔辦喪事,還要籤一份‘不要財產’的協議


我們農村人很窮,但是在這種大事上,卻一點也不吝嗇。

也有的人說,為一個死去的人大辦喪事不值得。可是,不都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嗎?這也是人生路上,最後一個儀式,還是鄭重的為他做吧!

這就是農村人的樸實,與金錢無關,他們更在乎家人之間的那種血濃於水的感情。

也有人說,是兄弟之間多年的冷漠,令大哥心有悔恨,才給王叔辦了一場葬禮。如果真是這樣,還不如人活著的時候,多親多近呢。

為叔叔辦喪事,還要籤一份‘不要財產’的協議

這位大哥卻說,如果不為弟弟辦喪事,他的心會不得安寧,他會自責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