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到中年,四面楚歌


01

人到中年,房子和娃都成了人生大事。

最近這段時間,中年人一碰面圍繞的話題多半都是:“您家孩子放假去哪兒?”

誰都知道暑假是不可多得的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一位合格的都市父母,這不僅關乎自家兒女的成長,更重要的是不能丟了自己的面子。

不過,關於暑期花費到底能有多貴,搜一下新聞就知道了。去年就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條新聞《月薪3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媽媽曬出孩子的暑假清單:課程班、興趣班和旅遊,整個暑假的開銷近3萬!新聞一出就引起無數家長共鳴

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然而,今年的價格更是高到嚇人,已經跑到8萬了!

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不過,為了站在暑假鄙視鏈頂端,中年人的錢包個個都挺爭氣的。什麼“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不存在的,咬咬牙總是可以的。


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於是,應運而生了一份純24K“暑假鄙視鏈”:


世界各地隨便走走>出國遊學>國內遊學>補習+興趣班>戶外郊遊+自學>小區方圓5公里內遊蕩......


據說今年還誕生了專門針對新款研學遊學項目的鄙視鏈:


家長群裡的畫風都是這樣的:

家長A:


感覺這個太空夏令營不錯啊,內容豐富,去北京,價格也合適,有寶媽想要參加嗎?可以一起報名,孩子出去也有個伴,省得暑假窩在家裡看電視。


家長B:


我們報了美國NASA的太空營了,是全英語浸潤式學習……


家長C:


我家兒子鬧著要去北極營,費用雖然有點高,大概10萬左右,但能跟著專家去北極考察體驗,拓寬孩子視野,還是很值得,正準備給他報名呢。

世上本沒有跑道,跑的人多了便有了跑道。

只要你想著不能讓娃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就會有人給你規劃出無數條跑道。

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02

中年父母一擲千金的樣子,像極了家裡有個礦。但事實上,有組數據顯示:支撐起出國遊學市場的家長,過半都只是普通工薪層而已。


在孩子參加過國際遊學的家長中,近40%的家長月入區間為1到2萬,近25%的家長月入區間為8千到1萬。收入區間在3萬到5萬的家長不過佔10%左右,而收入5萬以上的家長還不到10%。

據說那些表面上為孩子花錢眼都不眨的中年人,背地裡都在花式哭窮。暑期哭窮已是當下中年人中流行的新型社交技能。隨便在社交網絡上搜一搜“暑假”這個關鍵詞,到處都能看到中年人的暑期經濟賬。


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硬核中年父母,就是哪怕在沒錢的的現實下,依然能掙錢+省錢,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但為什麼要這麼拼呢?


有些人是志在必得,一心想把自己孩子培養成人中龍鳳;但更多人是身不由己,不得不拼吶!身邊的家長們都那麼拼,咱要不拼,心裡難免慌張。

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而這個慌張又從何而來呢?

它可能來自一次老同學久別重逢的下午茶,可能來自小區樓下便利店遇上的鄰居大姐,也可能來自同一公司,明裡暗裡跟你較勁兒的隔壁部門同事。

你們總會遇見的,在某個晴好的下午,在某個熟悉的轉角,或在某個擁擠的電梯箱,而話題總會莫名其妙地被引入——“你家孩子放假去哪兒?”

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避免。

於是,你追我趕的教育盛況,造就了海淀黃莊如今不再有假期。

養娃,讓每個中年父母都變成了一擲千金的假土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成了當代中年父母的教育聖經。

2016年初,一位月入5萬的北京白領(比月入3萬更多了)為了給孩子上學,換了套學區房。她以前的房子在東五環,是個100平米的小三居。為了換一套重點學校的學區房,她把舒適的三居室房子賣了400多萬,貸款300萬買了套700多萬的二手“老破小”學區房,房子不僅年代很老,裝修很破,面積還很小,不到80平米,卻要擠進三代五口人,生活品質大大降低。

這就是當代中年人的現狀:一邊憂慮著巨大的樓市泡沫會不會崩盤,一邊為了孩子贏在起跑線不得不去買學區房。

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03

不過,在我看來,與其說他們在為孩子的未來做投資,不如說他們陷入到了貴族式教育製造的“假裝在教育”的錯覺。

花幾萬的遊學,其實買的不是給孩子的教育,而是給自己的強心針,是一個“我花了錢就得到了優質教育”的服務。就像“我辦了健身卡就能瘦買了面膜皮膚就會變好”“我買了名牌包就擁有有品質的生活”“我去了西藏心靈就得到了洗滌”一樣。

“燒錢式”教育最有可能的結局就是父母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為孩子傾盡所有,可孩子根本不感激父母。

疫情下貧窮中年人的養娃經濟學,四面楚歌的境況

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主食:一個孩子的表達溝通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習態度,價值觀,親密關係模式等等都來自於家庭教育;學校是菜餚:負責孩子的專業知識,社會性,競爭意識等等;而夏令營這些充其量是零食,適度吃可以,代替主食絕對不行。

指望花點錢就解決教育問題,相當於讓你的孩子每天用薯條果腹。要想培養出牛娃,父母光砸錢,不投入對等的精力和時間,是基本不會成功。

所以說,歸根到底,教育要從家長抓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