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老鼠的背後小故事

世界上最有名的貓和老鼠,也是最長壽的一對——它們已經整整存活了70年。

當William Denby Hanna和Joseph Roland Barbera製作出這一對活寶的時候,他們大概沒有想到他們的貢獻有多大。這一對天生的冤家從誕生開始就註定了他們是給世界帶來歡笑的。假如你是早晨九點鐘就爬起來等待收看動畫片的那一代人,那麼你必定對我所說的話產生深深的共鳴。假如你不是,那也沒有關係,因為Tom和Jerry是不會隨著時間而褪色的。相反,他們在時間長河裡浸泡越久,他們也會顯得越有魅力,你也越會被感動。比起現在那些所謂有深度有意義的動畫來說,Tom And Jerry的10分鐘片斷與其相比倒顯得更具光輝。

《貓和老鼠》之父,是好萊塢動畫界的“傳奇人物”William Hanna(威廉·漢納:2001年3月22日去世,享年90歲),他曾與Joseph Barbera共同創作了《貓和老鼠》、《摩登原始人》、《獵犬哈克利伯利》、《瑜珈熊》等著名的卡通形象。

貓和老鼠的背後小故事

威廉·漢納原是華納動畫部門中的上色作家,寫過許多歌和笑話。納瑟芬·芭芭拉從紐約來。1945年,MGM成立了動畫部門,威廉·漢納和芭芭拉出任總裁。1955年,由於製作動畫費用上升等因素,MGM公司決定不再辦動畫。威廉·漢納和芭芭拉自己創辦公司,叫HannaBarbera,他們成為漢納-芭芭拉工作室(Hanna Barbara Studios)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威廉·漢納的故事好,芭芭拉畫得好,畫的表情尤其到位。當時創作的《貓和老鼠》中,貓叫Jasper,老鼠叫Jinx。就是今天見到的湯姆和傑瑞。漢納-芭芭拉工作室在米高梅公司製作的卡通《貓和老鼠》,1940年播出第一集,以後迅速受到歡迎,曾經每週播出11小時,使他們的名氣達到頂峰。

貓和老鼠的背後小故事

《貓和老鼠》動畫片是製片人弗雷德·昆比、導演威廉·漢納及約瑟夫·巴伯拉於1939年創作的。繼第一個動畫短片《貓得到靴子》大獲成功後,25年中米高梅電影公司拍制了100多部《貓和老鼠》動畫片。這套動畫片完全以鬧劇為特色,情節十分熱鬧。

《貓和老鼠》(又譯《湯姆和傑裡》Tom&Jerry)是當今舉世聞名的動畫片,它的創造者威廉·漢納(William Hanna)及約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是美國好萊塢動畫界的“傳奇人物”。威廉·漢納出生於新墨西哥梅爾羅斯,七歲時隨父母遷居加利福尼亞,長大後,曾先後學習過工程學、新聞學和音樂。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他在一家動畫工作室打零工,擔任故事編輯工作,僱主很快發現了他的才華,因而他不斷地得到提拔,直至成為獨立的動畫片導演。

貓和老鼠的背後小故事

卡通畫家約瑟夫·巴伯拉出生於紐約,自幼就有繪畫天賦,起初他在一家銀行工作,業餘時間入迷地從事動畫創作。他不同尋常的天賦與勤奮使他很快在一家動畫工作室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工作。1937年漢納和巴伯拉第一次在米高梅電影公司動畫工作室相遇。1938年漢納從事動畫片《樂一通》(Looney Tunes)與《梅里小旋律》(Merrie Melodies)的創作,巴伯拉在繪製動畫片《特里通》(Terrytoons)。漢納具有喜劇天賦和著名導演的組織才能,巴伯拉具有卓越的繪畫天才,他們都認識到應該結成合作關係,從此開始了幾十年的成功合作。

《貓和老鼠》完全以鬧劇為特色,情節十分熱烈。湯姆是一隻常見的家貓,它有一種強烈的慾望,總想抓住與它同居一室卻難以抓住的老鼠傑瑞,它不斷地努力驅趕這些討厭的房客,但總是遭到失敗。而實際上它在追逐中得到的樂趣遠遠超過了捉住老鼠,即使偶爾捉住了傑瑞,結果也不知究竟該怎麼處置這隻老鼠!

貓和老鼠的背後小故事

《貓和老鼠》採用了貓與鼠的原型,他們的惡作劇非常有趣,不論遊戲多麼激烈緊張,傑裡都知道它不會受到任何真正的傷害,而湯姆則總是難免受些皮肉之苦。傑裡與尿布小灰鼠塔菲同住在這個人家的老鼠洞裡,看起來像是被湯姆監視著,但傑裡卻非常機靈,總能使湯姆狡詐的詭計適得其反,總能讓它自食其果。這個機靈老鼠與笨貓的故事,堪與米老鼠和唐老鴨的故事相媲美。沒有動物世界中恃強凌弱的殘酷,只有兩個鄰居之間的日常瑣事和紛爭,諸如小老鼠傑裡偷吃了湯姆的奶酪,湯姆把捕鼠器放到了傑裡的洞門口等等,中間穿插的無數惡作劇和幽默片斷,讓人感受到久違的天真快意。它們之間的關係常在一瞬間發生變化——化敵為友或勢不兩立:為敵時絞盡腦汁,互不相讓;為友時,親如兄弟,誰也不記仇。

貓和老鼠的背後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