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皇帝為什麼不退守海南島抗清?

一德格天1


一則退出大陸會人心盡失,堂堂大明連在大陸上的立足之地都沒有,天朝上國的稱謂豈不是一個笑話?想想當初鄭成功去開闢臺灣時張煌言的激烈反對便可窺見一二。

二則立足西南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大西軍退到了滇黔,永曆還能去哪?他只能隨著大西軍而動,因為他身不由己,是個象徵而已。

三則海南島不過是天涯海角,有去無回,也養不起那麼多的人,永曆永遠不會去那。


延慶卅四年


1、永曆帝朱由榔,生活在1623年至1662年之間,是名正言順的南明末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之孫,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號永曆,史稱永曆帝。通常說明王朝267年,是指1368年至1644年,沒有算永曆帝在位時間。

2、永曆帝出生在北京,能力怎麼樣褒貶不一,畢竟堅持抗清十多年,有幾次反清復明形勢很好,可惜最終錯過了。

3、海南島離大陸近,便於登陸,而且島上抗清迴旋餘地小,縱深發展地域有限。況且,永曆帝一直處於流亡狀態,沒有強大的海軍,缺乏海上抗清力量。支付永曆帝的李定國等勢力也缺乏船支,沒有強大的海軍力量。

4、雲南、貴州等山地多,適合抗清,從明初沐英當雲南王鎮守雲南開始,沐家在雲南統治時期長,威信很高,忠於大明。沐家最後一任雲南王沐天波為保護永曆帝而死,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5、雲南從唐朝南詔國建立到元朝才又一次納入中國有效管理範圍,這也表明雲南有建立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的條件。

6、大明王朝是雲南周邊國家地域的宗主國,有一定威信,如果發展好了可以成為同盟夥伴或建立流亡據點,面積廣闊,有縱深發展地域空間。

7、當初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監國,看清軍逼近又倉皇逃往梧州。這種行為無異於自動放棄廣東,導致永曆朝廷在廣東人心大失。

同年,朱聿鐭在廣州即位,建立紹武政權。清軍在佟養甲、李成棟統率下,偽裝成明朝軍隊,出其不意地攻佔廣州。紹武帝及首輔蘇觀生自殺殉國,廣東淪陷。這樣也等於把朱由榔想去海南島的路堵死了。

8、廣西、雲南、江西等地抗清活動較多,廣東及海南島抗清活動較少,永曆帝也就始終在廣西、雲南一帶活動。永曆帝開始依靠明朝舊部抗清,然後又依靠反叛清朝力量抗清,最後依靠大西軍張獻忠餘部李定國等人抗清。中間曾岀現幾次抗清活動高潮,最終失敗了,永曆帝父子等人被吳三桂等清軍殺害。


大白白野


永曆皇帝朱由榔,是南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很多人不太瞭解永曆皇帝,甚至對南明也不是很瞭解,這很正常,因為後世清朝歷史上,刻意抹去了不少相關史實,其實永曆皇帝,統治了南明長達16年之久。

在清軍的逼迫之下,西南戰事急轉直下,永曆皇帝不得不逃亡到了緬甸尋求庇佑。為什麼他不逃亡到海南島、臺灣島這些地方呢?

緬甸是明朝的附屬國,沐天波在當地有威信。

明朝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王朝,在冷兵器時代,周圍的小國家一個個都圍繞著明朝轉悠,基本全都是它的附屬國。

比如說朝鮮、緬甸、越南等國,在當時都得聽從明朝的號令。尤其是緬甸,因為緊挨著雲南,所以受到雲南地方政府的影響非常大。

二十六日,抵囊木河,是為緬境。緬勒從官盡棄兵仗,始啟關,至蠻莫。二月,緬以四舟來迎,從官自覓舟,隨行者六百四十餘人,陸行者自故岷王子而下九百餘人,期會於緬甸。十八日至井亙。黔國公沐天波等謀奉由榔走戶、獵二河,不果。五月四日,緬復以舟來迎。明日,發井亙,行三日,至阿瓦。阿瓦者,緬酋所居城也。又五日至赭硜。陸行者緬人悉掠為奴,多自殺。---《明史》

雲南政府最大的長官,那就是沐王府的沐王爺。從第一代沐王爺沐英開始,一直到最後一代沐王爺沐天波,一直都是緬甸崇拜的對象。

沐天波在緬甸聲望很高,這是永曆皇帝放心前往緬甸的重要基礎。當時沐天波本人也跟著永曆皇帝一起逃到了緬甸,受到了緬甸國王的厚禮。

雲南地區被清軍佔領得差不多了,但是勐臘這一帶還在李定國手裡。李定國大軍的戰鬥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而勐臘前往緬甸也是十分方便的,永曆皇帝進入緬甸以後,完全有機會可以跟李定國取得聯繫,這也是他前去避難的重要原因。

海南島屬於孤島一座,且距離大陸太近。

  • 第一:海南島距離大陸太近。

海南島緊挨著廣東,瓊州海峽最窄的地方,只有不到20公里寬,據說還真的有人曾經游泳經過了瓊州海峽。

永曆皇帝要是上了海南島,那根本就沒辦法抵擋清軍的進攻。他們隨便搞點小船,就能渡過瓊州海峽,佔領海南島。

  • 第二:永曆皇帝前往海南島的路線不通。

而且當時廣東地區已經被清軍佔領,永曆皇帝實在是沒辦法,從雲南地區通過廣西、廣東再進入海南島。

從海上走的話,也必須要跟緬甸、老撾和越南政府打交道,隨便哪一個環節失算,都有可能導致永曆帝死在半路上。

  • 第三:海南島物資稀缺。

此外海南島是一座孤島,在當時來說物產稀缺,永曆帝如果是隻身前往躲藏的話,那也就算了。可是他肯定是帶著一幫人前去的,這麼一來這裡的物資能供應得了這麼多人的吃喝嗎?

  • 第四:海南島居民稀少,不足以招兵買馬。

永曆皇帝可不是傻瓜一個,他之所以在西南地區起事,目的就是希望恢復大明王朝的江山。這也是沐天波等人誓死跟隨的重要原因。

要想恢復中原,就必須要招兵買馬。如果他去了海南島,這一點基本無法實現,因為當時居住在海南島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完全不足以組建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

反倒是在緬甸,永曆皇帝可以效法唐肅宗借回鶻兵馬平叛的先例,向緬甸借兵對付清軍,至少可以把清軍趕出雲南。

緬甸後面還有越南、老撾、柬埔寨,甚至印度都可以逃。

當然了,當時的永曆皇帝,應該只是想要活下來。他帶的人根本就不多,所以在緬甸處處受挫。當緬甸王知道明朝被清朝滅了以後,他對永曆皇帝的態度也就變了。

如果緬甸王不接納永曆皇帝的話,那麼他們還可以走出緬甸,前往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甚至可以往西走,進入印度地區。

惟岷王子八十餘人流入暹羅。緬人於赭硜置草屋居由榔,遣兵防之。 十七年,定國、文選與緬戰,索其主,連敗緬兵,緬終不肯出由榔。十八年五月,緬酋弟莽猛白代立,紿從官渡河盟。既至,以兵圍之,殺沐天波、馬吉翔、王維恭、魏豹等四十有二人,詳《任國璽傳》。存者由榔與其屬二十五人。十二月,大兵臨緬,白文選自木邦降,定國走景線,緬人以由榔父子送軍前。---《明史》

反正這些地方都有廣闊的陸地可以逃竄,只要能活下來,先保住命是最重要的。可是如果永曆皇帝去了海南的話,他還有機會活下來嗎?希望是很渺茫的。

當年陸秀夫抱著宋朝小皇帝,在崖山跳海的時候,他們不是沒有想過遠渡重洋。這一點他們毫無經驗,絕大多數機會會被海浪打翻船隻。

永曆皇帝去了海南島以後,他也就沒有任何地方可以逃竄了。海上通行,連一艘像樣的船都沒有,可見只有死路一條。

總結:永曆皇帝沒想到緬甸發生政變。

他們一行人到了緬甸以後,最初待遇是相當好的。緬甸王對沐天波各種崇拜,把他們奉為上賓,永曆皇帝也算是暫時找到了安全感。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緬甸王也不是傻瓜,他就派人去明朝那邊打探消息,為什麼皇帝會親自跑到這邊來?還帶著大學士和沐王爺。

一查之下,把緬甸王給嚇了一跳,原來明朝滅亡了!這樣一來上賓的待遇立刻就消失了,什麼附屬國的感情,蕩然無存。

這個時候緬甸還發生了政變,新上來的國王更是瞧不起永曆皇帝這幫人,對他們各種羞辱,沐天波也因此喪生。這個時候吳三桂大軍殺到,緬甸王只能將永曆皇帝拱手交給了強大的吳三桂。

回到昆明以後,吳三桂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的忠心,為了奪取永鎮雲南的機會,在滇池畔用弓弦將永曆皇帝給勒死了,南明自此宣告滅亡。

《南明史》

《清史稿》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