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麼意思?後半句才是經典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是古人對人性的理解,自古有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的爭論,小說家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是社會性動物,你身處江湖之中,在情感、偏見、攻擊性、從眾性、利己性、利他性等方面,必然都會產生紛爭,古人沒有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理論,就總結出了看似極端的俗語,來表達這種觀點。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麼意思?後半句才是經典

五人三姓莫走路

這句俗語,跟中國人的宗族觀念有強相關,在我們的觀念裡,同姓之人自然會產生親近感,哪怕彼此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但只要同姓,就會說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來拉近彼此的關係。

五人三姓並不是實指,而是虛數,主要是針對同行之人的親疏關係而言,在古代,大家組隊結伴而行,大多是一個村一個鄉的人,村子裡面一共就兩三個姓,像《走西口》電視劇那樣,看似亂七八糟一群人,追其根本都是沒有出五服的親戚,甚至是唐表兄弟。

有親緣關係加持,路上遇到了困難,大家也會在感情上互相幫助一把,家有家規、族有族法,如果你眼睜睜看著自己宗族的人吃虧而不幫忙,還會受到族法的懲戒,所以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從規則上來講,安全係數都是非常高的。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麼意思?後半句才是經典

反之,如果沒有這層強關係,那就麻煩了,五人三姓,無非出現2種情況,2+2+1或3+1+1,這樣的組合,總有一方強勢,或一方弱勢,勢力不均衡的團隊一起出發,在情感、利益方面勢必產生不公。哪怕本來分配就已經公平了,強勢的一方也會覺得,我們付出了更多,應該得到多一點才是真的公平,弱勢方也會覺得我一個人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什麼還要被你們壓榨?

所以老年間人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一個群體一旦到了3個及以上,人性的自私面就會表現出來,三國為什麼比楚漢更精彩,因為楚漢是雙方對峙,三國是三足鼎立,彼此欺詐,陰謀陽謀更多,旁觀者看來自然更驚心動魄。

不說結伴而行了,就是一個外來人遷居到一個村子裡,也多半會受到排擠和壓迫,這當然是不好的行為,但它是既成事實,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轉變。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麼意思?後半句才是經典

三十六人莫過渡

這句話和上一句道理是一樣的,三十六人也是敘述,泛指人多且雜的時候,儘量不要共同從事危險活動。出海、過渡這種事,當然是危險係數極高的事情。

生活在水邊的漁民,每天都要出海打漁維持生計,一條漁船上人太多太雜,後果難以想象,就是近代社會,法制已經十分健全的情況下,還有發生在海面上的慘案,比如2010年山東“魯榮漁2682”,共33名船員,其中22人被另外11人殺害。

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無非就是利益問題,工作時間長、強度大,合同不合理,有欺詐性質,後來在海面上發生了衝突,導致事件發生。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麼意思?後半句才是經典

過渡也是一樣,無論是乘船過渡,還是過橋,水面上的事情,都是危險係數偏高的,有些景區的索橋,本來是一種很有趣味的體驗,但總有些奇怪的人,喜歡在橋上蹦蹦跳跳,故意晃動橋身,他覺得橋身堅固不會出事,實際上每一次沒有出事,都是距離出事更近了一步,又或者景區太過火爆,也沒有進行有效的限流,人們全部一窩蜂湧到橋上,超過了橋本身能承受的壓力,悲劇就發生了。

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就不舉例子了。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麼意思?後半句才是經典

總的來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是一句對人性的探討,也是一句具有安全意識、有警示性的俗語,現代社會法制健全,相對於古代完全靠著同宗同姓和個人道德來約束,這句話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了,但其所起到的警示作用,還是值得我們深思。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麼意思?後半句才是經典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是什麼意思?後半句才是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