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孩子未來要成功,這種思維必不可少

一次失敗,真的重要嗎?

昨天跟一個媽媽聊天,她說,最近給兒子葫蘆報橄欖球班,突然發現養了5年的乖兒子,有個大毛病,自己超級頭疼。最近幾次課,前半場的訓練,葫蘆表現特別好,一到最後半小時,開始兩隊比賽,狀況就來了。

“那叫一個慫啊!教練隨機組的隊,接力打比賽,葫蘆嚇得不敢上場,好不容易上去了,一輸就哭著跑下場,死都勸不回去。”媽媽直搖頭,“你說葫蘆平時乖巧又省心,怎麼就慫了呢?”

斯坦福教授:孩子未來要成功,這種思維必不可少

“平時你是不是太嚴了?怕輸了你罵他。”我試探著問。

“哪有的事?他就那性格,每次碰到新東西,他就條件反射式的慫!媽媽說,葫蘆嘴巴乖巧,有禮貌,人緣很好,但在有些方面特別固執,怕黑不肯關燈,對新環境怕得很,輸不起,被批評了會哇哇大哭。

通常來說,5、6歲無論男孩女孩,正是淘氣的年齡,躍躍欲試的好奇心會讓他們犯下很多“壞事”,挑戰很多大人世界的規則。膽小怕事,不像是這個年齡段小皮孩的行為啊!

隨著跟媽媽聊天深入,我發現,葫蘆的“膽小”不是性格所致。葫蘆爸和葫蘆媽都在機關裡工作,工作和生活狀態都相當穩定,平時對葫蘆保護的多,鼓勵探索的少,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固定型思維。

斯坦福教授:孩子未來要成功,這種思維必不可少

這種思維的好處,是孩子乖巧不惹事,壞處是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成長受限。只有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才能激發他的各項潛力,勇往無前,直至成功。

成長型思維,是成功的關鍵

成長型思維,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著名概念。德韋克說,科學研究證明,大腦在不同年齡段都是可以改變的。當一個人不斷學習,大腦就會變得更聰明,就好像肌肉在健身後,變得更強壯一樣。

在Ted演講《The Power of Believing that You Can Improve》中,德韋克說,在一次測試中,給一群10歲的孩子出一些超過他們理解能力的難題,結果,孩子們很明顯分成了兩撥:

一撥是“哇,好棒,我要開始接受一項挑戰了!”

另一撥是“天哪,我不會,這就是一場災難,我不要!”

你看看,是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哪種人更容易成功,顯而易見。

就拿我們的日常工作舉例,領導交待一項新任務,兩個下屬都沒做過。

A說:“這個我挺感興趣的,我會盡力做到最好。”
B說:“這個我沒做過,就怕到時候做得不好。”

你是領導,你選哪個?說不定B的水平更高,完成度會更好,可惜B自己都退縮了,領導怎麼會把機會給他呢?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要讓孩子得到機會,就必須讓他主動說出“我要”啊!

斯坦福教授:孩子未來要成功,這種思維必不可少

這兩種態度的背後,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對立。

  •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能力是可以鍛煉出來的,出了錯不可怕,積極投入,不斷練習,水平就可以提高。
  • 而擁有固定性思維的人,他們對未知和挑戰都感到恐懼,學習的過程毫無樂趣,唯有結果很重要,但一失敗了,就很容易放棄。

思維模式不同,行動能力不一樣,孩子的未來之路也大不一樣。。

  •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很願意嘗試和挑戰新事物,他們能夠不斷走出舒適區,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於是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更加強大的連接,他們會變得更聰明,學習速度更快,看上去也是活力四射。
斯坦福教授:孩子未來要成功,這種思維必不可少

  • 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他們在困難面前會變慫,輸了就會選擇放棄。久而久之,把自己困在舒適區,接受新事物的難度就更大,心理負擔更重。如果沒人逼一把,就沒有動力去挑戰新事物。明明還是個孩子,卻感覺暮氣沉沉。

更可怕的是,這些在失敗面前會認慫的孩子,不會想著努力進取,而會採取一些其他手段來作為心理補償。一個孩子告訴德韋克,他想要在下次考試中作弊,為了通過考試;還有一個說,她會找成績更差勁的孩子一起玩。這就是通常說的補償心理,通過發現別人更糟糕來獲得自我安慰。

幫助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

哪種思維模式更好,高下立見。要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父母必須做到以下4點:

1. 表揚孩子要有技巧。

成功時,誇獎他的結果,但更強調他努力的過程。

“你得了第一名媽媽很開心,但媽媽更為你驕傲的是,你為了考試複習了一個晚上。”

不要等孩子取得了成果才表揚,孩子一點一滴的小進步,更值得表揚。

兒子幼兒園老師告訴我,班裡跳大繩,有的孩子一個不會跳,有的能跳30、50個。對於那些不會跳的,只要上場,我就鼓勵。哪怕只有一個,也值得表揚,這就是進步。這就是成長型思維,相信自己可以逐漸變得更好。

2. 觀察孩子的行為,他在什麼時候願意嘗試?什麼時候容易畏難?

可以主動跟孩子交流,為他提供一些幫助,比如幫他放鬆等,讓他感受到面對的阻力更小一些,嘗試就更容易開始。

3. 用遊戲去打破孩子的固定型思維。

打個比方,跟孩子玩遊戲,告訴他之所以害怕,是因為體內住了一個叫做艾瑪的小人,艾瑪懶惰又膽小,總是不讓他嘗試新東西。你是不是可以更勇敢一些,去影響艾瑪呢?把艾瑪也變成一個膽大、願意改變的人吧,鼓勵孩子跟體內的膽小鬼鬥智鬥勇,是不是很有趣?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改變,會比說教容易得多!

斯坦福教授:孩子未來要成功,這種思維必不可少

4. 告訴孩子,在他這個年紀,過程永遠比結果重要。

不失敗才不正常呢!給他講講爸爸媽媽小時候遇到困難的糗事,讓他覺得,失敗並不是什麼可怕的怪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