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養成的衛生習慣,應當長期堅持

春天到,花兒開,疫情似乎正漸漸遠去。這些天,市內各個企業逐漸復工復產,部分商場餐飲也陸續開門迎客;而隨著清明小長假的到來,北京市內不少公園也已開放迎接遊客。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似乎正漸漸迴歸到正常的軌道上。然而最近筆者卻發現,身邊不少人開始鬆懈起來:出門不戴口罩或把口罩拉到臉部以下;回家不再勤於消毒或只是敷衍了事;甚至出趟門回來連手都懶得再洗……疫情防控戰尚未結束,這段時間養成的衛生習慣就已不再堅持,這可不太好。要知道,病毒並未被完全消滅,現在就放鬆警惕,無疑很危險。

病毒不會跟任何人講道理。戰疫至今,咱們總結出的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要把好“嚴”字關。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重防護、講衛生,是我們能夠戰勝疫情的法寶之一。如今我們取得的抗疫成果,離不開全社會每個人對於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堅持。如今,國內疫情雖然已得到控制,但境外疫情仍在肆虐,“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空前巨大。在這種形勢下,出門戴口罩、人與人間保持安全距離、注意常洗手常消毒等衛生習慣,應當堅持下去。如果覺得現在國內防控形勢一片大好就開始鬆懈,無異於鬆動自我防線,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

不注意自身衛生和自我防護,就是為病毒的入侵提供便利,相信任何人都不願意這麼做。因此,講衛生這件事,必須要一以貫之。事實上,無論何時,良好的衛生習慣都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筆者還記得03年“非典”時,筆者還是個十幾歲的中學生,就已經明白勤洗手、多消毒對於抗擊病毒的重要性。也正是自那時起,全市各個學校和單位的衛生間陸續添置了洗手液。應當說,當年能夠戰勝“非典”,提升個人衛生習慣是很重要的一環。今年冬春交際,北京的感冒患者較往年大幅減少,其實也跟大家因抗疫而普遍戴上口罩、注重個人衛生防護有很大關係。因此,別小看“講衛生”這個事兒,要認真地堅持下去。

無論什麼疾病,都是“防”優於“治”。對於咱們普通人而言,良好的衛生習慣絕對是成本最低也最有效的抗病毒方式。想當初疫情嚴重之時,大家不用別人催,也能始終把口罩掛上,始終堅持進門消毒;現在為啥做不到了呢?可見好習慣都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講衛生重防護不能是一陣風,不能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時就開始鬆懈。像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即便疫情過去,也應當繼續堅持。這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咱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國內的疫情防控雖已沒有前段時間那麼緊張,但仍然、並將在一段時間內處於關鍵階段。唯有大家都堅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踐行必要的疫情防控舉措,才能最終打贏這場持久戰。在這場抗疫大戰中,讓我們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