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選題困境?不要錯過這些“捷徑”

這是 社科學術圈推送的第2245篇文章

論文寫作和發表的重要性,在以前的推文中筆者已闡述過多次,也相信諸位科研學友們深感自己的責任擔當!

但是,在現實科研工作中,與筆者一樣,可能存在不少的學術朋友面臨“窮盡”的窘境。換言之,有的人在長期耕耘某個領域後發現自己越來越難選擇一個不錯的選題予以進行下去,難以繼續挖掘,抑或者有的人面臨選題困難症,不知道如何選題、沒有主題可選擇。

尤其是對那些剛入學不久且亟待從事科研工作的研究生,即便是一些博士研究生,這個選題“困難症”一直在環繞著我們的日常工作。畢竟,有一個不錯的選題才是推薦學術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換一個角度來說,如何去選擇合適的選題,也是每位科研工作人員的基本素養,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獨立自主地選擇、判斷能力,知道什麼樣的選題是自己能掌控得住的,什麼樣的主題符合自身的條件和資源配置,什麼樣的主題能做出具有創新價值的作品的……這就猶如“吃飯,你就要學會拿筷子,學會做飯、摘菜”一樣,這是你生存競爭下去的基本技能。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選題以及學會選題,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和工作重點。但是,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我們不少科研夥伴經常遇到選題的困境,容易陷入選題的盲區中,他們要麼是無題可選,要麼是有題不定,要麼是無法把控選題……

實際上,上述所存在的這些選題困境,可以歸納為“無題可選”,萬一沒有選題,你的出路在哪裡?你如何推薦“作論文”的下一步工作?這是很多人曾經或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學術問題。

根據多年的學術訓練和研究工作經驗,筆者認為當你處於“無題可選”的窘境時,你的選題是有多種出路的,你的困境是有法可依的。當然,一切有效的方法,也是需要作者本人身體力行的,親自貫徹執行。

1.模仿已刊發文章的選題,這是現成的科研主題

瀏覽一下國內外重點學術期刊近期一年的發表目錄,尋找自己有能力完成的方向。

當你沒有主題可選時,模仿已有文獻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為了保證自己成果的創新,你的模仿要注意一點火候,不能全盤皆收,避免發生抄襲事件的發生。那到底怎麼去實施這個“模仿”呢?

筆者認為,在模仿別人成果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發展”:故事邏輯的重構、數據樣本的甄選、方法論的改善(包括變量設計、模型改進……)和主題研究的深入(比如突出在調節效應、進一步分析……)(推文導讀:進一步分析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思路有哪些?)。

說白了!精明幹練的模仿,就是要站在前人的基礎上,走得更遠、更好,而不是純碎的模仿抄襲,主要通過閱讀別人的文獻來尋找自己的開展主題和研究思路。

2.整合手中的學術資源,來確定一個選題

整合現有資源,從現有學術資源中汲取精華,擇優選取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主題,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操作策略。

為什麼會說這是“天時地利人和”呢?這是因為有現存的學術資源作為基礎,減少不少整理資料、數據收集的時間和負擔,這些資源一般包括數據樣本、文獻資料整理、方法掌握和人力資源(人脈、合作者等)。

當然,有人會問,我們之所以沒有選題,就是因為無法從現有資源中突破自我的。在這裡,筆者可以推薦一個思路給大家: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你可以匹配其他數據庫的資源,將主題某個變量(一般是自變量)匹配到你現有資源數據庫中,多個數據資源的結合,會打開你的研究思路和視野,讓你從新的角度來看待你現有資源的潛在價值(推文導讀:如何學會多層次深入分析你的文章?)。

萬一在這種思路走不通的情況下,筆者建議可以參考本推文的其他思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有一條路讓你行得通,畢竟學術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

3.尋找跟別人一起合作的機會,合作出“主題”

當然,這樣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尤其是跟一些比自己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合作。

在合作過程中,你不僅可以獲取更多的研究主題信息,尋找和確立自己的研究主題,而且還可以通過觀察別人作論文的習慣經驗,這後者是你無法從文獻中讀出來的。

當然,跟別人合作也需要你自己積累一些文獻知識,這樣可以保證你在跟別人合作時不會驚慌失措、盲目。同時,快速積累合作者的研究文獻,也有助於你整合自己資源和別人研究主題,從跨領域、跨學科視角來突破傳統思維,找到新的且有價值的選題。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合作,不是要求作者完全擺脫拋棄自己以前的積累和資源,而是要求作者提高整合多領域知識的能力,從別人學科領域來挖掘自己的資源價值,從合作中得到發展的選題機會。

此外,需要重點交代的是,合作中請勿抄襲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思路,要講究合作精神!

4.在選擇研究主題方面,你跟著導師的相關課題“走”

經歷過的人,都知道跟著老師的課題“走”,是最輕鬆的,也是最具備收益性的。為什麼說是“最具備收益性的”呢?相信大家都沒有聽過這樣的評論。

其實,它的內涵很簡單,就是你的研究與老師的課題契合,一是對作者你來說,你可以從課題標書中直接獲取研究選題、研究思路和佈局,二是你的發表、外出開會(伴隨著旅遊),甚至日常的某些學術開支(如數據購買、英文論文的潤色)都可以得到課題的報銷。

而且,現在很多論文發表,編輯部都要求需要掛一些重要課題,尤其是一些相關的國家級課題。

但是,如果你完全按照老師課題(標書)來選取主題,研究思路、視角,甚至數據都是依賴老師的話,你需要跟導師合作,這個時候的科研成果的署名順序是需要關心的問題!畢竟,一作才是學界人才市場最看中的(推文導讀:在國內,“一作”和“通訊作者”的區別在哪裡?)。

5.多跟身邊的學術朋友溝通交流,激發論文選題策劃靈感

一般而言,每個學術人,都有幾位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學術朋友,似乎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科研工作者的標配啦!

朋友的作用,在於交流、溝通!通過交流方式來紓解焦慮和緊張,當我們遇到學術困境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去尋找學術支持,方法上的排憂解難、故事措辭上的優化設計、創作靈感上的激發……都可以在學術交流中得到有效的解決。

當你遇到主題選擇困境時,你可以尋求身邊的學友幫助,通過闡述自己心中的學術糾纏,通過與同行師友的交流溝通,來獲取更多額外的科研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的研究可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的研究領域都是不同的,但學科領域知識結構卻是可以互補互利的,而且每個領域學科的研究都是需要遵循邏輯思維。因此,通過與師友們共同探討,是可以為你帶來更多的受益之處。

……

以上尋找學術論文主題的思路,僅供參考!

但是,在推文最後,筆者有必要交代一句:請勿隨意抄襲別人的思路和想法,尤其是別人已經在貫徹執行的主題,不過可以選擇一起合作的方式參與。

遭遇選題困境?不要錯過這些“捷徑”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社經研究社。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社科學術圈編輯整理。

遭遇選題困境?不要錯過這些“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