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大秦帝國通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幾代君王和名臣良將的努力下終於在秦始皇嬴政的手中一統天下。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大秦帝國這段時期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一、商鞅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也叫衛鞅,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他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他是大秦帝國從弱變強至關重要的人物。

二、白起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三、張儀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四、樗裡疾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戰國時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其母為韓國人。

樗裡疾能說會道,足智多謀,綽號“智囊”,擅長外交、軍事。輔佐秦惠文王,拜為右更,攻取魏國曲沃、趙國藺邑和楚國漢中,攻城略地,封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號嚴君。

五、司馬錯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歷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早年學習縱橫家。曾跟相國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率軍滅亡蜀國,平定陳莊之亂。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率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

六、呂不韋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滑縣)人,姜子牙23世孫。

早年經商於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后,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後,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七、蒙驁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蒙驁,戰國末期秦國著名將領。蒙驁本是齊國人,後來投靠秦國,官至上卿。

蒙驁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數次率軍出征,屢立戰功。先後奪取韓國十餘座城池、趙國三十餘座城池、魏國五十餘座城池,使秦國得以設立三川郡和東郡,並讓秦國疆域與齊國相接,對韓國、魏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為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堅定的基礎。

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時年七十多歲。其子蒙武、其孫蒙恬、蒙毅都是秦國名將。

八、魏冉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號曰穰侯,戰國時秦國大臣。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秦昭襄王之舅。從惠王時起,就任職用事。秦武王23歲因舉鼎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了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後魏冉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係在秦國獨攬大權,一生四任秦相,黨羽眾多,深受宣太后寵信。

曾保舉白起為將,東向攻城略地,擊敗“三晉”和強楚,戰績卓著,威震諸侯,“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

九、范雎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范雎,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侯”。

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見秦昭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係。范雎被拜為客卿,之後,他又提醒昭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秦昭王遂於前266年廢太后,並將國內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拜范雎為相。

十、王翦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秦帝國湧現出的名臣良將

王翦少時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績卓著,拜太師,封為武成侯。

統一中國後,急流勇退,沒有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憑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後世尊王翦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