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的品牌塑造之道:進軍文化產業讓媒體為力帆鼓與呼

前幾篇文章我們一直在探討力帆的多元化嘗試。

在2001年前後,除了真正進入礦泉水、酒業、空調行業外,力帆實際上還試圖進軍報業、出版、影視、門業、香菸等眾多領域,但最終的結果並不理想。

力帆的品牌塑造之道:進軍文化產業讓媒體為力帆鼓與呼

在報業方面,2008年7月,曾經在重慶報業市場紅火了一陣的《重慶青年報》由日報改為每週一報,徹底退出了綜合性、都市類、主流報的市場競爭,回到2000年前週報時的狀態。

至此,力帆集團在《重慶青年報》投資方的8000萬元“打了水漂”。

投資《重慶青年報》的失敗,並不是力帆投資報紙失利的第一次。

早在1996年,力帆以300萬元貸款的形式參與《中外房地產報》重組,並在1997年1月1日正式創刊《重慶商報》,成為民間資本參與重慶報業的第一次試水。

創辦僅5年的力帆之所以這麼大膽地進入報業,是因為尹明善是從文化出版領域挖掘到第一桶金的商人,他對文化產業懷著一種很質樸的感情。

力帆的品牌塑造之道:進軍文化產業讓媒體為力帆鼓與呼

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特別是毗鄰重慶的《成都商報》以其較低的投入一舉成為成都報業市場的一匹黑馬,加上獨立於黨報之外的《華西都市報》成為中國都市報業的標杆。

它們的成功示範讓尹明善看到報業“印鈔機”的豐厚回報,加上重慶直轄為重慶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尹明善直接進入報業成為報社股東,併成為報社的領導成員之一。但力帆與《重慶商報》的合作並不長久,不到一年力帆便選擇了退出。

2000年,力帆再一次以投資人的身份注資改造《重慶青年報》,由週刊改為日報的《重慶青年報》很快在重慶市場上打開局面,日均發行量最高時達到15萬份,廣告佔版量最高時達到54.7%。

但好景不長,由於長時間的投入並沒有取得預期的回報,《重慶青年報》的領導班子進行過多次調整,從2000年到2008年間,《重慶青年報》前後更換過5位總編輯。

高層更換過於頻繁、採編隊伍不穩定、經營出現問題等原因,《重慶青年報》最終敗下陣來,到2008年7月只能退回到原來的機關報每週一刊的狀態。

除此以外,力帆還投資過《天津青年報》、《廣西商報》。

《廣西商報》在取得短暫的輝煌後,由於“歸屬問題不清楚”而在2001年6月9日停刊。

用尹明善自己的話來說,對這幾份報紙的鉅額投資,換來的是“顆粒無收”。

力帆的品牌塑造之道:進軍文化產業讓媒體為力帆鼓與呼

力帆進入文化產業是因為足球。

足球賽事除了是極佳的廣告媒介之外,原想還可以賺錢。

但力帆在投入了好幾億元的資金並沒有賺到錢後,尹明善便另覓途徑,想到了自己喜歡的報紙等文化產業。

當時他的設想是,捆綁已經擁有經營權的《重慶青年報》、《廣西商報》、《天津青年報》等傳媒以及力帆足球俱樂部,組成力帆集團旗下的力帆文化體育產業集團,向資本市場挺進。

在尹明善看來,文化產業“錢”景誘人。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渴望文化生活的巨大需求,給力帆提供了文化沙漠中淘金的機會。

力帆的品牌塑造之道:進軍文化產業讓媒體為力帆鼓與呼

一心想做大的尹明善在文化產業花了很大的心思,按照長遠規劃,尹明善希望搭建一個擴張和交流的平臺。

尹明善稱,“文化產業有相互滲透、相互包容的特性。一個好的策劃團體,可以為力帆足球策劃贊助,也可以做演出活動策劃、影視策劃。既可以使文化活動變成經濟活動,也可以使經濟活動成為文化產品。”

很顯然,精明的尹明善對進入文化產業做過充分的準備。

他也很明確地指出,“作為一個企業,力帆進入文化陣地首先想到的是賺錢。”

但文化產業畢竟更是智力型投資而不僅是資本型投資,深知“只要找到合適的人才,文化產業就一定能賺錢”的尹明善,對於到底能不能找到“合適”的人才,急於尋找發展突破口的力帆又能投入多大的賭注,很多人表示了擔憂。

最終在文化產業裡左衝右殺的尹明善幾乎沒有取得什麼戰果,但不屈不撓屢敗屢戰的他仍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與追求。

對一再虧損嚴重的《重慶青年報》的繼續投資,就表明尹明善看好文化產業的前景,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力帆還大膽介入了曾讓尹明善挖到創業第一桶金的出版行業。

力帆的品牌塑造之道:進軍文化產業讓媒體為力帆鼓與呼

2004年5月11日,上海浦東電子出版社與香港玉皇朝出版集團在力帆俱樂部舉行了隆重的合作簽字儀式,雙方共同投資成立“上海玉皇朝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按尹明善在簽字儀式上的說法,對出版行業懷有感情且比較瞭解的他“投資出版社是圓我早年的夢想”!實際上,只要細心分析,通觀力帆進軍文化產業的一系列舉措,一直認為文化產業將成為一個利潤豐厚的領域的尹明善此次進軍出版業“並不僅僅是為了圓夢”。

一是電子出版市場是個蓬勃發展的市場,利潤豐厚。2003年11月,由浦東電子出版社和清華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DVD《中華太極》不僅在希臘雅典獲得第十一屆莫必斯國際多媒體大獎賽唯一大獎,而且在市場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是力帆通過投資電子出版社,從而進入民營資本的“禁區”——圖書出版發行市場。按上海新聞出版局電子出版管理處相關負責人的說法,香港出版集團若要在大陸市場上出售其圖書產品,有兩種途徑可以選擇:

其一是原包裝印刷後,通過專業進出口圖書公司進行引進;

其二是內容經過有關部門審核通過後由大陸出版社出版。

此次合作的香港玉皇朝出版集團也是採用了第二種方式,選擇浦東電子出版社開拓大陸的目的十分明顯。而作為民營資的力帆也正是想借助於這樣的合作為其在動漫電子產品出版市場作更好的鋪墊。

進入當時仍是禁區的出版業,尹明善自然顯得格外低調。

力帆的品牌塑造之道:進軍文化產業讓媒體為力帆鼓與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