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安居、樂業 讓百姓美了“面子”富了“裡子”

來源:淮安新聞網

“我們呂良鎮的湖畔旺屯,現在成了“網紅”。搜索淮安農房改善,湖畔旺屯往往作為典型代表映入眼簾。圖片中的湖畔旺屯,老百姓笑靨如花、家家戶戶住上別墅。無論是面子還是裡子,老百姓都有了滿滿的獲得感。”日前,金湖縣呂良鎮黨委書記李軍接受採訪時自豪的說。

金湖:安居、樂業 讓百姓美了“面子”富了“裡子”

百姓的獲得感從哪裡來?是從“安居”“樂業”當中來,讓百姓即美了面子又富了裡子。

安居,要環境美

2016年初,金湖縣委、縣政府在呂良境內啟動了陳橋呂良新農村綜合體項目建設。該項目前期規劃總佔地面積約400畝,新建聯排別墅、多層住宅770套,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48幢216套。二期規劃佔地195畝,建築面積7400平方米,新增五種戶型供農戶自有選擇。同時,配套超市、物管、文體服務、衛生室、公廁等公共服務用房約2000平方米。

村民郎大道說起農房改善,總是豎起大拇指。“我家四代住在破磚瓦房裡,門口連條水泥路都沒有。”郎大道說,尤其下雨天,泥濘的道路深一腳淺一腳,鞋子、褲腿都沾滿泥巴。每到過年,四個孩子回來了都不夠住。2016年,得知鎮裡要推行集中居住的消息後,郎大道第一時間跑去報名。拿到房子的那年,郎大道一家13口在新房子裡過了個和和美美的團圓年。

金湖:安居、樂業 讓百姓美了“面子”富了“裡子”

在73歲的唐明才看來,搬到湖畔旺屯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有了新廁所,“現在衛生間安在屋裡,方便後隨手一衝,真乾淨啊。家裡還裝了太陽能,洗澡也方便呀,這日子過的拽呢(金湖方言,棒棒的)!”

當然,除了廁所改造之外,配套設施改善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現在家家都喝自來水、用煤氣灶,家家戶戶都特別乾淨。

樂業,要產業旺

農村農民,產業首先離不開“農”字。“沒想到自己一把年紀還能打工賺錢。”談到收入,今年68歲的吉啟高臉上樂開了花。他告訴我,這已經是自己在金綠源打工的第五年了,每月工資從2100元漲到了2400元。

2015年,當地村民顧仕舉返鄉創業,“金綠源”應運而生。呂良鎮位於金湖縣北部,距離縣城約20公里,距白馬湖景區不到3公里,地處白馬湖景區腹地,且緊鄰247省道(淮金線)。往南直達金湖城區,往東直達白馬湖景區,並連接331省道,交通十分便捷。

金湖:安居、樂業 讓百姓美了“面子”富了“裡子”

金湖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淮金線沿線產業,為鄉村旅遊業發展帶來紅利。為積極投入金湖全域旅遊發展,呂良鎮啟動實施金綠源鄉野莊園項目。金綠源緊鄰白馬湖溼地公園南入口,緊靠東方園林產業園,圍繞田園採摘、農家樂、運動垂釣、開心農場、兒童樂園、養生婚慶等,同時具有自然講堂、生態示範,植物知識和種植體驗的科普教育功能,建成金湖乃至淮安獨特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希望通過農業龍頭項目,帶動更多像吉啟高這樣的農民創收創富。

關鍵,要鄉風好

湖畔旺屯裡有一個小廣場,如今已經成為群眾的小舞臺。剛退休的季愛萍,白天去殘疾人救助站幫廚,晚上經常和志同道合的老夥伴們撩幾嗓子。季愛萍的母親當時是生產隊裡唯一能把言情故事、四大名著等搬進秧歌裡的創作型秧歌手。季愛萍從小自己就跟著母親打號子,久而久之,她也學會了。

金湖:安居、樂業 讓百姓美了“面子”富了“裡子”

這幾年,季愛萍主唱的作品多次獲獎,其中,非遺展演項目情景劇“金秋號子”更是獲得2016年“蘇北民歌”邀請賽金獎。季愛萍秧歌的內容是根據鎮裡故事編的,展現的就是我們鄉風文明的新風貌。

同樣熱鬧的,還有呂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自2018年2月以來,金湖縣創新開展鄉村振興講習所,講習內容涵蓋思想理論、惠民政策、實用技術、先進典型等方方面面,鎮村共計開展活動200餘場。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成立新思想傳播、政策法規宣講、文明風尚弘揚等志願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原來揹著雙手閒轉的人終於也有了新去處,聽培訓、學技術,連村裡的閱覽室也成了探討致富經的“交流點”。

鄉風好不好的另一個抓手在社會治理。呂良鎮自覺承擔起抓黨建的政治責任,敢擔當、願擔當、善擔當,以黨建統領人心、服務全局。通過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積極激活黨員活力;通過搭建黨員在崗位上創先進爭優秀的平臺,推進鄉村善治。同時,抓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振興計劃、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李蓉 郭敏傑 高芬)

融媒體編輯 高尚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