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资,人尽其才,唐朝的官员真的很优秀

前言: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巅峰时刻。给人感觉就是文明开放,包容富强,算得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

。唐朝的成功,几乎体现在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出现了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狄仁杰等一大批名将名相;经济上,她达到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喜人景象;文化上,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更是有弘扬佛法的鉴真大师,精通音律的李龟年,剑法飘逸的公孙大娘等人,称得上是群星璀璨。


文武兼资,人尽其才,唐朝的官员真的很优秀

大唐的繁荣


而且,唐朝的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取得了非常让人瞩目的成就。大唐的官员,普遍综合素质都是相当高的。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大唐的官员为何普遍都很优秀。

第一:大唐要求官员文武全面发展,出将入相既是追求,也算得上是硬性指标。

唐朝人有尚武精神,所以军功一直都是官员追求升迁的重要途径。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曾说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鬼李贺也曾写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豪气诗句,因为统治者有开疆拓土的思想,所以对于建立军功的官员十分重视,而建立军功后,又会得到皇帝的召见和嘉奖,进而留在中央成为行政官员,这样良好的机制使得唐朝官员很大程度可以做到"文可为相,武可为将"的成绩,综合素质自然不言而喻。

比如侯君集,本是一个早期不学无术的武人,亦能凭借着军功"入朝参政",担任高阶文职。再比如武则天时代的名将唐休璟。在中了明经之后,做了营州都督府的参军。高宗时,突厥、奚和契丹连兵入侵河北道,休璟统兵抵抗,一战成名,开始了长期的戎马生涯。后于武后长安三年(703),因"谙练边事"而拜相,入朝参政。

当然,我们更熟悉的还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张说。早年张说因为姚崇的排挤,被迫离开中央,到了幽州担任都督。这位和许国公苏颋合称"燕许大手笔"文坛领袖到了军旅,并没有失落和感伤,还留下了"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的壮丽诗句。又在开元八,九年,张说二次复出,再次入朝拜相。并和唐玄宗一起东拜泰山,帮助唐玄宗实现了事业上的辉煌时刻。

文武兼资,人尽其才,唐朝的官员真的很优秀

开创开元盛世的宰相:张说


2, 唐朝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不仅严格,而且细致。

虽然边将和武官十分重要,但在官僚队伍中占大多数的还是需要文官和一些基层干部。而且,官员代表了政府形象,不仅是国家与人民中间的桥梁,更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正因为这些"父母官"如此重要。所以唐朝对这些官员的选择,显得格外慎重,甚至十分严苛挑剔。

唐代取士,要看重点名人的推荐。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官员的质量,唐朝曾规定,新科举子在中选之前,需要得到社会名流的称赞和支持。于是,很多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递自己的代表作,当时称为"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名门望族投的叫行卷。投卷制度的确让很多社会"草根"有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赞赏,孟浩然也曾写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可以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和赞赏,进入政界,大展身手。


文武兼资,人尽其才,唐朝的官员真的很优秀

诗人白居易


不仅有全国国考,还有人事部考试。

我们都知道,唐朝科举有一句俗语,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认为三十岁考中明经就是老大无成,五十岁考中进士还能算得上是少年得志。因为明经主要考察学子对儒家典籍的熟悉程度,试题也简单;而进士考察诗赋,要求写诗写文章的才华,所以唐朝中进士是十分难得的事,每年也不过十几个名额,因此孟郊在《登科后》才会欣喜若狂,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的诗句,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你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你还要经过国家人事部(六部中的吏部)组织的考试,当时称为选试,再次合格,才会被授予官职。

比如柳宗元中进士之后,因博学宏词,选试成绩也很好,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一职。如果吏部选试落选了,也可以先去节度使处去做幕僚,后期再通过升迁得到得到正式官职。唐代的大文豪韩愈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没有通过,就先去担任了节度使的下属,后来才通过种种努力,进入官场,正式做官。


文武兼资,人尽其才,唐朝的官员真的很优秀

诗人孟郊


三注三唱,全方位无死角保证官员可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如果吏部考试也合格,就可以委以官职了,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官员和官位的契合度呢,这一点,唐朝人十分创造性想出了"三注三唱制度"。

唐 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新唐书·选举志下》:“又故事,必三铨、三注、三唱而后拟官。”《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故事,兵、吏部尚书知政事者,选事悉委侍郎以下,三注三唱,仍过门下省审,自春及夏,其事乃毕。

由尚书省长官根据候选人的资历和威望来拟定官职,称为"注",然后在公开唱名公布,就称为"唱",一注一唱结束后,如果候选人或者其他人对这种安排有异议,就可以向吏部反应进行调整,进行二注二唱,如果还有异议,还可以进行三注三唱。最后,再由门下省报批审核,最后报告皇帝,才能正式任命官员。整套流程非常复杂,因此每次选官都要从春初选到夏末,用小半年的时间。

他们当中,有才高八斗的新科进士,有精明强干的基层干部,有行政经验丰富的老官僚,也有初设政坛的新力量。虽然程序繁琐,但是这件事关系重大,所以丝毫马虎不得。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这些官员的切身命运,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这是为国求才,所以,宁可郑重其事。


文武兼资,人尽其才,唐朝的官员真的很优秀

虢国夫人游春图


结语:唐代的官员选拔和任命虽然复杂,但是官员普遍综合素质很高,而且都十分称职,可以做到"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可为相,武可为将的程度。这背后,隐藏着唐朝人对于文治的推崇和对人才的敬重,同时,这些出色的官员,也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装点了大唐的美好与繁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