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帶貨”火了,創新商業模式挖深物業護城河

“物業帶貨”火了,創新商業模式挖深物業護城河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蓓 李未來 北京報道

疫情時期,封城之後一個月的武漢,鈺龍旭輝半島小區。

寒冷的天氣,小夥張歡卻冒著薄汗,將大包小包商品塞滿超市門口的運輸車……他已經在這裡瘋狂採購了5個小時,在近2000業主參與互動的線上平臺中,為300餘戶業主採購商品。

那一天,以旭輝永升物業項目經理張歡為主角的“物業直播帶貨“贏得了4W+粉絲圍觀打call,登上一直播APP當日流量榜TOP7。

“物業帶貨”火了,創新商業模式挖深物業護城河

張歡也由此成了“網紅“,被業主們戲稱為“漢陽李佳琦“,也被相鄰小區業主稱為“別人家的物業經理”。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疫情期間催生會“帶貨”的“別人家的物業”還有很多。

“物業帶貨”火了,創新商業模式挖深物業護城河

“別人家的物業”

榮盛物業邯鄲社商經理張曉琳也在疫情中被催生成了“網紅”,她覆蓋近20個社群,聯合當地農戶,為業主採購農產品,日銷香菇1500公斤、尖椒500公斤。帶貨模式下,銷量是平日的11倍左右。

長沙龍湖水晶酈城的管家李麗芳,疫情期間每天根據業主發來的採購清單去超市採買蔬果、日用品,然後和同事們將分揀好的物品送到業主家門口。據龍湖智慧服務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僅重慶地區平均每天就為業主配送物資食物、代購上門3353次。

而上述提到的旭輝永升物業直播帶貨,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在持續30余天後,已經累計成交金額50多萬元,服務了數千業主。

據記者瞭解,2020年,是直播帶貨空前火爆的一年,也被業內稱為“直播帶貨元年”。網紅主播如薇婭、“口紅一哥”李佳琦,已經被奉為“行走的種草機”,擁有絕對的“頂級流量”。根據淘榜單的數據,李佳琦的粉絲數已達2185.9萬,薇婭的粉絲數已達1784.1萬。2月以來,已有16位書記、縣長和多位平臺創作者通過抖音、西瓜視頻進行直播,幫助各地銷售農產品55萬件,銷售額超2100萬元……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近日表示,直播帶貨等互聯網相關的新興消費形式會成長的更快,表現更加強勁。

無疑,直播帶貨的商業模式,基於龐大的線上粉絲用戶,明星效應催動下,在“流量獲取”和“轉化率”兩方面成效卓著。但當直播帶貨與以“社區服務”為標籤的物業掛鉤,這種模式是否還可持續?

“物業+帶貨”能走多遠?

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會長王永平對此並不看好。王永平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物業經理要成為帶貨王,必須基於兩點:一、這個人對某些類別的商品特別專長。二、業主對這個人的人品極其信任。但就目前國內物業公司大多數情況來看,業主對物業管理滿意與信任的只是極少數,多數仍是衝突與不信任的關係。

以李佳琦、薇婭為例,他們能夠將直播帶貨做到這麼大的規模,是跟他們的專業能力以及在粉絲心中的信任感是分不開的。

某網商領域專家對記者表示,“帶貨”模式能夠成功,離不開兩點因素“人”與“貨”。首先,作為銷售方的流量主值得信任,而作為購買方的粉絲群體穩定可靠;其次,所售產品的質和價有保障。

誠然,信任指數較低,是國內物業現狀的沉痾。然而在逐漸走向分化的陣營中,口碑較好的一批品牌物業也在尋找著可持續的“帶貨”之路。

幾乎所有品牌物業開始邁出這一步的源動力都是“服務”,疫情更是極大催化了這種意識。

榮盛物業社商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有人問,裡裡外外跑腿兒,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其實,不必把事情看得那麼複雜,物業行業自然要用服務業主的邏輯理解。從本質上講,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提高業主體驗感、提供積極的消費氛圍。”

“事實上,談不上經濟利益,我們更多是把它作為一項基礎服務來打造。但通過這樣的一些服務,增加了客戶的黏性,這種特殊時期形成的用戶消費習慣也會保留下來。“龍湖智慧服務社商經營總經理李金科認為。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現實中,物業和業主密切溝通的機會並不多,而直播帶貨,也許會成為未來和業主溝通的良好方式。在疫情中積極作為的物業企業,將加深業主信任感,為家政、居家服務等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場景建立強連接。”

嚴躍進認為,直播不僅能促進和改善物業與業主關係,從經營角度上,未來也是可以長期存在的,其商業價值值得進一步挖掘。

既服務又盈利,魚和熊掌能兼得嗎?

直播帶貨的本質其實是線上賣場。在這個場景裡,賣家是物業,買家是業主,貨品則是由物業背後的團隊來運營支持,並提供給業主。

上文提到的某網商領域專家分析,從“貨”的角度來看,直播帶貨的紅利期遲早會變成紅海,這時必然也會衍生出許多問題,比如早期淘寶、早期拼多多“尾貨與假貨橫行”。可靠的貨品供應渠道與有競爭力的價格,成為吸引買家“留步”的重要差異化優勢。

舉例來說,潘冬影是榮盛物業廊坊公司社商經營負責人,同樣也是團長。她每天通過分享米飯公社平臺上的特惠商品,加圖片、加描述,轉發到業主群裡,群友直接點擊鏈接就可以參團購買。三天之內,她帶領著30名物管家裂變出了34個群,每個群人數在350人左右。截止4月20日,23天,僅廊坊公司建立業主群65個,有3萬人,其他群4310人,近乎指數級增長。

“物業帶貨”火了,創新商業模式挖深物業護城河

疫情期間榮盛業主的預定接龍需求

“做社團一定是要靠管家,他們離業主最近。但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對優質產品感興趣的家庭、參與過社區拼團或在米飯上購買過產品的老業主。我們建社團從拉新-激活-留存-轉化提升都是有一整套的運營體系和規範操作。”潘冬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對物業而言,直播帶貨有著天然的私域流量構建優勢,而物業公司對購買主體業主,也有著更為具體的畫像和消費層次劃分。購買者越多,也就越有利於物業公司獲得價格更優惠、更優質的貨品。反過來,這又會促進粉絲和買家數量增長,形成閉環。

如疫情期間,龍湖智慧服務優選業務與永輝超市合作,共同選出了近150種商品,以龍民專屬的方式直接配送到家,兒菜、冬寒菜、茭白、菜薹、蒜苗、豌豆尖,6種菜共8斤,總價38元。當天業主下單超過5000單,貨值達50萬元。兩個月內完成了15萬張訂單。

榮盛廊坊錦繡花苑業主沈浩是最早加入物業團購群的業主之一。他表示:“每天團長會推送一波商品鏈接和拼團的信息,‘週一見’的優惠力度大,有些商品一上架即秒光。”3月13日,榮盛物業廊坊分公司以一款丹東九九草莓,上線當天30分鐘內200箱被搶一而空。返場後,又在1小時內300箱售磬。

榮盛物業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FUN團‘週一見’以自主研發的社區O2O服務APP ‘米飯公社’為主要介質,商品由集團總部集中採購,最大限度降低採購成本。經常會有限免或9.9或19.9元的特惠產品惠及到業主,前期0利或微利。”

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現成的百萬業主社群基礎,加之“社群+線上+門店”的模式吸引到了頭部果蔬電商的關注。4月18日,某果蔬電商平臺找到榮盛物業負責人,有意進行社區團購業務試點合作。

龍湖智慧服務社商經營總經理李金科表示:“社區經濟事實上是個熟人經濟、社群經濟,關係到社區整個生態圈。”

某網商專家表示,一旦粉絲和買家的規模達到了網絡效應的臨界點,就激活了這條良性循環的閉環,擁有了蓄水池,他們開始賺的就是利潤了。

“直播經濟或將推動未來直播行業衍生出不同的經濟生態系統”正在成為業界共識。艾媒諮詢預計,今年中國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

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表示,“過去,一直對物業的最後一公里‘護城河怎麼去挖’探討頗多,這一場疫情為社區服務構建了‘護城河’,並且有機會能夠挖深。如果說目前的社區商業更多是基礎服務之上的延伸,那未來的社區經濟也將隨著物業企業在不同空間、不同場景中的轉換而發生變化。”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