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吼做妈妈》:把孩子当大人看待,是亲子关系和谐的法宝

01.

前些日子,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妈妈因为看儿子写作业,被气到跳河,被民警救上来后,还大声泣诉,“不要救我,让我去死吧”。

面对孩子的叛逆、顶撞、不服气等言行,如何与孩子和睦相处,成了困扰许多家长最头疼的问题,那么怎样改善这种关系呢?

日本著名教育专家山崎房一的《不急不吼做妈妈》一书,在日本畅销24年,重印多达137次,几乎每位日本妈妈人手一册。

《不急不吼做妈妈》:把孩子当大人看待,是亲子关系和谐的法宝

在这本畅销书中,山崎房一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开办“妈妈心理学讲座”的授课心得集结成书,含有大量育儿真实案例,引导妈妈们摆脱育儿焦虑,轻松改善了亲子关系。相信你一定也会从中找到满意答案。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把孩子当大人,孩子就成不了大人”反之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把孩子当大人对待,比责骂孩子一百次更管用。

其实,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没有把孩子当大人看待。

02.

喋喋不休的斥责和毫无章法的溺爱,都是不把孩子当大人对待的表现

1.妈妈们的喋喋不休:

山崎房一指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是造成妈妈们焦虑,爱发脾气,喋喋不休的诱因。

不可否认,每一个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妈妈们总是喜欢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孩子身上,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要知书达理,温柔体贴,有责任心等等的全能型高端人才。

当背负重重压力的孩子的做法,达不到妈妈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时,妈妈们就会唉声叹气、忧心忡忡 、因为失望而对孩子一番斥责。

遭到妈妈斥责的孩子,就会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从而自信心大打折扣,安心感缺失,很难静下心来好好做事学习,甚至容易走上歪路。

《不急不吼做妈妈》:把孩子当大人看待,是亲子关系和谐的法宝

(图片来自全网)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所以,父母喋喋不休的斥责,对孩子来说,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2.毫无章法的过度溺爱:

  •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妈妈,对自己的儿子特别溺爱,儿子做得所有的事情,只要儿子开心,她便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加以赞美,儿子和人打架,她会夸奖儿子勇敢;儿子偷了邻家的一棵菜,她会夸儿子真能干……
  • 在这位妈妈畸形的教育观下成长起来的儿子,长大后因为犯罪被判处死刑,行刑前一天,儿子提出,要最后再“喝”一次妈妈的奶,结果,儿子狠狠地咬掉了妈妈的乳头,大声痛诉:“都是你害了我啊”。

在中国,一直不缺父母以爱之名,豪无原则和章法的溺爱孩子的例子,而被溺爱的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后,各种问题就会充分无疑的显露出来,让他们苦不堪言。

喋喋不休的斥责和毫无章法的溺爱,是两个极端的方向,也是教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育儿误区,都是对孩子人格独立性的轻视,对于孩子的成长,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是非常不可取的。

03.

怎么做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1.接纳真实的自己,做出改变。

在生活中,有些妈妈总是过分在意别人的脸色和看法,对自己的缺点过于敏感,这样的妈妈,也会对自己孩子的缺点揪住不放。

  • 小米是同事中公认的好人一个,对于别人的要求和提议,即使不合理,她也会默默忍耐,一味服从。但她却总是爱揪住女儿小小的缺点不放,在她眼里,女儿不认真学习、不懂得和别人沟通、爱哭鼻子,简直就是个一无是处的笨蛋。现在她的女儿很叛逆,初中毕业,进入一所民办中专院校学习,前途渺茫。其实,她女儿走到今天的地步,是小米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她只一味看到女儿的不足大加斥责,却从没注意过女儿的优点。

书中把这种妈妈比喻成“缺点猎人”。她们怀里始终揣着一把钢枪,只有发现孩子的缺点,哪怕很细微,她们就会第一时间扣动扳机,并且百发百中。被击中的孩子,渐渐失去了安心感,无法集中注意力。

“人无完人”。只有妈妈接纳自己的缺点,好好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对孩子的不满就会减少。

妈妈改变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改变,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2.停止喋喋不休,做个温柔妈妈

“受尽婆婆欺凌的媳妇可以回娘家,受上司折磨的职员可以辞职,可是,被妈妈不断指责的孩子却无处可去。正因为孩子无处可逃,妈妈的压迫才让他更加痛苦。”

  • 书中的博是一个初二学生,曾经辍学在家一年多,在那段时间里,他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心情烦躁时,还会对妈妈和妹妹拳打脚踢。
  • 一切都因为妈妈看到他就催促他学习,连他听会音乐都被说成是不良爱好,还经常斥责他什么也做不好,让他很反感。他说,他不想当妈妈的宠物,只想让妈妈把他当成别人。

其实,博是在呐喊,希望妈妈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对待,凡事用平等的身份和他交流,多尊重他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主持人倪萍,在《我的姥姥》一书中,曾经提到过姥姥说的话:小孩子别不舍得夸,夸着夸着,芝麻就变成西瓜了。

“你太棒了。”

“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儿做好。”

妈妈完全接纳孩子,从尊重孩子开始,用充满温情的口吻,不吝啬对孩子的赞美,才是给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助力。

3.割舍母性,让孩子无忧成长。

母性是妈妈把婴儿当做自己的所有物而非独立的人来对待的一种本能。孩子长大后,迫切渴望人格独立,这时候妈妈必须从母性中分离出来,才能让孩子自由快乐成长。

  • 《少年派》中,闫妮扮演的妈妈王胜男,当女儿林妙妙第一次从学校回到家中,王胜男给女儿精心准备了一桌子女儿喜欢吃的菜,母女俩相谈甚欢,可当王胜男听到林妙妙她考上了校广播队的播音员时,王胜男开始埋怨林妙妙,你怎么总是做一些不务正业的事,让林妙妙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 面对妈妈的斥责,林妙妙忍不住嘀咕一句:“能不能不要插手我的事?”
  • 没想到,就这一句话,引来王胜男一大堆的唠叨:“怎么能不插手呢?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以后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和我事前商量,事中沟通,事后报备”。最后母女俩只能不欢而散。


《不急不吼做妈妈》:把孩子当大人看待,是亲子关系和谐的法宝

(图片来自全网)

总是无视孩子的人格,继续站在母性的立场上对待孩子,每当孩子依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便开始焦躁不安,神经兮兮等等,这样的做法,势必会让亲子关系大打折扣。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道:“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教育孩子,同样需要断舍离。只有妈妈彻底割舍母性,孩子才能摆脱束缚,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达到理想彼岸。

4.赋予孩子成人席位。

让别人承认自己的存在,是人类基本的要求之一。孩子也一样,他们的心里,更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软弱,长不大的时候,却没有想过一切的根源都因为父母没把孩子当成大人去认可。

  •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秋子的大儿子克己爱哭鼻子,不稳重,做起事情来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显得总是很幼稚。这简直成了秋子的一大心病,她总是为克己的长不大而忧心。
  • 有一天,秋子被一辆摩托车撞到扭伤了脚,需要卧床休息一周,连上厕所都得借用克己的肩膀才能完成。当时又恰逢年底,丈夫工作很忙,顾不上照顾秋子。
  • 在此之前,秋子可是包揽了所有家务和孩子的教育,秋子认为,这下子家里就要乱作一团了。
  • 令她没想到的是,大儿子克己不仅做好了晚餐,还为加班晚归的爸爸备下啤酒和下酒菜,并且妥帖的把小妹妹哄睡觉。

正是秋子受伤的偶然事件给了大儿子克己提供了一个成人席位。

获得成人席位的孩子,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一定会努力克服遇到的重重困难,把事情做得更好。

学习也一样,对于在妈妈的斥责下,硬着头皮才去学习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被老师或妈妈逼迫的难事,对于拥有成人意识的孩子,学习却是自己必须全力以赴去做的大事。

04.

总之,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职业。只有处理好亲子关系,对孩子实施正面管教,才能真正让孩子成长。

享誉世界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说:“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意思是,对于孩子,只一味指责他的挫败,不如多给一些正面鼓励。

教育孩子,爱是一切的前提条件。不急不吼做妈妈,只有真正付出爱,才会收获美好。

就如书中所说:这爱

不是心中的爱,而是爱的语言交换。

不是名词的爱,而是动词的爱。

那就让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吧,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向孩子表达敬意,用对等的立场,不是作为父母,而是作为一个人,与孩子共同探讨人生。

作者:寒梅,一个喜欢在文字中游走的北方女子,爱读书,爱写作,希望与你一起用书籍温暖心灵,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