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海南岛抗清?

一德格天1


一则退出大陆会人心尽失,堂堂大明连在大陆上的立足之地都没有,天朝上国的称谓岂不是一个笑话?想想当初郑成功去开辟台湾时张煌言的激烈反对便可窥见一二。

二则立足西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西军退到了滇黔,永历还能去哪?他只能随着大西军而动,因为他身不由己,是个象征而已。

三则海南岛不过是天涯海角,有去无回,也养不起那么多的人,永历永远不会去那。


延庆卅四年


1、永历帝朱由榔,生活在1623年至1662年之间,是名正言顺的南明末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通常说明王朝267年,是指1368年至1644年,没有算永历帝在位时间。

2、永历帝出生在北京,能力怎么样褒贬不一,毕竟坚持抗清十多年,有几次反清复明形势很好,可惜最终错过了。

3、海南岛离大陆近,便于登陆,而且岛上抗清回旋余地小,纵深发展地域有限。况且,永历帝一直处于流亡状态,没有强大的海军,缺乏海上抗清力量。支付永历帝的李定国等势力也缺乏船支,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

4、云南、贵州等山地多,适合抗清,从明初沐英当云南王镇守云南开始,沐家在云南统治时期长,威信很高,忠于大明。沐家最后一任云南王沐天波为保护永历帝而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5、云南从唐朝南诏国建立到元朝才又一次纳入中国有效管理范围,这也表明云南有建立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的条件。

6、大明王朝是云南周边国家地域的宗主国,有一定威信,如果发展好了可以成为同盟伙伴或建立流亡据点,面积广阔,有纵深发展地域空间。

7、当初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监国,看清军逼近又仓皇逃往梧州。这种行为无异于自动放弃广东,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大失。

同年,朱聿鐭在广州即位,建立绍武政权。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统率下,伪装成明朝军队,出其不意地攻占广州。绍武帝及首辅苏观生自杀殉国,广东沦陷。这样也等于把朱由榔想去海南岛的路堵死了。

8、广西、云南、江西等地抗清活动较多,广东及海南岛抗清活动较少,永历帝也就始终在广西、云南一带活动。永历帝开始依靠明朝旧部抗清,然后又依靠反叛清朝力量抗清,最后依靠大西军张献忠余部李定国等人抗清。中间曾岀现几次抗清活动高潮,最终失败了,永历帝父子等人被吴三桂等清军杀害。


大白白野


永历皇帝朱由榔,是南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很多人不太了解永历皇帝,甚至对南明也不是很了解,这很正常,因为后世清朝历史上,刻意抹去了不少相关史实,其实永历皇帝,统治了南明长达16年之久。

在清军的逼迫之下,西南战事急转直下,永历皇帝不得不逃亡到了缅甸寻求庇佑。为什么他不逃亡到海南岛、台湾岛这些地方呢?

缅甸是明朝的附属国,沐天波在当地有威信。

明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在冷兵器时代,周围的小国家一个个都围绕着明朝转悠,基本全都是它的附属国。

比如说朝鲜、缅甸、越南等国,在当时都得听从明朝的号令。尤其是缅甸,因为紧挨着云南,所以受到云南地方政府的影响非常大。

二十六日,抵囊木河,是为缅境。缅勒从官尽弃兵仗,始启关,至蛮莫。二月,缅以四舟来迎,从官自觅舟,随行者六百四十余人,陆行者自故岷王子而下九百余人,期会于缅甸。十八日至井亘。黔国公沐天波等谋奉由榔走户、猎二河,不果。五月四日,缅复以舟来迎。明日,发井亘,行三日,至阿瓦。阿瓦者,缅酋所居城也。又五日至赭硜。陆行者缅人悉掠为奴,多自杀。---《明史》

云南政府最大的长官,那就是沐王府的沐王爷。从第一代沐王爷沐英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代沐王爷沐天波,一直都是缅甸崇拜的对象。

沐天波在缅甸声望很高,这是永历皇帝放心前往缅甸的重要基础。当时沐天波本人也跟着永历皇帝一起逃到了缅甸,受到了缅甸国王的厚礼。

云南地区被清军占领得差不多了,但是勐腊这一带还在李定国手里。李定国大军的战斗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而勐腊前往缅甸也是十分方便的,永历皇帝进入缅甸以后,完全有机会可以跟李定国取得联系,这也是他前去避难的重要原因。

海南岛属于孤岛一座,且距离大陆太近。

  • 第一:海南岛距离大陆太近。

海南岛紧挨着广东,琼州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不到20公里宽,据说还真的有人曾经游泳经过了琼州海峡。

永历皇帝要是上了海南岛,那根本就没办法抵挡清军的进攻。他们随便搞点小船,就能渡过琼州海峡,占领海南岛。

  • 第二:永历皇帝前往海南岛的路线不通。

而且当时广东地区已经被清军占领,永历皇帝实在是没办法,从云南地区通过广西、广东再进入海南岛。

从海上走的话,也必须要跟缅甸、老挝和越南政府打交道,随便哪一个环节失算,都有可能导致永历帝死在半路上。

  • 第三:海南岛物资稀缺。

此外海南岛是一座孤岛,在当时来说物产稀缺,永历帝如果是只身前往躲藏的话,那也就算了。可是他肯定是带着一帮人前去的,这么一来这里的物资能供应得了这么多人的吃喝吗?

  • 第四:海南岛居民稀少,不足以招兵买马。

永历皇帝可不是傻瓜一个,他之所以在西南地区起事,目的就是希望恢复大明王朝的江山。这也是沐天波等人誓死跟随的重要原因。

要想恢复中原,就必须要招兵买马。如果他去了海南岛,这一点基本无法实现,因为当时居住在海南岛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完全不足以组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反倒是在缅甸,永历皇帝可以效法唐肃宗借回鹘兵马平叛的先例,向缅甸借兵对付清军,至少可以把清军赶出云南。

缅甸后面还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甚至印度都可以逃。

当然了,当时的永历皇帝,应该只是想要活下来。他带的人根本就不多,所以在缅甸处处受挫。当缅甸王知道明朝被清朝灭了以后,他对永历皇帝的态度也就变了。

如果缅甸王不接纳永历皇帝的话,那么他们还可以走出缅甸,前往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甚至可以往西走,进入印度地区。

惟岷王子八十余人流入暹罗。缅人于赭硜置草屋居由榔,遣兵防之。 十七年,定国、文选与缅战,索其主,连败缅兵,缅终不肯出由榔。十八年五月,缅酋弟莽猛白代立,绐从官渡河盟。既至,以兵围之,杀沐天波、马吉翔、王维恭、魏豹等四十有二人,详《任国玺传》。存者由榔与其属二十五人。十二月,大兵临缅,白文选自木邦降,定国走景线,缅人以由榔父子送军前。---《明史》

反正这些地方都有广阔的陆地可以逃窜,只要能活下来,先保住命是最重要的。可是如果永历皇帝去了海南的话,他还有机会活下来吗?希望是很渺茫的。

当年陆秀夫抱着宋朝小皇帝,在崖山跳海的时候,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远渡重洋。这一点他们毫无经验,绝大多数机会会被海浪打翻船只。

永历皇帝去了海南岛以后,他也就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逃窜了。海上通行,连一艘像样的船都没有,可见只有死路一条。

总结:永历皇帝没想到缅甸发生政变。

他们一行人到了缅甸以后,最初待遇是相当好的。缅甸王对沐天波各种崇拜,把他们奉为上宾,永历皇帝也算是暂时找到了安全感。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缅甸王也不是傻瓜,他就派人去明朝那边打探消息,为什么皇帝会亲自跑到这边来?还带着大学士和沐王爷。

一查之下,把缅甸王给吓了一跳,原来明朝灭亡了!这样一来上宾的待遇立刻就消失了,什么附属国的感情,荡然无存。

这个时候缅甸还发生了政变,新上来的国王更是瞧不起永历皇帝这帮人,对他们各种羞辱,沐天波也因此丧生。这个时候吴三桂大军杀到,缅甸王只能将永历皇帝拱手交给了强大的吴三桂。

回到昆明以后,吴三桂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的忠心,为了夺取永镇云南的机会,在滇池畔用弓弦将永历皇帝给勒死了,南明自此宣告灭亡。

《南明史》

《清史稿》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