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晚年张学良的答案可能并非实情

关于东北抗日的“不抵抗政策”到底是谁下的命令一事,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2020年的今天,一直都是争议不断。甚至是在张学良自己写下传记,亲口承认是自己下的命令的情况下,许多人都还是不肯接受这一现实。有人坚持说下令的是蒋介石,有人则说:西安事变,张学良都敢绑架蒋介石了,为什么“九一八”的时候,蒋介石叫他不开枪,他就当真不开枪了?

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晚年张学良的答案可能并非实情

张学良军队“不开一枪”撤出东北的事,理由已经在他的传记《张学良口述自传》和现存史料中写得明明白白。真相就是——“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自己下的。然而,蒋介石的机要室主任洪钫,却写回忆录说:亲眼见到“九一八事变”之前,给张学良拍电报要求不抵抗。最近解密的国民党档案,也有蒋介石下命令不抵抗的证据,这是为何呢?

一、张学良事实上有“不抵抗”的主观理由

三十年代,蒋介石想通过“中原大战”一统江湖,他提出所谓的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而张学良当时才36岁,无论是政治经验还是作战经验都十分欠缺,他完全认同了蒋的这一主张。从张学良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东北问题,当时的东北军虽然是全国军阀中作战装备最精良,兵力上具有很大优势的,但是张学良依然感到“东北军无法单挑日本军”。

张学良在1928年其父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身死后一个月,立即通电表态“宣布服从南京政策”,“绝不妨碍统一”。他认为,中国要对抗日本,必须举全国之力,这不是哪一家军阀就能够做到的。再加上张学良看到阎、冯两家军阀在作战时的混乱状态,更加坚定了他要站在蒋介石一头的决心。于是,张学良接受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晚年张学良的答案可能并非实情

1930年前后,张学良一直在调停中原的内战。1930年9月,张学良在北陵召开东北军最高会议上,提出了他的几点看法,说明了他的抗日主张。他认为只有南京政府才能结束中国混乱的内战局面,才能保证全国一体,齐心抗日。冯玉祥、阎锡山反复无常,不可靠。蒋介石很有城府,假如不与他合作,将来必受其害。何况之前和蒋有约定,待他打下济南,就要与他合作。

在明知蒋介石必定会取得“中原大战”最后胜利的情况下,张学良于1930年9月18日出兵华北,用十余天的时间,完成了对平津地区的占领。一方面保存了东北军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他也靠卖军火大发了一笔横财。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不想抗日。特别说明,他可能只是不相信东北军可以单扛日本军。就像他在传记中自述的那样,他做出了错误的抉择。

二、张学良“不抵抗”的客观原因

1930年东北军出兵华北之后,张学良占了一个大便宜,不光给两边卖军火发了大财,还因为拥蒋被封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表面上看是老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限风光。但是因为缺乏政治经验,兵力被分散到各地,部分已经进入华北的兵力,无法回防东北。到了1931年9月18这一天,就吃了一个大亏。

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晚年张学良的答案可能并非实情

据史料称,张学良为支援蒋介石“中原大战”调兵十余万进入华北,到“9.18”事件发生之时,东北实际兵力只有不足一万人。这时,张学良错估了局势,以为日本准备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到一万东北军的兵力,显然不足以与日本相抗衡。所以,当即下令士兵放下武器,避免因为作战失败,给日本人以“割地赔款”的借口。

另一种说法是:事发之后,张学良联络到蒋介石谈起东北的情况,蒋介石认同了他的主张,并且于22日、23日通电全国,要求“暂时忍让”,然后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

事实上,中国自清末八国联军入侵以来,已经多次遇到相似的局面。对于打不打,怎样打,当时的政府一直分成两大派。其中主和一派,最著名的理由就是:万一打输了,我们会被要求更多的赔款,割让更多的土地。这种被动挨打还要割肉的局面,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31年,已经持续了近百年。所以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惯性思维,就是这么来的。

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晚年张学良的答案可能并非实情

“九一八事变”五年之后,蒋介石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还是没有收到效果,日本侵华的脚步却越来越快了,举国上下,群情沸腾。我党发表“八一宣言”,告全国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遭到蒋介石的拒绝,蒋介石甚至想派张学良去镇压游行的学生。于是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忍无可忍,和杨虎城策划绑架了蒋,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

三、张学良可能受到“记忆干扰”

从逻辑上来讲,张学良的东北军至少在事变发生之前,一直都是独立于蒋介石之外的部队。尽管因为中原大战,他的主要兵力接受了蒋的调遣,但是在东北老家的兵,除了他自己,谁也调不动。但是他下令不抵抗的事,难说不是因为被蒋介石灌输了不抵抗的思想。洪钫的回忆录,以及近年来解密的国民党档案,都提到:当年提张学良询问蒋介石是否抵抗,蒋介石的确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

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晚年张学良的答案可能并非实情

那么为什么,张学良屡次面对社会媒体,一直说是自己亲口下令“不抵抗”,并且一生都不曾改变过口吻呢?那有可能是因为张学良在“九一八”之后承受太大了社会压力,最初他有可能是替蒋介石作掩饰,因为他们毕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但是长期下来,就对他自己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干扰”,结果令他把并没有发生的事,当作已经发生。

结语

“不抵抗命令”无论谁下达的,张学良和蒋介石二人都有责任,并且责任不分轻重。张学良后期可能迫于国民压力,产生了严重的自责,“干扰了记忆”。他事先询问蒋介石要不要抵抗时,心中想的就是先不抵抗;蒋给了他一个肯定不抵抗的答案,坚定了他下命令的决心。当然,事后和历史已经证明,“不抵抗政策”是极其错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