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多冷酷和驚悚

明治維新後,日本設置了由天皇直轄的軍部。軍部凌駕於內閣之上,直接對天皇負責,從此確立了軍閥在日本的特殊地位。日本政府正式把日本軍隊稱為“皇軍”,即天皇統領下的軍隊,要求皇軍為擴張戰爭奉獻生命乃至一切。

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多冷酷和驚悚

1882年,天皇又頒佈《軍人敕諭》,要求日本皇軍遵循忠節、禮儀、武勇、信義、樸素等“神道”精神和“武士道”德行。“神道”和“武士道”的確立,是日本走上軍國主義國家體制的重要標誌。

“神道”的基本含義是:在這個世界上,日本不是一般的國家,而是一個“神國”。日本是單一民族,萬世一系,民族文化中潛存著一種強烈的優越感和排他性。

日本人的“神國”論衍生出兩個重要概念:

其一是絕對尊皇。日本國民對“天皇是神的後裔”之說確信不疑。率先指揮日軍入侵遠東的豐臣秀吉就曾向國人宣佈:“夫日本神國,神即天帝(天皇),天帝即神,全無差別。”

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多冷酷和驚悚

尊皇為神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子民無條件地服從。日本人對“神”即天皇的絕對敬畏和服從,已經超出宗教的範疇,成為延續至今的日本文化的核心。

其二是從“神國中心論”到“神國所有論”的延伸。日本宣稱自己位於開天闢地的起始之地,是為了證明整個世界本該屬於日本。對此,佐藤信淵的表述是:“故若能經緯其根本,則全世界皆可為郡縣,萬國君長皆可為臣僕。”“以此神州之雄威,徵彼蠢爾蠻夷,混同世界,統一萬國,何難之有哉?”

從尊皇到“神國”,最終形成了日本人,特別是日本軍人,共同遵循的精神和行為準則,即“武士道”。

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多冷酷和驚悚

武士本是日本封建莊園制的產物。為了保護莊園不受外侵,莊園主武裝了部分莊民,這些莊民逐漸脫離生產成為專職武士。在日本國內長期的戰亂中,各個政治集團都擁有效忠於自己的武士集團,這些武士集團成為日本社會一個特殊的階層。

自1192年第一個武士政權鎌倉幕府建立,至1867年最後一個武士政權德川幕府被推翻,上層武士集團統治日本長達675年,武士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在漫長的浸染中逐漸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

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多冷酷和驚悚

武士道的精神內涵複雜,主要由兩個層面組成。

一是沒有善惡評判的服從。神道是武士道的精神來源,是武士道存在的基石。神道的核心是忠,從對祖先的尊敬,對父母的孝行,直到對神即天皇刻骨銘心的忠誠。這是一種絕對的盲從。倒不是日本民族沒有善與惡的概念,而是判定善與惡的最高標準就是“忠”與“不忠”。——“不為輿論所迷惑,不問政治,而專念於守本分之‘忠’節,牢記義重於山嶽,死輕於鴻毛。”

二是超越生死的信念。武士道尚武求勇,而要做到勇猛,就需要在理念上破除生死界限。武士道要求沉靜地面對死亡,甚至要求厭惡生而親近死:“晝夜是一日之死生,呼吸是一時之死生,只是尋常事”,“死生榮枯只是一氣之消息盈虛”而已。被稱為日本武士道經典的《葉隱論語》一書,對此說得最為精到:武士道,即赴死之道。

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多冷酷和驚悚

武士道由一種職業操守,上升為一種人生境界,不但被普及為日本國民的集體信念,更成為近代以來日本軍人的精神支柱。

日本軍人把武士道的冷酷以及自虐和虐人發揮到極致,使得持續多年的中日戰爭遍佈令人驚悚的血腥氣息,令“大日本皇軍”一詞至今仍是中國人記憶裡兇殘野蠻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