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步槍“三八”大蓋,它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在我國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烽火年代,曾流行過這樣首歌曲:“我拿著“三八"槍,子彈上了膛,我背起了子彈帶呀,心裡直髮癢……我撩倒一個,俘虜一個……”這首歌裡所說的“三八”槍,就是指日本三八式6.5毫米步槍,簡稱“三八”式步槍,或“三八”大蓋,因為步槍槍身上有防塵蓋,並且是明治38年生產的,而得名“三八”大蓋。

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步槍“三八”大蓋,它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三八”式步槍屬於槍機迴轉式非自動步槍一類。它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公元1905年)由友坂兵工廠製造的一種6.5毫米步槍步槍,所以除了叫做“三八”式步槍,又因為槍管口徑為6.5毫米,所以也稱做“六五”步槍。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的鼎盛時期,為了以武力向外擴張侵略,便大量研製各種武器彈藥,“三八”式步槍就是為適應這種需要而生產的。但是,侵略者卻沒有料到這種武器會成為中國人民的戰利品,反過來去消滅他們。這就叫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步槍“三八”大蓋,它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這種步槍的槍管較長,膛壓高,初速大(大約為762米每秒),彈道低伸,最大射程可達2400米,命中率也較高。由於它的口徑小(在當時所有步槍中是最小的)所用的槍彈重量輕,因而可增加攜彈量。另外,它具有可靠的保險機構,使用安全,並配備有較長的劍形刺刀,可直接進行拼搏刺殺。它的缺點是,全槍過長,使用不便。

“三八”式步槍曾是日本陸軍的主要武器裝備之一,前後沿用了近4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才停止使用。由於這種槍在結構和性能上具有一定的優點,因而曾由它派生了幾種變形槍,如:三八式6.5毫米馬槍、九七式6.5毫米狙擊步槍(因在日本紀元2597年製成,故得此名)等。

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步槍“三八”大蓋,它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我國在1924年仿製過此槍,後來由於口徑過小,殺傷力不大等缺點而停止生產。

七九步槍是我國於1935年仿德國毛瑟二四式步槍製成的一種步槍,因槍管口徑為7.9毫米,故得此名。這種槍也稱做仿二四式步槍。

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步槍“三八”大蓋,它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三八”式步槍和七九步槍同是舊中國仿製的兩種主要步槍,後為人民武裝所用,它們在我國革命戰爭中發揮過一定的作用。現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還陳列著繳獲的這兩種步兵武器,它也是中國人民戰勝侵略者的有力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