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尺白布裹身……

《穆斯林的葬禮》| 三十六尺白布裹身……

36尺白布裹身,就是一個穆斯林從這個世界上帶走的全部行裝。

——霍達

關於少數民族的文學作品並不多,有印象的是一篇初中課文:楊絳先生的《老王》。

現在回想,還是覺得自己沒怎麼看懂老王的故事,只記得老王是個忠厚善良的人,臨了還給楊絳先生家送了雞蛋和香油。

《穆斯林的葬禮》| 三十六尺白布裹身……

《老王》楊絳 | 圖源網絡 侵刪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記得這個故事,心思純良的人總是這樣被惦記著。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作者,就是一個回民。講述的是一個回族家庭三代人和“玉”之間,說不完的的故事。

最初讀她,很難“入戲”。茶餘飯後,閒下來就拾起看一些,一開始是十頁、十幾頁、幾十頁,到後來,完全“入戲”之後,一氣呵成,看完了全篇。

倒覺得意猶未盡,全無一開始的無聊狀態。

作為一本小說,她完全地還原了少數民族的真實生活,可以說是一個回族生活科普。她還有最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最豐富細膩的人物和最耐人尋味的結局。

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性格鮮明多彩的人物,並將他們串聯成一個大家族的起伏跌宕,一個社會的人情冷暖,讓人不知道究竟是命運主宰了他們,還是作者牽動著讀者。

梁亦清,人稱“玉器梁”。以玉器冠姓,一下就將這個人的一生,與一個叫做“玉”的東西牽絆起來。

“玉器梁”從父親那裡接下了琢玉的手藝,善於根據玉材天然的形態雕琢器物。做出來的玉器,個個都活靈活現。

他忠厚老實,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水凳兒”,是個名副其實的匠人。

《穆斯林的葬禮》| 三十六尺白布裹身……

水凳兒 制玉機器 | 圖源網絡 侵刪

他一生都堅守著自己那份家業,憑手藝說話,不在乎大富大貴,只求無論世事安穩飄搖,都可以靠雙手養活一家人。

他重情重義,與蒲綬昌的買賣,從來只關心自己的東西做得如何,至於交貨後蒲綬昌怎麼處理。“那有他的一套生意經”,這已經與琢玉無關了。

他一生只有兩個女兒,因機緣巧合收下徒弟韓子奇,從此便是他的兒子。他傾囊相授,將畢生所學全部交給了韓子奇。

他一生心繫玉器,乾的最上心的活兒,便是那“鄭和下西洋”。

一個匠人,每個作品都是在等待那個“獨一無二的經典”。為此他嘔心瀝血,卻在最後關頭遭遇生死存亡,傾其所有,只為完成這幅作品,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這寶船終究是遺憾了。

梁亦清在水凳兒前,耗盡生命。36尺白布裹身,就是這個穆斯林從這個世界上,帶走的全部行裝,這就是穆斯林的葬禮。無論玉器良生前有著怎樣的手藝?怎樣的榮譽?臨終卻帶不走一分一毫,兩手空空,了無牽掛。他從始至終都是一個琢玉人。

不同的是他的徒弟,“玉王”韓子奇。

韓子奇原本是一個孤兒,跟著吐羅耶定朝著克爾白方向走去。本來它承載的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莊嚴的朝聖夢。可是一次乜貼(舉意,此處可以理解為一個善意的行為),卻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

那是他見到“玉”這個聞所未聞的世界。“玉器梁”就像一條玉的長河,韓子奇做學徒三年時間,學會了他的全部手藝。但韓子奇不同於師傅,他有超出手藝人的野心。

特別是在師傅去世後,他對玉器事業的痴迷讓他忍辱負重,學來一手師傅所不屑的玉器買賣本事,並以此重振奇珍齋。

而他也是懦弱的,他的懦弱來自於他對玉的痴狂。他的懦弱讓他愧對太多人……

他一生都在守著他的玉,被玉驅使。他愧對他的巴巴,放棄了朝覲路;愧對師傅,沒有將手藝傳承下去;愧對妻子、兒子、女兒,還有玉兒。

他將玉視若生命,最終卻也只能歸於一抔黃土,他終是棲棲遑遑的走向末日,終是辜負了一切。

梁君璧,“玉器梁”的大女兒,“玉王”韓子奇的妻子。這樣的身份該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可她沒有。

作為女兒,她無法繼承父親的“水凳兒”。在父親死後奇珍齋毀了,她放棄了自己的前途,一心奉獻給了家庭。他沒有上過學,沒有文化,只能用著自己的方式笨拙地護著家庭,奉獻著自己的一生。

她一生都在錯誤地勞碌。不斷透支自己的愚昧專制。她一直用自以為是的“對”牽制著丈夫,控制著兒子。

她不理解丈夫視玉如命,不理解兒子憧憬愛情。這些都是她迂腐頑固的內心導致的,可這怪得了誰?怪家道中落沒正常受教育?還是怪丈夫一走了之,拋妻棄子?怪丈夫毀了自己,還毀了她的妹妹,甚至帶回一個女兒?

梁君璧不是一個人,她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是所有人的樣子。

梁冰玉,“玉器梁”的小女兒。她可以說是故事中最幸運的一個。她是不屬於那個時代的人,她心思純良,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被家庭的陰影所控制,堅持著自己的標新立異,有自己的想法和考慮。

敢愛敢恨,敢做敢當,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她始終沒有受到舊社會的桎梏,始終在走自己的路。允許自己犯錯,卻不會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而後悔。

她沒有韓子奇的懦弱,不似姐姐的迂腐,一生都在為自己負責,為自己而活!

韓天星,韓子奇的長子。

15歲,學業有成的他為了家庭,下工廠打工;

20多歲本可以選擇愛情,卻被頑固的母親破壞了原有的幸福。

就連她唯一愛護的妹妹也被惡疾纏身。

10歲的韓天星足以明白,自己多年未歸的父親帶回來的那個女兒,並沒有讓母親增加更多笑顏。

但她從不嫉妒妹妹,在他看來,他的一生已經如此了,他絕不允許自己的妹妹再受到同樣的對待。他努力維持在父母中間,加倍的對妹妹好。

韓新月,韓子奇與梁冰玉的女兒。

上帝創造她彷彿是給這個時代的試驗品。

她因一個意外來到了這個世界,匆匆的感受到了來自世界的愛與淚水。上帝對她是不公平,她的出身並不是她可以控制的,卻滴滴點點的影響著她的這一生;上帝也是公平的,即使只感受了18年的人間,卻也感受到了來自這個時代最大的善意和愛。

父親的愛,哥哥的愛,朋友的愛,同學的愛,還有楚老師的愛!

可這愛如煙火般熾熱而短暫,36尺白布裹身帶走了這個18歲少女,和他們的愛。

楚雁潮,韓新月的老師。是與新月共訴理想愛情的人兒。

他有著俊俏的外表,優秀的能力,但卻無法挽救自己最愛的人。

他有最崇高的理想,有最偉大的事業,可現實總無法平衡他的理想和事業。

他是憤懣的,也是那個時代最新鮮的血液……

小說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就是那些豐富的人物形象和複雜的社會形態,像一幅畫一樣,印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無論是這個社會中的小人物還是大人物,睿智虔誠的吐羅耶定,老謀深算的蒲綬昌,隨心豁達的沙蒙亨特,頑固刻板的monitor鄭,幽默風趣的羅秀珠,甚至那個腹黑、隱忍的老侯一家……

他們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推動著故事的發展,展示著時代的色彩。讓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各家有各家的喜悲,霍達用小人物反應著那個時代的聲音……

《穆斯林的葬禮》| 三十六尺白布裹身……

《穆斯林的葬禮》霍達 | 圖源網絡 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