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高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线观察

 初夏时节,高唐大地风和日丽。

  绿树浓阴下,白墙红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清新质朴;平坦宽敞的乡村道路,在金枝槐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洁净;清澈小河绕村而过,泛起粼粼波光……走进高唐广袤的乡间田野,眼前所见恰似一幅美丽、和谐的田园风光画,美不胜收,让昔日埋藏内心的“乡愁”瞬间变乡恋。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美景,得益于高唐正在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针对村庄脏、乱、差的环境“短板”,高唐实施系统的全面整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不留盲区,一张蓝图绘到底,让621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广大农村居民在生活环境的改善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人人爱环境、户户比清洁”的氛围愈发浓厚。

全域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高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线观察


  下苦功“治” 村容村貌大变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高唐把握主攻方向,找准问题短板,紧紧围绕垃圾、污水、旱厕整治“三大难”,以排山倒海之势下苦功“治”,倾力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农村美丽家园。

  整治之前,鱼邱湖街道李明桥村道路上“三大堆”随处可见,每到夏季蚊虫肆虐,村民生活环境脏乱不堪。高唐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后,李明桥村党支部书记刘兰青再也坐不住了。针对最棘手的“三大堆”,刘兰青要求每一名党员带头自清,作出表率。随后,村民也纷纷“动”起来,主动清扫街边卫生,没几天功夫,道路变得通畅而洁净。“垃圾堆不见了,走出家门吸口气,感觉都是甜的。”81岁的李书英老人喜滋滋地说。

  喇叭一响,党员到岗。当下,姜店镇74个村处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农村党员,挥舞着铁锹、扫帚,扫大街、挖沟塘、清垃圾、铲杂草,一个个“灰头土脸”无怨言,甩开膀子卖力干,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党员带好头,群众跟着干。高唐12个镇街、621个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聚焦环境整治重点工作,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引导党员冲在前、干在先,与群众一起动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家园。

  小镇上建起污水处理厂,这是高唐为解决农村污水难题打出的又一记重拳。尹集镇投资400多万元在镇驻地建起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不再直接流入沟渠,而是集中净化达标后排放,既保护了环境,又解决了村民的灌溉难题。如今,生活污水变“清”,居住环境变“美”,尹集镇居民拥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问题不仅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更是乡村重要的文明窗口。“俺家改造后的厕所可干净了,原来嫌脏的小外孙也愿意从县城回来住了。”谈到厕改话题,杨屯镇周老庄村居民周长军高兴得合不拢嘴。近年来,高唐采用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模式,对农村旱厕集中进行无害化改造,让75000余户农村居民在房不拆、村不迁的情况下,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干净生活。

全域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高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线观察


  施巧劲“整” “敲开核桃”解难题

  盘活闲置宅基,整治废弃坑塘,让昔日“沉睡资源”变成“活资产”,这是高唐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举措,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实现了村集体增收。

  梁村镇北大杨村是省定贫困村,不少村民外出打工,留下大量荒废的闲置宅基,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北大杨村对闲置宅基进行统一平整,全部种植无花果树,收益则由村民和村集体按比例分成。如今,在北大杨村,昔日脏乱差的闲置宅基,摇身变成一处能分红的生态果园。

  姜店镇在闲置宅基、房前屋后栽植香椿树苗,美了环境,鼓了腰包,“椿树经济”风生水起;琉璃寺镇“请来”花椒树帮忙,让闲置多年的农家院重新焕发勃勃生机……高唐12个镇街有序引导各村庄,结合村民意愿,瞄准闲置宅基,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搞起特色种植,让闲置的资源真正“活”了起来。

  在高唐,无人问津的废弃坑塘也能做出“大文章”。步入固河镇刘菜园村,村口改造一新的坑塘内碧波荡漾,坡沿上则绿草茵茵。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曾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纳污塘”。坑塘承包户赵合臣介绍,他已经在坑塘周围栽种了柳树、国槐等景观树,等几天准备种莲藕、撒鱼苗,实行莲藕、白鲢鱼混养。

  目前,高唐已经吹响了改造废弃坑塘的“集结号”,各镇街根据具体实际,进行坑塘资源的合理利用,种养结合,力争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貌”村村有特色的坑塘新景观。

  环境整治啥效果,小胡同里看变化。前不久,高唐结合地方财力状况,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全县241个村庄的2629条未硬化胡同实施集中硬化工程,力争彻底解决村庄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难题。在胡同硬化过程中,为解决人手不足难题,高唐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由党员认领“责任田”,集中创建“党员胡同”,增强了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

全域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高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线观察


  用恒心“管” 构建长效管护机制

  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与乡村振兴的其它重点工作同频共振,融合推进。高唐及时总结环境整治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三结合”建立健全了一批人居环境整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制度来约束,以机制来治理,力争将环境整治这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打出彩、打出水平,真正成为让农民满意、让农民受益的“民心工程”。

  人居环境整治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结合。高唐打破村庄卫生保洁由“政府包办”的习惯,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借助“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实行村级环境卫生承包机制,充分发挥在市场化条件下的资源调配,加强行业监管、提高保洁质量。高唐先后与多家环卫公司签订服务合同,通过分片、分区竞争上岗,购买其对村庄居民的保洁服务,实现了各村居卫生环境的持续改善。

  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高唐深挖历史典故,守护乡村记忆,用“文化味”添彩乡村洁净美,让浓郁淳朴的乡风留住乡愁。三十里铺镇李奇村将30多家污染企业“撵”出村庄,依托原有乡村肌理,对老建筑元素重新解构组合,打造具有乡村韵味的特殊文化景观。因盛产驴肉而闻名的尹集镇老王寨村,紧紧围绕“驴文化”主题,对环境整治后的村庄街道、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全力打造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整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让文明生根,让实践生动。作为山东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高唐充分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的主阵地作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维度深度融合,围绕内生力量激发、长效机制形成等难题,开展各种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积极倡导文明新风,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辉 通讯员 朱桂林 赵永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