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死在了拖延症上?

文/叁叁

今天和姑姑聊天,说起小侄子现在写作业,本来5分钟的作业拖拖拉拉要写1个小时都还没写完,不是玩玩手就是摸摸玩具,每次说起孩子写作业,我姑姑都一头的火,恨不得冲上去打孩子一顿。

我妈听到这,便说到:“珊珊小时候写作业也是,写个作业拖拖拉拉,一边玩一边写,每次都浪费很多时间。”,现在的孩子啊写作业都一个样……

我在旁边尴尬的笑着,却也不置可否。

多少人死在了拖延症上?


01

小时候的我们,写作业不光浪费时间,还经常错误满天飞,但好在有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在学习的道路上才不至于越走越偏。

但长大的我们如果在工作上效率低且质量差,会怎么样呢?

同样的一件事,小时候的我们有人包容,但长大的我们则会招人“嫌弃”。

领导说:“周五上班前上交策划案!”,你会不会等到周四再做。

同事说:“我们一起报个编程班吧”,你会不会说下次吧。

过年回家时,爸爸说:“你帮我注册个抖音账号吧”,你会不会说:“等一下啊,马上就来。”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非常多,是我们真的忙吗?还是我们觉得这件事情不够重要呢?

多少人死在了拖延症上?


很早之前我曾付费参加过一个英语口语练习的app,打开页面时“免费送学费”的字样吸引了我,要求看着很简单,3个月连续每天打卡且每天学习超过10分钟即可,“这可太简单了,打卡满3个月还不容易。”我在心里窃喜着,甚至一度觉得这种打卡完全没难度。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英语视频并跟着练习,直到有一天朋友叫我出去吃饭,我想着那就吃完再练吧,可等晚上到家再想起这件事时已经过了打卡时间。

结果可想而知,我没有得到返学费的名额,除此以外,我还因此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实习机会。

多少人死在了拖延症上?


02

曾有一项调查表明:75%的人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的人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拖延症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人逃避的工具,甚至形成了一种恶性习惯,称为“习惯性拖延”。

习惯性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以此进行恶性循环。

拖延症带给我们最直观的影响是任务通常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在遇到事情冲突时,往往会变得手慢脚乱,非常慌张。

而习惯性拖延症还会不断让我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工作及生活产生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开始对自己丧失信心,进而越来越焦虑。

多少人死在了拖延症上?


那我们到底要如何摈弃这种恶性循环呢?

  • 改变观念,自我监督

首先自身要认识到拖延症的危害,并且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尽量克服,积极面对各项挑战,形成自我监督,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了拖延症的行为,一定要意识到,并且能避免再次发生。

  • 强调主动做事

比尔·盖茨说:“一个好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积极主动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

做事关键在于主动,主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将主动养成习惯会在做事上逐渐变得得心应手,并且更加自信,从而掌握自身工作及生活的节奏。

  •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产生拖延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以为时间有的多或者这件事不够重要可以再等等,可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时间管理法则中有着一个四象限理论

多少人死在了拖延症上?


我们可将每天的工作及生活做一个清晰明了的计划,再将各项计划放入上图的四象限中。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马上做,但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也不要拖拉。

最后我们还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或自己适合的工作时间,在此过程中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短暂休息5分钟继续番茄时钟,每4个番茄时段可多休息一会儿。

番茄工作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多少人死在了拖延症上?


结语

很多时候,我们高估了自身对时间,自我的把控,总想着还有时间,或者再等等,殊不知,人的能力也是在一次次拖延中所消耗殆尽的。

摒弃拖延症从不是靠嘴上的行动力来实现的,要想突破自己,我们就必须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语言的矮子!

多少人死在了拖延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