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如同後宮佳麗三千,只能被別人選擇?難道不能自己當家作主

在電商沒有進入千家萬戶之前,農產品銷售是這樣的:中間商、二手販子、採購商到田間地頭和種植大戶、代收代辦聊天、胡侃,有沒有壓榨利潤,暫且不說。農產品沒有表達自己“主權”的權力,能讓人挑走,就不錯了。然後進入批發市場、菜市場、超市,消費者各自選擇。

農產品電商高速發展的今天,理想狀態是這樣銷售的:田間地頭、基地直採,純天然、綠色、無汙染的農產品直接到達消費者的餐桌。

可事實上卻是這樣的:農產品如同排好隊的佳麗三千,讓人挑肥揀瘦!各類電商平臺挑完了,網店挑,接著是網紅挑,再接著各類群魔亂舞的自媒體人挑。

挑來挑去,我們就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農產品還是沒有生產出最大的價值?都說自媒體好打造個人IP和小眾品牌,為什麼還是沒有成功?

農產品被挑來挑去,甚至有些地方把農產品的銷售全部寄託在網紅還有電商身上,這正常嗎?

難道我們這麼優質的農產品不能主動的選擇銷售對象?


農產品如同後宮佳麗三千,只能被別人選擇?難道不能自己當家作主

農產品銷售要展示自主權

先聊一下,我們農產品銷售有哪些誤區吧。

一、自說自好,王婆賣瓜

王婆的瓜永遠是最甜的!可現在還能這樣吆喝嗎?前段時間蘋果大量上市的時候,各產區的人們異口同聲的說自己家的蘋果是最甜的。可是很少有人說自己家的蘋果和其它產區的有什麼不同。

賣大米的也是如此,都說自己是原生態的,可是“五常大米”做到現在,做成什麼樣了?還有是隻螃蟹就敢說自己是“陽澄湖”的,起到正面作用了嗎?

農產品,我們要找的不是共同點,而是差異化!

農產品如同後宮佳麗三千,只能被別人選擇?難道不能自己當家作主

自賣自誇的方式要改變

二、低價促銷傷害最大的是農產品本身

9.9元正宗贛南臍橙五斤包郵的廣告在某些平臺一經推出,徹底在網上炸開了鍋!

稍微有點理智的客戶都在考慮:這種臍橙是正宗的贛南臍橙嗎?這種臍橙能吃嗎?贛南臍橙是怎麼了?

除了吸引眼球,增加了這個店鋪所謂的曝光率,其它的算是徹底把贛南臍橙積累起來的名聲搞臭了。

農產品本就利潤低,利用網絡銷售,無非是要建立一個初級的品牌信任關係,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以及增加一些利潤。可這樣沒有原則的低價促銷,起到實質性作用了嗎?

農產品如同後宮佳麗三千,只能被別人選擇?難道不能自己當家作主

農產品不能打價格戰

三、銷售方式上盲目跟風

見某寶銷售好,就一鼓腦上某寶!見某多多銷售量大,就上某多多!見網紅帶貨能力強,就滿世界找網紅。

可最後呢?沒有人去想過提煉賣點,沒有人去挖掘產品的不同。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網紅身上。

其實我們的農產品只要打動消費者,即使價格高點,只要我們提供的是原生態、純天然的,他們都會接受。

我們更多的是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去審視自己的產品,而不是隻找“銷售”方式,卻忽略產品。

電商、自媒體等等,只能是我們手上的工具。

農產品如同後宮佳麗三千,只能被別人選擇?難道不能自己當家作主

不明真相就不要跟風

四、不注重個人IP和初級品牌的打造

很多銷售農產品的人都是這樣一個心理:質量什麼的,過得去就行了。這個農產品不行,咱們改成銷售其它的。

我敢說有些網紅都是這樣的想法,今天幫你賣貨,賺不到錢,我就去賣其它的。售後什麼的,跟我沒關係。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同樣的道理,自打你成立一個店鋪,註冊一個自媒體賬號的時候開始,個人IP和初級品牌就形成了。你要做的,是讓別人記住你。

農產品是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的,如同現在的石榴哥。當然,普通人很難做到這個地步,但是農產品品牌化是唯一的出路。我們除了堅持,別無選擇。

個人覺得,並不是農產品本身出現太多的問題。而是,我們把基本的一個觀點搞錯了。

農產品如同後宮佳麗三千,只能被別人選擇?難道不能自己當家作主

個人IP,相當重要

優質的農產品,大快人心的銷售模式應該是這樣的!

一、管你什麼網紅、大咖,你們是為農產品服務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網紅不賺錢,他會替你銷售農產品嗎?這世上沒有多少慈善家,讓他們白乾是不可能的。

既然都能互相產生利潤和價值,就沒有必要去“跪舔“這些網紅、大咖了。更沒有必要把農產品毫無尊嚴的去進行銷售。

他們得到了名和利,還不用負責,而我們老百姓和農產品呢?得到了什麼?

二、讓優質農產品快、準、狠的走進消費者的內心

像水果貴族藍莓,我就沒有見過多少網紅去湊熱鬧的。因為本身就自帶貴族屬性,並且在農產品當中屬於稀缺產品了。

再適當的加上功效、產地、故事等原素,想賣不好都難啊。

電商和自媒體可以將以往要付出很多廣告費才能變現的事變得簡單了。我們更加要抓住這個機會,將自己的優質農產品推廣出去。

記得一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在農產品身上,同樣是可以的。就像王老吉一樣,現在成了涼茶的代名詞。先入為主的佔有消費者的認知,是很重要的。

三、農產品本身不適合玩花樣,但銷售手段是可以玩花樣的

重慶有一家神秘的會員組織,叫“百合會“,他們只為會員提供高端的食材以及優質的農產品。不用懷疑,也不用噴,因為在你懷疑的時候,人家早就開始盈利了。

李成儒的經典臺詞是:不求最好,只求最貴!我們農產品不適合過度的炒作價格,但只要你價格合理、產地正宗、安全達標肯定是會受到歡迎的。

並且,適當的給農產品貼上高端的標籤,這不就是銷售端玩的花樣嗎?

總結:沒有人否定電商和自媒體的偉大,他們改變了這個世界。可是,農產品銷售還是要回歸本質。我們要利用這些先進的工具,將事情變得簡單,更簡單一些。

農產品如同後宮佳麗三千,只能被別人選擇?難道不能自己當家作主

農產品也可以打好組合拳,玩出銷售新創意!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