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你怎么看待35岁就提前退休的人?


前几天在知乎看到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让我思考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是Fire人群,它指财务独立,提前退休的人。


这类人群奉行先攒钱、后享受,通过降低物质欲望,来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


理论上讲,能够攒到这些钱,就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


每年光靠4%的理财收益,生活就已经足够了。


听起来是一个很理想的生活状态。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我的一个朋友娜娜,现在做美妆博主,但更新不勤。


严格来说她算是在35岁退休的。


之前她在一家MCN工作,每天飞来飞去,带博主参加活动,签合作。


因为经常不按时吃饭,她患上胃病,发作起来痛不欲生。


有一次我们喝冷饮,她刚喝几口,眉毛就拧起来,浑身发抖。


她长时间在电脑前处理工作,也有比较严重的颈椎病。


我们俩常常调侃是颈椎病友,但她比我还严重。


她的颈椎已经老化到不像一个年轻人,转动脖子时,能听到骇人的咔嚓声。


好几次都担心她脖子的某一块骨头会断掉。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去年和娜娜吃饭,她告诉我,决定退出圈子,不再工作了。


她回到老家西安,用工作积蓄买了一套房,安定下来。


今年年初去娜娜家里参观,她的房子有很大的阳台,种着薄荷,多肉。


她把自己每天做饭,健身,化妆的视频拍成vlog上传。


很多人都说,看她的视频很治愈。


陆续有合作找上门来,她也相当佛系,不以赚钱为直接目的。


聊起近况,她说,我在上海的时候,只有夜晚才能开始真正的生活。


她的白天都给了工作,午睡时脑袋里都是乱糟糟的数据。


她觉得一切太快了,停不下来,总有种踩空一级台阶,要摔下去的感觉。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她最崩溃的时候,是好不容易和客户对接完,以后可以过个安稳周末了。


于是打开视频,点了外卖,准备享受一下空闲时光。


外卖刚拆开,工作消息又进来了,她只好先去处理。


等她弄完,叫的螺狮粉和面条都坨了,无从下口。


娜娜后来给那家店评价说,社畜没人权,忙完工作,粉已经不能吃了。“


店家回复她:“不开心就辞职吧~”


她看到那个回复,就忽然决定要辞职了。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我说,因为一碗螺狮粉辞去这么好的工作,你算是第一人了。


她笑笑,“你知道原因不是这个。“


我和娜娜都是做着自己热爱的行业,已经觉得如此吃力和辛苦。


更别说那些为了生计,在不爱的岗位日复一日消磨热情的人,会有多痛苦。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过“退休“的念头。


但作为普通人,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不是那么容易的。


35岁退休,失去收入来源,一定会伴随着恐慌、焦虑。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的欲望和钱绑在一起。


想要达到极简生活,为退休开源节流,谈何容易。


一定要攒够钱,才能从世俗的工作里全身而退吗?


当然不是。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我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人生果实》。


里面津端夫妇的老年生活,是我特别憧憬的那种状态。


他们最初没有钱,修一想要一艘七万元的游艇,但工资不够。


英子就典当自己全部的和服,解决钱的问题。


修一年轻时是首席建筑师,曾经希望保留树林,建设与自然公司的建筑。


但这个方案被以经济为先的政策驳回了。


修一于是从自身开始做起,去建设自己的理想生活。


他带着妻子英子,亲手盖起房屋,房屋的结构复刻了自己最喜欢的设计师的作品。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在房子周围,修一和英子种植了上百种果树。


开满了红色凌霄花的走廊,种满了樱桃、梅树的院子。


就像童话里的小屋。


一年四季,英子将果树的果子、种植的植物做成美味食物。


他们会打樱桃,制作樱桃优酪乳和果酱。


自己烤制烟熏培根,做巧克力布丁,炸土豆肉丸。


还会将各类水果邮寄给在外的子女。


他们的生活顺应四季,自给自足。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修一不喜欢塑料玩具,亲手用为孙女制作了袖珍房子。


有点像《借东西的小人》里,阿莉埃蒂住的小屋。


“你越是认真生活,生活就越美好。”


夫妻俩亲手建起的庭院里,起风,下雨,落雪。


每一帧都美好得像宫崎骏动漫电影里的世界。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这让我联想到当代年轻人没有生活,只有生存。


我们总是在想,等以后退休了,要去做喜欢的事。


但我们都知道退休还很远。


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忙着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


但物欲却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


在经济导向型的社会里,我们饱受压力,不知道何为生活。


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我们害怕变老。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五一和朋友聚会闲聊,提到衰老,闺蜜觉得很恐惧:


“我无法想象我老去之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她刚过完25岁生日,许愿时她想到了50岁,60岁,70岁。


每次在街道上,看见那种头发花白,走路吃力的老人,她会觉得很难过。


因为她说自己早晚有一天也会变成这样。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这一代人,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不过就是好好生活,住得好,吃得好,死得轻松无痛苦。


但生老病死常常不由我们所控制。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在朋友圈见过很多水滴筹的信息,病痛让他们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


毕业之后,那些求助信息变得越来越多。


你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忽然刷到某个熟人生病的消息。


新入职的同事聊起他前两年在上家公司的事情。


他隔壁工位的一个男生,31岁未婚,18年4月猝死在出租屋。


在他去世一天后大家才发现这件事,他离开的时候没人知道。


同事很感慨,因为这件事,他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很多人总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退休以后。


好像那个时候,所有的不快和压力都能迎刃而解,就能获得终极自由。


所以退休是当代年轻人最后的桃源。


但快乐如果延迟了,就是没有意义的。


就像你小时候喜欢的洋娃娃,各种公主裙。


当下得到了很快乐,如果长大之后才得到,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而现在的愿望,退休之后达到了会快乐吗?我真的不敢确定。


我们这一代人,从95后到00后,都有种挥霍今天的气质。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前几天办公室有同事感慨:头发越来越少,可能过几年就秃了。


表面光鲜亮丽,其实底子已经开始一点点被侵蚀。


面临的诱惑很多,压力很大,明天是如此不确定。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能够抓住的,只有日复一日的焦虑和不安。


那种被格式化的人生,无法容纳太多的理想与情绪。


但生活还要继续,人生就像一个魔方,有很多面。


大家最容易看到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那一面:


从出生开始,上学20多年,工作30多年,退休一二十年。


用最孱弱的时间去享受生命最后的热与光。


最后经历病痛,像完成任务一样走向死亡。


“我,95后,想辞职提前退休。”有多少钱才能不工作?


但为什么不从里面跳脱出来呢?


其实不必非要过主流规定的生活。


《人生果实》的记录片里,有一句出现过多次的话;


“从自己能做的开始,一件件来,缓慢而坚定的前进。”


缓慢而坚定的去努力,自然会结出人生的硕果。


我想我们都缺少了一点认真生活的热情。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35岁前退休,但你可以完成部分退休后想做的事。


要知道当下并非阻碍,而是我们通往未来最好的契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和现在。


看完点个【】,与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