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才無雙,在官場上卻淺嘗輒止,野路子出身對李白前途的影響

說起李白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二字

來概括,作為唐朝浪漫派的代表性人物,李白對當下現代人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曉,說其他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詩仙”兩字。但很多人不知道是李白在詩詞領域頗有建樹的同時,也對朝政之事極有興趣,政治抱負遠大。

可惜天不遂人願,雖然有著理想抱負,但與其他詩人一樣,李白的政治之路並不順利,前前後後也不過在朝廷當了兩年文官,還是整日跟在玄宗屁股後面為其寫詩作樂。

李白詩才無雙,在官場上卻淺嘗輒止,野路子出身對李白前途的影響

綜合時代之因,可以考究的是李白在政治領域不受重視的原因有很多,當然這也和他自身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繫

一、科舉考試成所有問題之根源

1.科舉考試:唐朝選官唯一途徑

李白為什麼一生在官場上都不得意,其實和科舉考試有著一定的聯繫,唐朝時期沿襲隋朝得選官制度,科舉制成為了社會的主流

在其公平公正的制度下不少寒門弟子通過不斷的努力達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山雞變鳳凰成為了朝堂之上的大官,說起科舉考試大家都有所耳聞,但要提到其中的考試內容,很多人就不知道了。科舉考試在每個時期考試的內容都不太相同,這主要也是因為朝代性質與社會環境的變化所導致的

在唐朝時期文化領域高速發展,詩詞成為了人們所追捧的對象,《唐六典》當中記載:在唐朝的科舉考試中,主要以以詩詞為主要考試內容而策論為次要考試內容,也就是詩詞佔了考試成績的一大部分比例,而所謂的詩詞其實也就是給你個主題讓你去發揮想象完成創作。

說了這麼多可能有些讀者就要問了,科舉考試和李白到底有著什麼關係呢?其實對於李白而言他在仕途不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源自於他並沒有參加當時的科舉考試

2.身份限制成阻礙李白參與科舉考試主要原因

很多讀者可能都不太理解,按照上文中所說唐朝時期科舉考試以重詩賦為主,對於李白這樣的大詩人來說那不是很容易的麼,那麼李白為什麼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呢?

李白詩才無雙,在官場上卻淺嘗輒止,野路子出身對李白前途的影響

關於李白為什麼沒能參與到科舉考試當中外界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因為李白天生傲氣不想與普通的考生一樣拉低自己的身份,也有人認為李白不是不想考而是不能考,也就是說他並沒有考試的資格。

《資治通鑑》當中記載:唐朝時期雖然寒門子弟基本都可以參與到科舉考試當中,但對於一些特殊人群而言並沒有考試的資格,而這幫特殊人群指的就是商人階級。有些古書當中記載,李白出身於四川的一戶商賈人家,祖上是陝西人,所以其商人階級的出身也成為了其不能參與到科舉考試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關於李白的出身其實並沒有得到證實,根據李白叔叔李冰陽的記載: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其陝西人的祖籍

,所以說李白到底是何出身到現在也一直是一個迷題,不過其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事情確實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

二、一步錯步步錯,慘淡仕途生涯

1.一切皆源自於一個錯誤開始

當然沒能參與到科舉考試的李白,想要進朝當官肯定要通過別的途徑的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的。生活在重文環境下,同時又是當時最受追捧的詩人之一的李白自然少不了官員們的巴結,畢竟想要找他寫詩的人有很多,像他的“好哥們”賀知章當時在宮中就是身居要職,如此一來李白想要進宮當官也就多了一種途徑

再加上唐玄宗本身就對文化領悟頗為感興趣,同時又熱衷於發掘人才,所以在賀知章等人的推薦下,李白很快的就

通過了唐玄宗的個人考核,成為了當時的翰林學士。就翰林學士這個官職而言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大的官了,就是當時的文學侍從之臣,像當時科舉考試的試卷一般也都是由翰林院所撰寫的。

李白詩才無雙,在官場上卻淺嘗輒止,野路子出身對李白前途的影響

但雖然官位較大卻又沒實權在手,《舊唐書》當中記載:開元六年唐太宗在皇宮之中建立了立正書院,在後來又被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名字聽起來高大上,

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唐玄宗娛樂休閒的場所,這個地方聚集了一堆唐玄宗從民間召集過來的文人雅士,沒事的時候就陪著唐玄宗飲酒作詩尋樂,而李白雖然表面上掛著官職,但基本上也都是在此處專門為唐玄宗寫詩。

2.仕途上的不幸使其踏入另一深淵

當然這並不是李白想要的,當時的李白正直壯年,在詩詞領域頗有建樹的他也想要在政治領域施展自己的拳腳,到卻被唐玄宗的不重視狠狠地潑了一盆涼水,在內心的煎熬下李白也是每日靠著飲酒來麻痺自己。

李白性格本就高傲,在宮中自然也是目中無人,飲酒之後更是極度自我,這也就有了後來高力士脫靴求詩的一幕,當然這樣的性格也讓他得罪了不少的人,所以李白只做了兩年的翰林學士就主動辭職回家了。

當然對於李白來說這也是很不甘心的,《唐要會》當中記載:安史之亂時期,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李璘趁機起義,想要憑藉著亂世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就起義而言,招兵買馬拉攏人心又是最為重要的。

所以在他路過李白的居住地時,覺得李白在民間頗具威望,是拉攏人心的得力人選,就出面對李白進行了招募,懷才不遇的李白覺得終於有人賞識到了自己的才能,二話不說就加入到了李璘的隊伍當中。

李白詩才無雙,在官場上卻淺嘗輒止,野路子出身對李白前途的影響

就此李白加入到了皇室的爭鬥之中,後來李璘敗北,李白也被興師問罪,還是靠著他在民間的影響力以及自己一眾好友的求情,唐肅宗才勉強撤除了對李白的刑罰,但同時也為李白的仕途劃上了句號

三、複雜政治環境下,慘淡政治生涯成李白註定結局

1.政治結構難解,士族階級影響大

回顧李白的一生,雖然其在詩詞領域的建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在仕途上還是頗為慘淡的。歸根究底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在一開始並沒有通過科舉考試的方式進朝當官,這也是他仕途不幸的起點。

有人就會說了,難道科舉考試就真的那麼重要麼?這就要結合當時的朝政結構來細說了,從漢朝時期開始由於當時選官制度上存在著一定的漏洞,

導致朝廷內部逐漸被一些累世公卿的閥門世家所蠶食

統治階層的地位逐步下降,皇權也在不斷的向下轉移,等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九品中正制”的出臺讓這些閥門世家的權利不斷的進行擴張,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已經達到能與皇權並駕齊驅了。

李白詩才無雙,在官場上卻淺嘗輒止,野路子出身對李白前途的影響

隋朝時期隋煬帝就是擔心這是士族階級的權利太過龐大,會威脅到自身的皇權,所以才廢除了之前歷代王朝的選官制度,確立新的科舉制來對這些閥門世家進行打擊,而唐朝時期沿用科舉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朝堂之上士族階級的勢力還是太過於強大。

2.皇權打壓士族,李白難得統治者重視

身處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李白不會受到唐玄宗的重視是肯定的,當時李白進宮為官的方式說白了也就和走後門差不多,這在政治方面就是一個極為不光彩的事情,這也明顯不是一個有著理想抱負的政治家應該做的事情。

其次李白通過其他官員舉薦的方式入宮當官,這對於唐玄宗時期的朝政風氣而言也是不被允許的,上文中我們也有所提及到,唐朝時期士族勢力依舊龐大

,而對士族閥門進行打壓也是唐玄宗一直去做的事情。

而李白通過舉薦進入宮中,不管怎麼說肯定是代表著一方的勢力,當時的士族根基也比較深,朝政之上很多官員都與士族有著一定的關聯,防人之心不可無,唐玄宗本身就對士族勢力心生忌憚,自然也不會將重要的職位交給李白。

李白詩才無雙,在官場上卻淺嘗輒止,野路子出身對李白前途的影響

再者來說,舉薦本來就是原本士族政治下的一種產物,唐玄宗在招李白入宮為官時也肯定有著很大的牴觸心理,在對士族打壓的大環境下,李白也很難得到唐玄宗的重視。

結語:

因此來說,李白仕途的起點就已經決定了他在往後仕途上的命運。如果時間能夠重來,李白轉變思想,找到賀知章等人不是為了得到進宮做官的途徑,而是謀取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那麼一切便可能有所不同,歷史上會多一個能文能武同時又在詩詞領域擁有著卓越建樹的政治家,李白也能就此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政治抱負。

但一步錯步步錯,在當時的朝政環境下,走後門的行為也勢必會受到皇帝內心的牴觸,即便擁有再多的才能也是於事無補的。


參考文獻:

《唐六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唐要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