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優秀,其實都是經年累月刻意練習的結果 下篇

本文承接【大多數的優秀,其實都是經年累月刻意練習的結果 上篇】可能你不曾想過,大多數學霸的優秀除卻天賦異稟,也都需要經年累月的刻意練習,也許對方有一套更卓越的“學習思路”(育成邏輯),但真正能運用好這套“秘法”,肯定也是需要大量的練習,由不得一絲慵懶。

大多數的優秀,其實都是經年累月刻意練習的結果 下篇

素養也是,其實素養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也許是個人的談吐氣質,也許是一個人所透出的思考邏輯。不論如何,個人的素養差,一定是缺少經年累月刻意練習的結果,畢竟,素養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各種強制方式來調整提升的。

我有時覺得身邊一些已經為人父母的男男女女,對於自己的幼子幼女缺少管教,美名其曰“自由成長”,甚是愚蠢。熊孩子的出現並非都是幼兒的天性,而是父母本身缺少家教,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上一輩的管束,導致過於散漫,這種習性也自然會傳遞到下一代——其實還是自己缺少獨立思考能力,並不知道自己期待下一代應該成長成什麼樣。

大多數的優秀,其實都是經年累月刻意練習的結果 下篇

“大多數的優秀,其實都是經年累月刻意練習的結果”只是一個引子,因為背後折射的是“獨立思考”,雖然我經常說“你們看我的視頻、專欄作品有助於吹牛嗶”,但你稍微想一想就知道這是玩笑話,看書、看專欄也好,看視頻也好,重點並不在於你看了什麼,而在於能否通過你的所見所聽去提升你的所思所想

大多數的優秀,其實都是經年累月刻意練習的結果 下篇

我極端厭惡聒噪,因為噪音會影響思考,但聒噪本身也並不是沒有價值,比如,我們可以去分析聒噪生產者的基本屬性——樣貌、妝容、服飾搭配、口音、家境、工作、子女等,來進行一些深度而冷血的社會學分析,當我們收集的現實樣本越多,對人性的洞察力也就越深刻。

所以,你以為曾國芳的《冰鑑》是“麻衣相書”?肯定不是,我們大可以把它視為社會學論文來看。不過,你把《冰鑑》視為奇書、寶典,又顯得有點笨。比如,你怎麼知道《冰鑑》是曾國藩親著?《冰鑑》的內容都是對的嗎?這本書被吹得這麼神,你怎麼知道後人在“改編”過程中沒有夾帶有心思的私貨?

大多數的優秀,其實都是經年累月刻意練習的結果 下篇

很多事兒,或者誇張一點講,天底下的所有事兒,它都有一套邏輯(規律)驅動,自然科學有自然科學規律,人文科學又有人文科學規律,古人說“格物致知”,直白一點就是努力去想且用正確的方法去想,才會有新知。但這種新知,並不是靠著某些熱門軟件給你推送的“新資訊”就能獲得的——捫心自問,那些訊息中的99.99%和你的真實生活有關嗎?不過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罷了。

天底下沒什麼事兒能一蹴而就,踏踏實實做點事兒,遠比好高騖遠強上1000倍,能裝進腦子裡的(知識、邏輯)、能握在手裡的(技術、資源)、能在胃裡好好消化的(實物)等等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