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弘扬燕赵文化的长篇力作

——简评章回小说《赵武灵王》

杨丽英

一部弘扬燕赵文化的长篇力作

一部由我省作家协会会员庄秋、刘璞共同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赵武灵王》经过多年的创作,终于在2019年5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50多万字,39回章节小说一经问世,便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评书大师单田芳根据此小说,改编成90集的评书,并在全国多家电台播出,引起轰动。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被国家广电总局公示,准许拍摄。这部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情节跌宕起伏作品的首次出版,增添了我省赵武灵王长篇专著的内容,它对世人了解赵国历史、宏扬燕赵文化、了解中山国及宣传河北,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许是对赵武灵王改革精神的崇拜,也许是被燕赵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所吸引。我怀着好知的渴望,读完了这部长篇小说。掩卷之余我才明白,这部看似平常的章回小说,之所以受到读者的重视与欢迎,是因为小说本身有着诸多精彩的“戏核”。作者通过深层次的人性开掘,细致的心理描写,把战国时代那风云变幻的历史人物一 一展现出来。作者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演绎出人物命运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塑造出100多个迥异不同的大小人物形象,生动地耀然读者面前,活灵活现。我们知道,小说是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和打动读者心灵的。一部小说,只有挖掘出其深刻的内涵,读后才能感人,才能给人以启示。这本书正是这样,于是便以平民百姓的眼光写几点粗略看法,仅随意之言,不足为评。

一、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

要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必须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考证历史事件,才能写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东西。作者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没有阅览大量素材,是很难胜任的。二位作者在创作中,通读了《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吕氏春秋》、《论语》、《赵国史稿》、《邯郸大事记》等历史文献资料,对赵武灵王一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进行详细了解。在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经过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演绎出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像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胡服骑射、革故纳新;公子成的固步自封,李兑的足智多谋;肥义的难至节见,田不礼的奸诈多变;媸妤的淫荡贪欲,吴娃的俏美俊丽;司马望族的忠贞不二,蛾华的淳朴忠厚;赵章的骄纵气傲,赵何的坚毅睿智;郭纵的慷慨义气,吾丘鴥的慓悍勇猛及七国君主间的争霸牵制、相互利用、相互欺诈的谋略等,这些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都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成语词汇,运用之多、范围之广,展示出作者深厚文字功底。该书虽沿用了传统的章回写法,但却环环相扣,悬念迭出,跌宕起伏,使人百看不厌。

书一开头,一阙“猎猎战旗漫天卷,烽烟万里峥嵘。功过是非论英雄。太行故道险,云雁铁关雄。战车蔽野铁甲寒,胡服骑射纵横。刀戈如林势如虹。兴亡成败事,挥剑问苍穹。”的词牌,便把读者引入那群雄逐鹿、叱咤风云、英雄四起,纵横卑阖的战乱年代,给人以“豹头”之感。紧接着作者笔峰一转,直入四战之地的赵国,从赵肃侯的娶妻求嗣,武灵王赵雍神奇出生写起,一直到沙丘宫变结束。分别用酿兴赵酒、奖农桑、建鸭池、移刑鼎、离石之战、修城筑台、五国相王、移民拓边、胡服骑射、五出奇兵、消灭中山、只身入秦、迎娶媸妤、私纳惠后、废章立何、难至节见、沙丘宫变等三十九个章节,叙述了赵雍执政期间的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和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这些,如果不熟读赵国历史,没有丰富的想象,是很难完成这部鸿篇巨著的。可喜的是,本书不只是对赵武灵王执政时期二十七年的历史事件进行简单描述,而是渗透着对中国历史长河中,赵国的第一位国王的改革精神的推崇与思考,体现出现代人对古代君王的正确认识,展现出那个时代君臣百姓的生活风貌。因而此书便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该书厚重、感人、耐看的真正原因。此书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尤其是写现实主义的历史作品,在正确地选择了历史事件后,在创作过程中,须准确地再现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使之独具特色。从整个作品看,该书没有急功近利、牵强附会之感,没有借古讽今的嫌疑之作,而是将审视历史题材的目光和现代立场、观点尽可能地与历史主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融合,真实地反映了那段历史、科学地探索那段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浅薄图解历史的巢臼,而使历史题材的作品具有一种对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的启悟性和震憾力。写成一位有血有肉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君王,而不求“高大全”,且又不失英王之气。这也许是此书将被评书、戏剧、电视剧采用脚本的真正原因。

二、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情节

邯郸人说到赵武灵王,就会想到胡服骑射的改革精神,人们也以此为荣。赵武灵王无疑是河北邯郸的招牌式人物,是邯郸人的骄傲,是邯郸的象征。邯郸东环路口和火车站、广场上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雕塑,便是人们所崇尚的见证。但胡服骑射只是赵武灵王功绩的一小部分,作者并未着力地刻画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实施中,众人皆知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表面矛盾,而是另辟蹊径,以浓墨重彩去全方位阐述他产生改革的根源和内在的思想原因。像离石之战时,他的长衣“端服”被车轴卷住,几乎丧命;他深入农家,看到平民百姓农桑养鸭生活,了解大量的农家风情。这些都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原动力,也为他的改革思想进行了良好的铺垫,使人们读后感到赵武灵王后的改革思路并不突然。而在现实中,这些施政的改革理念,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可大量民间传说却比比皆是,至今邯郸仍有赵武灵王倡导的东西鸭池村养鸭遗地和酒务头的酿酒作坊。另外,小说把赵武灵王重大功绩用于移民拓边、胡汉相融的描写,这也是他军事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作者在分析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后,觉得赵武灵王在故事中还有一个重大举措,那就是他有“先富国,后强军”的观念,因此他才重奖农桑、兴赵酒、交胡市,为胡服骑射改革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像酿兴赵酒、胡地换马等,都是为以后军事改革作铺垫。当国力达到一定力量时,他又深谋远略,进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他还扶燕王、助秦王、稳边关,使赵国争取到了十几年的稳定发展。后来,当军事改革成功后,又伺机联燕抗齐、五出奇兵、蚕食中山,终于达到了“拓代地、扩九原”的目的,进而通化胡夷,拓疆扩边,实行了“易胡服、亲胡族、和胡地、交胡市、重胡俗”的和谐政策,使一向桀骜不驯的胡人最终为我所用,也使赵国最终跻身于七强之列,成为当时与秦国抗衡的中坚力量。在描写胡服骑射的改革中,作者全方位地从宫内宫外、臣上臣下、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出各阶层人物的观点与态度,团结支持改革的肥义、楼缓,逐步打击顽固派赵成、赵燕、赵文等宗族派系,最终使“胡服令”得以施行。作者在阐述改革过程中,用事件,用各种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来诠释每个人的观点行动,来展示出赵武灵王足智多谋的雄才大略和叱咤风云的气魄。然而,赵武灵王是人而不是神,他终究逃不出人性情感的羁绊,最后在废章立幼上,在“一国二君”的亲情支配下,他的“亲情”大于了“国情”,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终于走上了沙丘宫变的不归之路。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书写,事件串联采用插叙、倒叙、议论的方法,使读者觉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情节,是该书赢得广大读者厚爱的关键。

三、简洁的语言、形象的描写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精练的语言,需要形象的描写,而刻画众多的人物性格,又需要他的行为、动作和表现去完成。这些都需要作者用心地去描绘,去构思。《赵武灵王》一书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描写与对话,在描写赵雍在大陵的梦境中,那“借着如洗的月光,只见那潭边的青石之上有数道山泉汩汩流出,在月光的照耀下,潭水竟清澈见底。赵王雍乃掬水而饮,泉水入口也果然甘冽沁脾,赵王雍正暗赞之际,耳畔忽传来佩玉叮当之声,抬眼望去,竟见前方不远处正有一位着素色长裾之绝色少女姗姗走来。袅袅婷婷的身姿,在迷离的月色下婉若踏云凌波一般……赵王雍这才看清眼前的少女竟生的玉颈雪肌,颜若苕花,月光下 素衣轻摆,更显得清若浣雪,楚楚动人。闻着淡淡的兰麝清香,看着秋水无尘的少女,赵王雍不由得生出了无尽的爱意,当下竟愣在那里痴想起来……赵王雍这才注意到少女的怀中正抱着一张桐琴,……那少女不由得嗤嗤一笑,大大方方地坐在山石之上,玉指轻抬之间,琴声已如湘女啼竹、列子御风般传了出来,那‘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容,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反复吟唱。”这如倾如诉的形象描写,这有声有色的动人画面,不由得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在对中山悍将吾丘鴥与赵雍之战的描写中,那“……战车方一起步,斜刺里却忽然窜出来一匹通体黢黑的战马,拦住了去路,再看马上乘坐之人,身着金锦胡服,头戴胡貉金盔,左手捋须,右手持铁铍,正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作者继承传统肖像人物的形象描写手法,把一个勇猛威武的赵雍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在吾丘鴥被擒后,赵雍审其时,那“吾丘鴥虽然满身血污,衣甲破碎,但仍不失英雄气概,五花大绑之下,竟依然昂首阔步走入中军大帐,而且在见到赵王雍君臣之后,吾丘鴥竟将身体背转,面朝大帐门外,连看都未看赵国君臣一眼,完全是一副视死如归、旁若无人的模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铁衣铁杖铁将军,声动列国青史云”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中山国人的刚强、正直、憨厚与忠义。小说还用生动化、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去塑造一个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在沙丘宫变一章中,那段描写“见李兑、公子成竟敢抗命不尊,主父赵雍不由得大怒,遂提剑至二人身前,厉声喝道:‘汝等欲试此剑锋利否?’公子成大惊,忙退开数步。而李兑却令军士挡在身前,面色煞白地对主父说道:‘主父,臣等乃是奉大王之命行事,若不尽职,是为不忠也。今主父不让臣等缉拿贼首,乃是逼臣等欺君罔上尔!岂非陷臣等于绝境!’”寥寥数语,三人性格已跃然纸上。“‘大王之命又如何?赵何乃寡人所立,即便是其亲至,恐也要唯寡人之命是从尔!汝等还不退下?’主父赵雍挥舞着长剑,边说边逼着众人往宫外走去。……主父见状不由大喝一声,竟挥剑横身立于宫门前怒目而视道:‘何人敢踏入此宫一步?’”“见众人闻声立止,赵何不由得悲愤地摇了摇头,径直走到主父跟前,跪倒在主父脚下,声泪俱下地对主父说道:‘父王既然执意放纵贼首,还不如即刻斩赵何于此尔!’”“主父一愣,忙将长剑往回撤了撤,颤声说道:‘寡人不过是想留赵章一命而已,汝又何必苦苦相逼?’……情急之下,主父挥剑欲劈时,却又看见视死如归的儿子眼中泪光闪闪。试了几次,主父赵雍终未能下得了手。眼看着众军士涌入宫中,主父赵雍不由得弃剑颓然长叹道:‘生子如此,夫复何言哉!’”作者用对话的形式,用感人的情节,把父子二人的尖锐冲突、内心挣扎活生生地表现出来。小说对传说中的赵主父饿死沙丘的看法有所不同,赵武灵王的性格不是一个屈从软弱的人物,他为了赵氏江山,为了儿子的政权,做为父亲他不得不自困于沙丘宫内。这才符合这个英雄人物的一贯的行事风格。整个小说写作方法,是通过一个个看似独立的事件但又相互联贯和交融的故事,反映出赵武灵王叛逆性格的。无论从真实的历史记载,还是从小说的虚构情节,会看到他从小时的顽劣到青年时的火烈,从晋阳扛鼎及参加离石抗秦之战中的英勇善战的描写,到“去王称君”、“胡服骑射”的改革,从“五国相王”、“只身入秦”到“沙丘宫变”的重大事件中,无一不反映出他行事出人意料、独具一格的张扬个性,把一个一代雄主的英勇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神奇的传说、丰富的想象

写作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赵武灵王一书的开始,作者便给婵后的婚事、生子,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在打猎西山,对婵儿与花豹的描写中,那“此时正值残阳如血之际,那姑布婵与花豹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浑身洒满了金色的、红彤彤的光芒,就仿佛是两颗镶在苍山翠林之上的金珠一般,被映衬的美仑美奂,楚楚动人;也好似是那从未沾染过尘埃的仙境之人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好不令人羡慕。”这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亲临其境。当赵肃侯迎娶姑布婵时,姑布婵却安步当车,牵着花豹进入邯郸国都,让围观的百姓大开眼界。作者真是展开了想象中的翅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描写赵武灵王出生时,作者更增加了小说的传奇性,那古构树一夜之间的落叶,而在百姓惊讶之际,古构树又突然在暮秋时节竟然出芽结果,真让人啧啧稀奇。而在这奇特景象中,又出新奇,古构树巨大的树冠上,竟然又冒出缕缕淡紫色的薄雾,袅袅婷婷,层层叠叠的紫气弥漫在绿叶繁枝之间,经久不衰。远远望去,巨大的苍绿色的树冠就如同云山雾海之间,经久不散。而伴随着紫色的云雾,不知何时,竟有近百只洁白鹄鸟由夕阳处飞临、盘旋,流连于紫气、苍绿之间,其情景可谓是绝古冠今,蔚为壮观。在描写赵雍出生时前后,那霍山君求嗣,那娃子出生的异常,更增加了传奇色彩。当那“初生的婴儿,面色黢黑,高高的额头甚为饱满宽广,满头赤红如火之发,竟有数寸余长,且头颈之间尚有三道脐带缠绕;再看那婴儿呼吸之间,通身皮肤红赤青紫,薄如蝉翼,竟如嫩质无皮之肉一般。”而在神医摇铃而至后的治疗中,更是神奇。“上池之水”的饮用,掘土护儿的情节,给赵雍这位不凡的君主出生增添了无限的传奇,读后使人觉得新鲜与亲切。而作者的想象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在历史神话传说的基础上的再加工。其实,在历史典故记载中,也有“赵简子钧天梦”之说,只不过作者又赋予新意,从而给小说增加可读性,增添了情趣,抒发了感情,也更适合平民百姓的口味。但是,小说并不一味地写他的神奇,他总归是人,而不是神,学童时期赵雍,便呈现调皮、玩劣的少年心性。他的戏师之举,使他反叛之性开始显露出来,放生园兽禽鸟,“戏弄太傅”之作,更表现出他的独特个性。这些看似有损赵雍形象,但又使他回到历史人物的现实之中。

作者每一章节中,围绕着矛盾设置了许多细节,细节把矛盾挖掘得愈深,表现得愈尖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得愈加深刻,对事物的评价也愈透彻。

五、民族精神 文化自信

创作一部历史正剧,不是为了普及历史知识,也不是仅仅为了树立一个古代的英雄形象,而是要关照现实,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有重要启示。我想这部小说的时代价值有这么几点:

1、民族精神。赵国的国际环境与现在有一定的相似性。赵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希望之国。三家分晋后,韩国平庸,魏国日渐衰落,只有赵蒸蒸日上。这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威胁,各国纷纷通过各种手段打压、遏制赵国,可以说当时赵国强敌环伺,危机四伏,身处四战之地。小说通过一些生动故事反映当时赵国受到的威胁甚至屈辱。但赵武灵王选择坚决斗争,可以有忍让,但精神上绝不屈服。赵武灵王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民富国强、开疆拓土,甚至统一华夏。体现燕赵儿女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慷慨豪迈的精神是这部剧的内在主线。

2、文化自信。由于赵根基浅,在发展道路上处于探索阶段,国人有些人缺乏文化自信。在发展道路上,有宗秦、宗楚或宗齐等争论。在发展着力点上,有先发展经济实现富民还是发展军事实现强国的争论。在风俗文化上,比如礼仪、服装等,有推崇其他国家的倾向等。面对这些现状,以赵武灵王为首的改革派,提出了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军富民、发展本土文化的战略,展现出河北燕赵的一些特色文化特色,比如中山大将吾丘鴥英雄气概,展示出河北燕赵人文的刚强、忠厚与侠义。沙丘之变,增强了赵武灵王的悲情色彩,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又是反面警示:即一个国家团结稳定,内部不乱,是繁荣富强的基础。这个情节显得特别悲壮,而不是悲情,儿子赵何本来要放赵武灵王,但被他拒绝了,赵雍终于认识到,赵何才是自己的真正接班人,我赵国的江山会牢固地掌握在赵氏手里。

要想打造成一部新编古代小说,必须符合生活逻辑。该小说出版,无疑将开创我省燕赵君王列传的传奇小说的先河,展示燕赵文化的动人故事,也必将成为平常百姓街说巷议的热门话题。燕赵文化,底蕴丰富,很有现实意义。我相信,一部生动不俗、内涵丰富的小说,终究会被人们认识与敬重,不久将会有长篇电视剧将它搬上荧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