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中秋遇上国庆

保山文旅特别推荐,抖音大赛火热进行中

小旅宣布:小长假旅行、自由创作的快乐,我们承包了!

🔥旅行打卡 | 甄选推荐

👆 戳图片了解抖音大赛详情 👆

景区概况

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距县城35千米。矗立于怒江中游与下游交界处西岸,顶峰海拔2019.8米,地势险要,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被西方记者称为:“滇缅公路上的直布罗陀”。二战期间,标志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转折之战——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作为主战场的松山,留下了诸多战争遗迹,现存有遗址69处、遗迹816个、战壕13200米,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二战战场遗址之一。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见证树、子高地、陆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等都是松山景区的热门景点。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抗战主战场-龙陵松山 杜小红 摄

1998年11月,松山被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松山战役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4年申报为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云南松山国防小镇;2015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6年被授予“云南·松山国防小镇”“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爱国奉献卫国戍边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滇西抗战研究基地”;2018年被列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尹磊 摄

最佳游览时间

全年均适宜游览。每次游览安排2-3小时为宜。

景区历史背景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日军攻破国门畹町,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入侵滇西边境,试图实现侵华妄想。紧急关头,中国远征军炸毁惠通桥,阻敌于怒江西岸,双方隔江对峙近三年。期间,驻守松山的日军113联队在怒江西岸以松山主峰为核心沿滇缅公路修筑了一个纵深数十公里的强大防御体系,扬言中国军队不死10万,休想攻克。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开始实施反攻。经过数次激战,7月2日,攻占了竹子坡、腊勐街等地。8月初,初次围攻松山主峰,因敌堡过于坚固,中国远征军久攻不克,最后改用坑道作业,从敌堡下方150米处开凿4条直达山顶的爆破坑道,填塞TNT炸药120箱共3吨同时引爆,将日军松山主堡彻底摧毁。之后,中国远征军一举攻克了黄家水井、黄土坡、马鹿塘,于9月7日彻底收复松山。松山之役历时3个月零3天,打破了日军可坚守11个月的狂言。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兵力2.4万人,历经大战10次,小战上百次,以伤亡官兵7773人的代价,打开了大反攻的前进通道,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腊勐守备队1288人被歼灭,摧毁了日军滇西防御的核心三角支点。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松山战壕 侯云鹏 摄

特色玩法

出游前最好在家做些功课,读点历史,有助于理解松山战役。到松山后,把自己置于当年的历史氛围之中,慢慢走,细细看,用心体会,战争的惨烈,获胜的不易,和平的珍贵!

建议游览路线

逆时针游览路线。从“见证树”开始,经“老干塘”,至“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和“松山战役纪念碑”。参观完后,返回到“老干塘”,经“道人坪子”“观景台”“日军补给车道”等,根据路牌指引,依次游览,最后到“阵亡将士公墓”,结束游览。

顺时针游览路线。从“见证树”开始,经“阵亡将士公墓”“日军补给车道”,根据路牌指引,依次游览,从“道人坪子”经“老干塘”,至“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和“松山战役纪念碑”,回到“见证树”,结束游览。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松山见证树 侯云鹏 摄

景区设施

松山游客服务中心对面有餐饮服务。

景区下方的松山旅游小镇、松山新村有住宿、餐饮服务。

交通

G56杭瑞高速、320国道、保龙高速、保腾高速、龙瑞高速均在龙陵交汇集结;建设中的大瑞铁路穿境而过;保山机场、腾冲机场、芒市机场三面环拥,从保山机场、腾冲机场至龙陵县城约1个半小时车程,从芒市机场至龙陵县城约35分钟车程。

主要公路里程:

昆明 612km 龙陵

保山 112km 龙陵

腾冲 74km 龙陵

芒市 29km 龙陵

瑞丽 128km 龙陵

龙陵县城 35km 松山 35km 惠通桥 67km 勐糯。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松山油煎球形鸡蛋

特色美食

黄山羊肉

松山油煎球形鸡蛋(其烹制技艺已列入龙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松山火腿凉拌蜂儿(蜂蛹)

土罐隔锅炖鸡

油炸知了

腌苤菜根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紫皮石斛枫斗 侯云鹏 摄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第23届亚乒赛黄龙玉奖牌 侯云鹏 摄

名优土特产

黄龙玉、紫皮石斛、黄山羊、手工小盖红糖、蜂蜜等。

热门景点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1 见证树

见证树身上布满了枪伤和弹痕。由于当时战火的猛烈,整个山头经过战火洗礼都成了一片焦土,只有这棵小叶榕树存活下来了,它见证了整个松山战役的过程,所以被称为“见证树”。今天,这棵树依然还枝繁叶茂,就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虽然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2 老干塘

老干塘,是战争之前就有的。当时它是一个季节性水塘,只能靠雨季积水,冬季常常枯竭,老百姓用于牲畜饮水,称之为“老干塘”。在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占领了,日军为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由岛池”,是根据一个日军中队长的名字来命名的。水池里的水主要是日军做饮马和洗澡之用,松山日军的饮水是由一个军医官叫冈琦正尚的大尉用汽车发动机改装成抽水机,从很远的勐梅河里把水多级提升,供给松山日军生活之用。今天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老干塘,从附近的808水库引了活水注入,常年清幽碧绿,已成为松山一道靓丽的风景。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3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位于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于2013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落成。雕塑群占地约为17400平方米,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用延续和发展以“兵马俑”为代表的东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分为将军方阵、娃娃兵方阵、驻印军方阵、女兵方阵、夏装士兵方阵、秋装士兵方阵、冬装士兵方阵、老兵方阵、战马方阵、吉普车方阵等12个方阵。雕塑以士兵为主体,选取中国远征军的著名将领为代表,突出付新德、刘桂英、鲍直才等28位当时还全部在世的老兵,以表达对中国抗战的深刻理解。雕塑用钢筋混凝土为基础材料,突显时代材料特性,结合高黎贡山系潮湿多雨气候特点,使雕塑表面生长出生命之苔藓,形成时光积淀,让观众感知历史的沧桑,让后辈铭记中国远征军的悲壮历史。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4 观景台

观景台是松山栈道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观览松山而建设的。这里西靠松山主峰,东临怒江大峡谷,往东望去,当年敌我双方隔江对峙的战场态势一目了然:山下左右两侧的尖山包和董别山是日军松山据点的前沿监视哨,远处江湾上是滇缅公路的交通咽喉——惠通桥;江东施甸县境内被公路缠绕的上下两座山,前为1942年中国远征军阻击日军东侵的孩婆山江防阵地,后为反攻松山时的大山头重炮阵地。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运输大通道,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抗战生命线。在中国,没有哪条公路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滇缅公路这样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1937年12月开始全面修路,经过2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20万民工8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滇缅公路于1938年8月31日全线修通,9月通车。当时,国统区的几乎所有报纸都报道了这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惠通桥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位于怒江上的唯一公路桥梁。桥为钢缆吊桥建制,净跨120米。1937年,抗战爆发,为支持全国抗战,国民政府抢修滇缅公路,为让桥与赶修中的滇缅公路配套,又将桥改建成10级荷载公路桥,1939年2月通车,惠通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桥梁。1942年5月5日,为阻击日军,中国军队果断将惠通桥炸毁。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日军发起攻击,为抢运军火物资和兵员支持前线,国民政府桥渡工程处,于6月18—20日在原桥处抢修人行便桥,同时修建东西两岸码头,为修复吊桥做准备,8月1日突击复修吊桥,东岸被毁桥塔用木桁代替,钢缆、吊杆、纵横梁全部更新,经两月修成。惠通桥的修复,使部队兵员和军火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滇西战区,加速了中国远征军的胜利和日军的覆灭进程。1996年,云南省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5 爆破坑道

在子高地久攻不下之时,中国远征军采用末端作业挖掘坑道。这样的坑道有4条,每2条连向一个主堡,成人字形状。当时坑道的深度为1.8米,宽为1米,上面用钢板作为覆盖;至堡垒前30米处,改为打暗道到达堡垒的正下方做成药室,通过炸药的填埋夯实,让子高地上日军两个巨大的堡垒一爆冲天,中国军队一举夺下松山的制高点,撕开了松山主阵地的口子,改变了敌我双方的攻防体系,使之成为攻克松山的最大亮点。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6 道人坪子

传说有位道人在松山草坪上建观修行,道人坪子因此而得名的。日军占据松山之后,成为日军练兵场,天气状况良好的时候日军在此练兵出操,并挑衅和侮辱江对岸的中国军队。由于当时没有植被的遮挡,在这里用望远镜可以清楚的看到东岸江防部队驻地。松山战役进行到8月初,这里成为了进攻子高地的兵力集结地和坑道作业前沿指挥所。为鼓舞士气督促中国工兵坑道作业爆破子高地,第八军少将副军长李弥进驻道人坪子18天。山顶之上和道人坪子之间直线距离不过百米,应该是两军对峙指挥官最短距离的典型。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7 日军豪华型兵舍

日军豪华兵舍在松山工事最密集的区域。松山战役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遗址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当年中国远征军编号的46个阵地和日军编号的30个阵地,现在大部分还能一一对应找到。这排土坑就是当年日军的半地穴式兵舍,其中最完整的兵舍被日军称为豪华型兵舍。它里面用竹片被覆,上面用原木和钢板覆盖,构成一个半永久性堡垒。在里面的平台上日军可以摆上榻榻米,用于喝酒和下围棋,前面的小坑是一个火塘,通过烟管可以把烟雾排出很远。整个兵舍配置很高,功能较多,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确实可以称之为“豪华型”了。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8 松山主峰爆破坑落

原先松山主峰由两个尖峰构成,当时称为子高地。日军在每个尖峰下修筑一个主堡,主堡深入地下,大致相当于把三层楼埋于山体中,上层用于瞭望和步兵射击,中层用于重机枪射击,下层用于储物和休息。被覆层多达7层,堡垒上掩盖圆径70厘米木头四五层,上铺30毫米厚的钢板数层,积土厚逾数米,被覆厚度达到12.6米,主堡出地面四周,用装满沙石的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间复加钢板数层,桶外被土。堡垒内层与层之间,放直径50厘米圆木二三层,上层倒塌不影响下层。主堡表面有巧妙的伪装,地面及上空均不容易发现,飞机炸弹及轻重炮弹都破坏不了。我远征军久攻不下,采用坑道作业爆破,爆破后留下两个巨大的落坑,其中一个是松山的顶峰,海拔2019.8米。

子高地当时是由日军辻义夫大尉率70多名士兵把守的,爆破之后有四人震昏被俘,其余全部被炸死。子高地爆破有两段资料描绘了爆炸的全过程,一段是当时指挥子高地爆破的82师师长王伯勋的回忆录,他是这样记述的:“子高地爆破原以为声响会很巨大,但实质上还不如十五榴大炮(155毫米榴弹炮)爆炸来得猛烈,只是声音很沉闷,冲击力也很强,我在500米外的鹰蹲山掩体里深切的感受到冲击波的强大,我的掩体都吱吱作响。”另一段是美军战地记者用相机拍摄下爆炸瞬间的珍贵照片,爆破喷射出的泥土烟雾的体积比山还大,可以想象爆炸的情景。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09 肉搏山战场

肉搏战场原名马槽洼头。1944年8月20日,我远征军攻占松山主峰后,将战线推进至该山山顶一带,日军不甘失败,组织敢死队疯狂反扑。我远征军将士拼死抵抗,与敌展开近战肉搏,并最终守住阵地。过后清理战场,敌我双方缠打撕咬,死在一起的士兵战壕里就有62对,阵地上肢离体解,肠肺狼藉,人手脚、耳朵、眼珠和肠子随处可见,场面十分骇人。后来当地百姓便称之为“肉搏山”。根据1946年重庆中央陆军大学编写的战役史料《第八军围攻松山战史》记载,在肉搏山附近有680多名远征军将士失去了生命,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沁满了远征军将士的鲜血!这里真正体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10 陆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

陆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原址位于大垭口街,修建于1944年12月,埋葬着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忠骸672具,墓主碑圆额,高2米,宽0.9米,碑文记载松山战役中第八军103师歼敌、缴获物资及敌我伤亡情况等,落款为“师长熊绶春立”,左右两块碑为阵亡将士芳名录。1947年12月,部分将士骸骨迁至保山易罗池畔。解放后,墓两次搬迁,第一次迁往大垭口小学旁,2004年再迁至松山主峰下老干塘旁。“松山处处埋忠骨,一捧黄土祭英灵!”远征军将士的英魂将与松山共存!

铁血松山感受壮丽的滇西抗战文化

来源:中国松山宝地龙陵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新闻网管理,保山新闻网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体。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新闻资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山新闻网联系信息

电话: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