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繡出脫貧小康圖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因此,脫貧攻堅是當前乃至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而服務於基層的黨員幹部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在我看來,脫貧攻堅工作是成一項繡花工程,需要像繡花一樣細細打磨、一步步精雕細琢。

脫貧攻堅需要鼓舞“士氣”。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會遇到許多困難,面臨諸多阻礙,這就需要鼓舞黨員“戰士”的“士氣”,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一是能提升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要實現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只有堅定不移地開展扶貧工作,才能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牢根基。二是能促進群眾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要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首當其衝的就是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教育扶貧政策,保障貧困家庭的孩子就學,努力降低貧困生的輟學率,減少“兩後生”的數量,提升群眾思想道德水平、實現科教興國。三是能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村人口就業率。產業扶貧到戶政策的實施,為每一戶貧困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創造出條件。

脫貧攻堅需要找準“病因”。一是部分貧困戶存在“貧困光榮”的思想。現如今,國家的扶貧政策正逐步完善,貧困戶享受的政策也越來越多,但扶貧要先扶志,要精準幫扶,而不是盲扶。二是部分貧困戶對所享受的政策存在不滿情緒。部分貧困戶對於所享受的補助存在不滿情緒,導致脫貧攻堅工作推進難、成效不明顯,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政策宣傳力度弱,貧困戶對幫扶政策不理解,對於貧困戶的幫扶首先就要讓貧困戶瞭解到自己的“病症”,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脫貧攻堅需要實幹“鐵軍”。基層黨員幹部衝鋒在脫貧攻堅的最前線,要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我們就需要做足功課、沉下身子。一是掌握熟悉村情民意。工作服務於一個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鄉情、村情。作為一名服務於農業農村的黨員幹部來說,掌握村情民意、瞭解群眾所需、解決百姓困難是尤其重要的,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只有摸透群眾“底細”,才能夠做到精準識別,因戶施策。二是吃透扶貧政策。扶貧政策可以說是一道道藥方,需要我們根據致貧原因來給貧困戶對症下藥,作為基層黨員幹部,只有把扶貧的相關政策吃透學精,才能為農戶提供更好的諮詢,才能更好的做到上情下達,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是深入田間地頭,多走入農戶家中調查實踐。要做到真扶貧、扶真貧,我們的扶貧工作就得實起來,就得要深入瞭解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多走、多聽、多問、多看是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前提,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武器。四是發揮自身優勢,服務於新農村建設。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要切實為群眾的利益著想,為群眾做好政策解讀與宣傳,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新產業發展方式,增加貧困戶的收入,用新穎的培訓方式,帶動群眾參與勞動技能培訓的積極性,提高就業率,為實現鄉村振興獻力獻策。

原作者:永平縣龍門鄉人民政府 王張垚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