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为何不准泰山封禅,只派大臣前往祭祀?

朱八戒CC


泰山为五岳之尊,它以雄伟高大的外貌屹立在东方,被世人所折服,最重要的是,泰山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凡的政治意义。泰山被认为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历代帝王认为自己受命于天,碰到天平盛世就会去泰山封禅朝拜以彰显自己的功德。

封禅是古代皇帝最高的祭祀仪式。而封禅的条件也是极其苛刻,既要皇帝本身功德无量、国泰民安;还要位出正朔,人皆咸服。连李世民这般创下大唐盛世贞观之治的明君圣主,也因为得位不正而不敢有所僭越。因此封禅泰山,也成为众多皇帝梦寐以求的功绩。

封禅活动是封建帝王为了巩固皇权、统一思想、粉饰太平的一种政治手段,历代帝王通过封禅、朝拜、祭祀泰山,无不是借此树立自己的至尊地位,证明自己的横空出世,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正是由于历朝历代帝王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泰山封禅在中国封建王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并成为每一位皇帝毕生追求的大事。

可是就在朱元璋建立不世之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统一中原,再建汉人王朝;更兼作为贫贱农民出身的他,得位之正可谓是无出其右者。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的他,却并没有封禅泰山。原因如下:

一、宋真宗拉低了封禅的档次。泰山封禅历史上有且仅有六个皇帝去过,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宋真宗因为觉得自己占优势还被迫签了澶渊之盟,面子上挂不住,为了给自己长脸,厚着脸皮去封禅了。对比前五个人,朱元璋完全和他们一个量级,可有了宋真宗去泰山这事,直接降低了封禅门槛,关键是我还要排名在宋真宗之后,这就更不用去了。

二、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在元朝末年的横征暴敛之中。贫农出身,作为出身贫贱的他,自然深知民间疾苦。泰山封禅既然是个纯粹的仪式,烧钱的玩意,那派大臣去祭祀一下就行了。这样既延续了封禅仪式又维护了皇权。


小祎说史


封禅和祭祀泰山不是一回事,封禅本身也是二回事。这是历史文化,必须薪火相传的。

一、“封禅”不是一回事,而是两件事!

古代帝王,到泰山主峰山上,去祭天,特称之为“封”;

古代帝王,到泰山主峰之外的其它山的山下,去祭地,特称之为“禅”。

“封”,就是在泰山主峰的山上,去祭天,就是祭祀上帝老天爷,请务必分清,不是去祭祀泰山之神的,是去祭祀上帝老天爷。

“禅”,就是找一座山,除了泰山主峰外,在那座山的山下,去祭地,祭祀“后天祇”。

“封”和“禅”,是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和其它山下祭地的特殊称呼。“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史记-封禅书》记载,“神农封泰山,禅云云(山);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山);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山)”;”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山)”,“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山)”等。都是“封”泰山,“禅”其它山,大禹跑得最远,“禅会稽(山)”,到长江南面的绍兴会稽山祭地。

二、封禅是祭天祭地,还有一种祭祀法:郊祀。

到泰山主峰山上祭天,称之为“封”,泰山主峰旁边的小山或其它山的山下祭地,称之为为“禅”。

祭天,就是祭祀老天爷,祭祀上帝,就是祭祀昊天上帝(皇天上帝)。

祭地,就是祭祀大地之祖,就是祭祀“神后土祇”。天、地,故统称为“皇天后土”。

古代帝王祭天祭地,除了特殊的“封、禅”外,最主要的,是采用“郊祀”方式。在都城的南、北郊,分别建圆丘和方丘建筑,圆丘祭天祭上帝,方丘祭地祭后土祇,在清代,圆丘、方丘改名为“天坛”、“地坛”。

这种“郊祀”方式,就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兴师动众劳神去泰山了。皇帝的“祭天”、“祭地”、“祭祖(太庙)”,是“三大祀”,等级最高,必须是皇帝(或太子)亲临的。其它一切祭祀,等级就低了,属于“中祀”或“小祀”。

三、明朝皇帝没去“封、禅”。

宋代,大概只有一个皇帝去“封、禅”,应该是北宋仁宗。到了明朝,就没有皇帝去“封、禅”了。

明成祖时代,曾有大臣多次建议去封禅。“夏四月壬申,礼部尚书吕震请封禅”,明成祖以为,在《六经》中没写到封禅,封禅属于不正统的方式,“且《六经》无封禅之文,事不师古”,就拒绝了。又有“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礼部郎中周讷也建议封禅,状元胡广,文渊阁大学士,就写了一篇《却封禅颂》,反对封禅,博得明成祖的赏识,“(胡)广上《却封禅颂》,帝(明成祖)益亲爱之”。

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写过著名的《封禅颂》,渲染封禅,而胡广针锋相对,写《却封禅颂》,反对封禅,完全符合明成祖的心意。

四、明代为何不封禅?就是为了垄断“祭天祭地”也[呲牙][呲牙]。

明代皇帝,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等,都严格实行整顿“天下淫祠”,取消了大量乱七八糟的神灵、神灵称号,甚至包括文宣王孔子、武成王姜太公(武庙),筛选整顿后,进行集中管理,京都“九庙”或“十三庙”,其它地方,只能建造朝廷允许的祠庙,不得违章搭建,这里的“祠、庙”,都是官方统一管理的,不属于释教、道教的。

明朝集中管理祭祀,似乎就是为了垄断祭祀。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去和(官方)神灵打招呼,岂不乱套?

尤其是“祭天”、“祭地”,如果有异心之人,跑到泰山去“祭天”,再去“祭地”,那就麻烦了。于是,从明朝开始,祭天祭上帝,只在圆丘,祭地祭后土祇,只在方丘。换言之,皇天上帝老天爷,只住在圆丘,后土祇,只住在方丘,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皇天(上帝)、后土祇的。

一言蔽之,只有皇帝,才能接近皇天后土。

五、祭泰山,不是祭天,是祭祀泰山之神(东华大帝)。

明代朝廷官方定期祭祀泰山,这不是“封”,不是祭天,而是祭泰山,是祭祀泰山之神,是祭祀东华大帝。

天上(官方)星宿,都配享在圆丘;地上(官方)神灵,都配享在方丘。地上的神灵,都属于后土祇的下属,在方丘里面,享受一些余香,包括“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等主要(官方)神灵。地上的这些神灵,除了配享方丘外,还有自己的“自留地”,可以在自己的地方,由官方出资建立自己的祠庙,并由官方进行定期祭祀,这个祭祀等级就不是“大祀”了。

泰山之神,从唐代到宋代,不断加封尊号,尊号为“天齐仁圣帝”。到了明代,取消了一切尊号,就称之为“泰山之神”。泰山之神,在泰山,有官方建立的专享祠庙,称之为“泰山庙”。“泰山庙”,还在今日泰安市。

祭泰山,就是祭祀泰山庙,祭祀的是泰山之神,不是祭天,泰山之神,在清代,又允许称为“东华大帝”。

《史记》

《宋史》

《明史》等二十五史







神兜兜三国


泰山封禅的神圣性

封禅是我国古代的最高祭祀仪式,是每一个皇帝都梦寐以求的,皇帝在泰山之巅行封禅礼仪,以此来接受老天爷的肯定,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啊。

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泰山是中国的神山,是当时百姓心目中的最高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第一时间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人都是非常崇拜东方、天地、高山这些高大雄伟又有点遥不可及的东西,所以泰山被古人称为“直通帝座”之地,就有越来越多皇帝来泰山祭祀和封禅,当然百姓也是可以来泰山祭祀的。

汉武帝曾面对泰山,感慨地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所以人们逐渐对泰山产生了极高的崇拜,历代以来的文人墨客都会不远万里来到泰山,只为目睹泰山的真面目,并且留下了很多有名的书画作品,诗词歌赋,所以泰山就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神山。

所以古代帝皇在做出巨大的功绩后,都会选择来到泰山封禅,让天下百姓和后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丰功伟绩。

但是我国古代古代皇帝那么多,是不是每个皇帝都可以去泰山封禅呢?或者说有哪个皇帝敢去呢?

我国古代只有6位皇帝去过泰山封禅,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但是宋真宗去泰山封禅可不被之后的皇帝和天下百姓所认可,故有人说是宋真宗破坏了“封禅”的规矩,破坏了“封禅”的神圣性,导致宋真宗后面的皇帝不再进行泰山封禅了,所以重点来了,明朝皇帝不再泰山封禅,宋真宗的自以为是的做法也是原因之一。

明朝皇帝为何不准泰山封禅,只派大臣前往祭祀?

宋真宗破坏了泰山封禅“规矩”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朝皇帝,一统中国,仅凭这点就应该可以泰山封禅了,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之前有最后一个上泰山封禅的皇帝--宋真宗。宋真宗真是太窝囊了,丢完大宋的脸还不够,还要把泰山的神圣形象和“泰山封禅”给践踏了。

一个让契丹人耀武扬威,一直任契丹侵略,却不想办法抵抗,还一味地求和,与契丹签订了檀渊之盟,真是宋朝的奇耻大辱啊。就是这么一个窝囊皇帝,也敢去泰山封禅,秦始皇和汉武帝如果醒过来了,非得把宋真宗杀了不可,还会立刻出兵讨伐契丹,重振国风。

还有很多的皇帝比宋真宗还要厉害得多,他们都还不敢去泰山封禅,比如:唐太宗,他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的唐朝非常的强盛,边境的小国都得向唐朝进贡,向唐朝俯首称臣,根本就不会出现宋真宗的“檀渊之盟”的情况。即使唐太宗的功绩如此之大,但是唐太宗也没敢上泰山进行封禅,所以再次强调,宋真宗真的是太不要脸了。

所以朱元璋也不再进行泰山封禅了,自己不想排在宋真宗这个窝囊废的后面,因为这实在是太丢自己的脸了。

劳民伤财,封禅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讲封禅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都不为过,因为进行泰山封禅需要金钱铺路、黄金开道,是非常劳民伤财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明朝也才刚建立不久,朱元璋自己的统治还没有得到完全地巩固,如果一上位就这样劳民伤财,兴师动众,花费大量的人物力,只怕会激起民愤,自己也会不好过的。

朱元璋自己也是贫苦人家出身,懂得这样的道理,认为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想一些实际有效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守住自己九死一生打拼来的江山。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去泰山进行封禅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皇权,证明自己做了非常值得骄傲的事而已,所以朱元璋一上位就进行了很多事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如废除宰相,打击功臣、大兴文字狱等等。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了明朝皇帝为何不准泰山封禅了,一是宋真宗摧毁了封禅的神圣性,二是朱元璋不想搞这种劳民伤财的活动了,更希望做一些实际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